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海外公司都在布局中國專利了,我們的專利何時出海?

海外公司都在布局中國專利了,我們的專利何時出海?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中國已經成為國際舞台上的主角之一。如今,中國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過去十年,中國GDP平均增長率為8.2%,是同期美國GDP平均增長率(1.8%)的四倍有餘[1]。就目前而言,中國是全球經濟增速最快的主要經濟體,也是全球最引人注目的發展中市場。中國經濟的增長,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創新,以及與之相應通過知識產權、尤其是專利權保護創新意識的不斷增強。但是令人沮喪的是,美國還是在最近借口知識產權對中國啟動了301調查。從調查清單上看,中國被增加關稅的產品全部集中在技術密集型的高科技產業上。中國真的對於知識產權還不夠重視么?

過去十年間,中國發明專利申請的公開數量從2008年的24.1萬件增長至2017 年的127萬件,增幅達5.27倍。而在這一現象的背後,隱含著意義更為深遠的一種趨勢。將來自中國本土專利權人的專利申請和國外專利權人在華專利申請分開比較就會發現,中國本土專利申請的漲幅遠超國外在華專利申請。

期間,已公開的國內申請(具有中國優先權)數量上漲7.69倍,而國外申請(具有非中國優先權)數量僅增長1.39倍。顯而易見,通過專利權尋求保護在中國已逐漸深入人心。

不過,若我們觀察實際數量就會發現,與全球標準相比,國外申請人在中國提交的發明專利申請數量處於一個合理的健康量級水平。2017年,中國境外申請人提交的中國專利申請公開數量為128,654 件。與之相比,同年,美國境外申請人提交的美國專利申請公開數量為141,292 件,歐洲境外申請人提交的歐洲專利申請公開數量為149,189 件。

從下表可以看出,跨國公司越來越多地在中國尋求發明專利保護,力求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

表 1:2017年排名前25位的國外申請專利權人(根據2017年在中國公開的發明專利申請數量)

數據來源:德溫特創新平台 (Derwent Innovation)

在中國申請發明專利的前 25 位國外公司中,過半公司(52%)來自日本和韓國這兩個近鄰,其餘公司均來自美國、德國和荷蘭,三國公司分別占 32%、12% 和 4%。這些公司都來自相對固定的行業:上榜的 25 家公司中,20 家都來自硬體與電子、汽車或家居用品這三大行業。

實用新型有效完善了中國的專利保護制度。實用新型成本更少、保護期更短、創新門檻相對較低。此外,由於實用新型只需進行初步審查,無需實質審查就可以獲得授權,因此,實用新型獲得授權的速度遠快於發明專利。

國外專利權人通過申請發明專利來保護創新成果的比例處於合理水平,然而,他們通過申請實用新型來保護創新成果的比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從2008年到2018年間,中國實用新型數量飛速增長,其公開數量從2008年的不到20萬件增加到2017年的接近100萬件。國外專利權人在中國申請實用新型的比例在2014年之前基本呈上升趨勢,但從2014年開始,這一比例開始逐漸下降至不足0.6%的水平。從絕對數量來看,2017年,國外申請人在中國公開的實用新型數量僅為5,187件。與發明專利相比,實用新型在國外申請人中的接受程度遠不如發明專利。

儘管如此,實用新型對延長發明有效保護期依然有著切實可行的作用。這是由於中國專利法允許同一申請人在同一天對一項發明提交實用新型專利和發明專利兩種保護申請,這在中國稱為「專利雙報」。不過,這兩個專利申請中,最終只有一個能獲得授權。因此,在收到專利局擬對發明專利進行授權的通知書之時,申請人必須選擇放棄 這樣才能讓發明專利順利獲得授權,並避免出現重複授權的情況。除此以外,專利申請人也可以選擇修改發明的權利要求,或者放棄發明專利申請而保留實用新型。

那麼「雙報」有什麼優勢呢?由於實用新型通常能更快授權,因此申請人通過雙報模式可在該項技術的發明專利授權之前,先以實用新型的方式對該項技術進行保護。由下圖可見,通過「雙報」,專利的有效保護期可延長數月甚至數年。

雖然與發明專利相比,實用新型適用範圍較窄,僅適用於產品的結構或形狀,無法適用於方法或流程(發明專利可適用於所有這些類別),這種保護策略仍然具備潛在的商業價值。然而,雙報模式也是挑戰重重。當申請人試圖跟蹤哪些專利權在保護哪些發明時,常常會一頭霧水。據估計,在所有專利申請中,雙報模式的申請數量多達20%。雙報模式下,實用新型申請和發明專利申請的公開日期不同,且兩者之間無明顯關聯。因此在很多情況下,雙報模式中的實用新型專利和發明專利最終被歸入不同專利家族,且沒有任何標識顯示該實用新型還伴隨著一個發明專利申請,反之亦然。這種情況導致發明受保護狀態識別的效率低下,準確性不高。

為解決上述問題,德溫特世界專利索引(Derwent World Patents Index,簡稱DWPI)最近對中國雙報申請的處理方式做出了一些改變。更新後的處理流程融合了機器學習和人工操作,可精準識別雙報申請文件,並將它們歸入正確的專利家族,而且不像其他來源那樣需要數月時間,整個過程只需數天。德溫特世界專利索引中的處理流程會提供儘可能全面完善的數據,並將檢索範圍擴展到全時段,從而確保將最新的公開記錄也囊括其中。此外,新的處理方法同樣適用於專利分案申請和PCT數據等複雜情況。

在雙報申請的處理流程中,人工操作不可或缺,專業人員可消除不確定因素,對有可能配對的雙報申請進行明確分配。例如,同一申請人在同一天提交了五個實用新型申請和五個專利申請,並且沒有足夠的數據可以自動為這五對記錄建立正確的對應關係。這種情況下,只有訓練有素、語言與技術能力兼具的分析師能夠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完成準確配對。

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快,中國採取多種措施為企業海外專利獲權、維權提供便利。現在有些中國企業開始注重通過專利布局維護自身海外權益,尤其是那些在海外有明確市場布局的企業。但是由於海外專利布局的成本較高,同時申請流程複雜,難度較大,我們發現目前大多數中國創新百強仍然專註於在中國大陸市場對其創新成果進行專利保護。根據科睿唯安近期發布的《2017年中國大陸創新企業百強》報告顯示,在其2012-2016年的專利組合中超過90%的專利申請只針對中國大陸市場。

沒有海外專利布局,或者很少進行海外專利布局,一方面會造成產品在海外蒙面狂奔,自己的技術便宜競爭對手。另一方面,也無法有效做到專利的運營轉化。還有就是在美國啟動301調查時,我們的企業真心有一點英雄氣短。可喜的是,百強中越來越多的企業更加具有全球化視野。最為突出的是中興,其2012-2016 年的專利組合中,66%在中國大陸之外提交專利申請;緊隨其後的是華為(65%)、中微半導體設備(63%)、阿里巴巴(56%),以及京東方(38%)。這些企業均是全球高新技術電子元器件、通信設備、媒體與互聯網行業的領軍企業。這彰顯了中國在這些領域與日俱增的國際影響力。

隨著中國知識產權服務需求日益增長,尤其是海外專利布局,海外知識產權風險應對的需求逐漸增長。企業如何平衡國內申請和海外申請的布局策略,如何做到每一分專利申請維護的錢都用到刀刃上,如何發揮專利的商業競爭價值有效制衡國外的競爭對手?科睿唯安最近在國內組建了一支本土化的知識產權服務團隊,旨在為中國本土企業提供知識產權服務。我們的團隊成員大多都曾任職於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擔任審查員,擁有與各大企業、法律事務所、政府和科研機構合作交付戰略、技術和競爭情報項目方面的極為豐富的經驗。該團隊與科睿唯安全球其他團隊緊密協作,可為中國本土機構、亞太和全球其他地區機構的國內檢索分析需求提供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企業國際化智庫 的精彩文章:

TAG:企業國際化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