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拜微宗為師,被奸相蔡京提攜,一張《千里江山圖》讓其名垂千古

他拜微宗為師,被奸相蔡京提攜,一張《千里江山圖》讓其名垂千古

來日方長

有幾人來

群山涌動、重巒疊嶂、碧波萬頃、綿亘千里,一幅江山層林盡染的宏闊畫卷,引來無數觀賞者比肩接踵排隊數小時只為一睹真跡。2017年9-12月,《千里江山圖》在故宮博物院的展出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往日深藏宮內被帝王把玩的稀世珍品,在故宮博物院內面向公眾展示僅僅4次。這幅與趙伯駒的《江山秋色圖》、趙伯驌的《萬松金闕圖》齊名的不朽之作,究竟蘊含了多少魅力?

無限風光躍紙上

《千里江山圖》是北宋宮廷畫家王希孟唯一的傳世之作,王希孟創作此畫時年僅18歲。政和三年(1113),在宋徽宗趙佶的親自傳授下,王希孟僅用半年時間就告罄殺青,後世稱譽此畫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千里江山圖》為絹本畫卷,青綠設色,全畫長約1191.5厘米,高約51.5厘米,是宋代流傳至今最長的山水畫卷,也是存世青綠山水畫中最具代表性和里程碑意義的作品。

《千里江山圖》

《千里江山圖》繼承和發展唐代青綠山水畫技法,工筆細膩、意境悠遠,力求在青綠色中尋求變幻,謀求古意與創新兼備,實景與想像並融,呈現出與眾不同的畫貌。畫作秉持徽宗推崇的「豐亨豫大」審美觀,承襲他一貫倡導的「粉飾大化,文明天下,亦所以觀眾目,協和氣焉」的創作宗旨,將「借畫喻世」的功效在山水畫中展露無疑,代表了宋代青綠工筆山水畫的最高水平。

《千里江山圖》整幅畫卷展現出一幅完整的壯闊美景,山水間點綴有屋舍村落、橋樑渡口、寺觀塔剎、樓閣亭榭等,繪有行旅、幽居、捕魚、觀瀑、遊玩等各式人物場景。畫作在布局上採用三段式構圖法,在章法中穿插有三個主要段落,每段又有起承轉合的變化,自然銜接之處蘊含「起伏、緩急、高下、虛實、明暗」等各種形式,極富節奏感,形態錯落有致。全卷將景物大致分為六個部分,每部分均以山體為主要表現對象,各部之間或長橋相連,或流水溝塹,遠觀則山水連為一體,近看則獨木成林,意圖烘托「人在畫中游」的藝術效果。全卷充分運用「平遠」「高遠」「深遠」等創作手法,旨在突破時空局限,將「濃郁厚重與輕淡空靈」「嚴實緊湊與疏鬆敞闊」等不同節奏融會貫通,並巧借「崗阜幽壑、飛瀑激流、亭台水榭、寺觀莊院」等展現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展卷而視,畫作將雄偉壯觀的山脈與蒼茫無垠的水勢,以及蜿蜒曲折的灣流雜糅其間。千山萬壑,恰似蒼龍滾地;江河交錯,宛若平鏡映天;瞬間將觀賞者帶入無限遐想的璀璨世界。在運筆手法上,取用散點透視法,以略帶俯視的角度橫向展開全景式大山大水,呈現出一派萬象皆容的場景。王希孟深得帝師的言傳身教,繪畫技巧上充分汲取了徽宗《雪江歸棹圖》的特點,所繪山脈向高處綿延、向左右平展。迤邐的峰巒崗阜間,散落著叢林、村落、溪橋、水榭。雲霧縈繞的山谷,遠處聳立的山峰,山腰間的仙霧繚繞,令人心曠神怡。畫面深處與無垠的碧水相連,細浪起伏、煙波漣漪,江上船楫橫卧、舳艫千里,水天之際幾重遠山,一抹如帶,與江面的遼闊無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王希孟用七大組群山構圖,每組都將主峰和諸多輔峰組合起來,宛若一座座仙島矗立於江畔。七組群山涇渭分明,恰似高潮迭起、亢奮優雅的協奏曲,節奏感十分鮮明。

青綠色是《千里江山圖》的主色調,採用大青綠手法,相較於小青綠而言用色凝重,所用顏料主要取自礦物質中的石青和石綠。此種染料,色階豐富,經久不褪,色澤鮮麗而不浮艷,一片綠郁蔥蔥、蒼翠欲滴之感。王希孟以淡色渲染晴空和水面,在山澗和巉岩處露出絹本底色,顯現出宿雨之後的曙色,欣愉之感油然而生。

全卷設定在初夏雨霽之晨的時節,畫中瀑布高懸,溪山泉涌,魚肚白晨,滿山吐翠,顯露出一場被暴雨洗禮過後的萬千景象。晨起的人們開始忙碌,山下的人們開始勞作,平江待渡、亭橋觀流、揚帆遠航、雙舟起網、江上漁隱,還有樵夫下山、看管水車、空堂獨坐、洒掃庭除、客堂清話,將悠遊閑適的鄉村生活體現得淋漓盡致。畫中人物僅有毫釐之別,皆用礦物顏料和白粉點綴,頗為鮮明突出。卷中的台榭樓閣、橋亭、書院、寺觀、磨坊、村落、船舶等錯落有致,與山川和諧一體,數百個局部圖景組合成一幅完整的巨幅山水畫捲軸,視覺衝擊強烈。霎那間,長橋卧波、林巒書院、山塢樓觀、松濤藏扉、棧道悠遠、草橋通幽、柳浪漁家、高台望川、臨溪草閣、平沙泊舟由靜生動,展現出《千里江山圖》所描繪的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理想境界。

短暫而又曲折的人生

《千里江山圖》的作者王希孟,給今人留下了太多懸念,唯一能洞悉他境遇的確鑿史料,僅有出自於北宋末年權臣蔡京在卷作中所作的零星跋文。文序曰:「政和三年閏四月一日賜。希孟年十八歲,昔在畫學為生徒,召入禁中文書庫。數以畫獻,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誨諭之,親授其法。不逾半歲,乃以此圖進。上嘉之,因以賜臣京,謂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王希孟

據考證,王希孟原籍河北武原(今河南原陽),出生於宋哲宗紹聖三年(1096)。少時聰穎早發,擅長默記摹畫。幼沖之齡,在東京汴梁(今河南開封)就學於徽宗創辦的國子監畫學。宋徽宗是個詩畫雙馨的才學帝王,他創辦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所宮廷繪畫學校—國子監畫學,專門培養為皇家服務的繪畫人才。當年,王希孟以「生徒」,也就是學生的身份在此就學。在畫學裡,王希孟受過嚴格的繪畫訓練和豐富的文化熏陶。國子監畫學的培養目的就是向翰林圖畫院供給最低等級的畫家,即畫學生。經過翰林圖畫院的歷練,畫學生將逐漸培樹成畫藝淵博、實力超群的御用畫家。因此,升入翰林圖畫院是每一個國子監畫學生徒的夢想,並以此成為「天子門生」。令人扼腕的是,王希孟時運不濟,三年學成後,並未通過翰林圖畫院的選拔考試。

大觀四年(1110),王希孟結束了國子監畫學生徒的讀書和習畫生涯,被召入禁中的文書庫從事雜役。文書庫本是北宋掌管中央稅賦檔案的管理機構,與繪畫藝術創作差池千里。王希孟的聰穎天賦就此湮滅於文書庫的枯燥和繁瑣的工作之中。後來在蔡京的引薦下,王希孟獲得新的生機,但這一人生輝煌如曇花一現,轉瞬即逝。政和七年(1117),年僅21歲的王希孟積勞成疾、鬱郁寡歡,英年早逝。

拜徽宗為師

儘管王希孟未能如願以償地進入翰林圖畫院,卻與徽宗有著一段不解的師生之緣,也正是在徽宗的親授下,王希孟方能完成巨幅長卷《千里江山圖》。早在國子監畫學時,王希孟為了攀緣徽宗,就曾多次將自己的藝術作品轉呈御覽,然而徽宗因見其作「未甚工」,感覺不甚滿意。後來在蔡京的引薦下,王希孟才有機會面聖。徽宗也並未因王希孟此前的作品而徹底否定他,徽宗認為王希孟尚幼且頗有藝術慧根,於是便親授畫法。徽宗秉持愛惜人才之意,除教導其子趙楷繪畫外,唯有王希孟獲此殊榮。

宋徽宗對王希孟的禮遇厚待還遠不止於此。除了親授繪畫心法之外,還御賜繪畫所需的各種材料。《千里江山圖》所用絹本緊密平實,從殘破處亦能觀其材質上乘,實乃北宋宮廷所用上等「宮絹」。僅憑王希孟在文書庫的那點俸祿,顯然是無法購置的。

此外,宋徽宗授意畫院編撰有《宣和睿覽集》,共100卷帙,收錄了北宋藝術畫品近1500件,徽宗親筆繪製的《瑞鶴圖》也收納其中。與御筆的《瑞鶴圖》相比,《千里江山圖》無論是丈寬、材質都與此十分接近。同時代御用畫家繪成的《聽琴圖》和《江山小景圖》,也都採用了相同規制的絹本,可見這些畫絹極有可能來自同一規格的織機。由此推斷,《千里江山圖》是在宋徽宗親自授意下創作而成的。

為蔡京所用

王希孟的人生沉浮與「貴人」蔡京休戚相關。在國子監畫學時,王希孟只不過是眾多生徒中一個平平凡凡的學生。在翰林圖畫院入學考試的關鍵時刻,王希孟也未能得到「貴人」推薦,與翰林圖畫院失之交臂。正當王希孟在文書庫惆悵落寞之時,在蔡京的引薦下,他才能拜徽宗為帝師,創作出《千里江山圖》這樣流芳萬世的傑作。本可平步青雲的他,也因為蔡京的罷免出宮,再次跌入人生低谷,不久就鬱鬱而終。可見,王希孟的人生際遇與蔡京密切相關。那麼,蔡京為何會對一個素不相識的沖齡少年格外關照呢?

這還得從蔡京的仕宦沉浮說起。北宋年間,統治者奉行「重文抑武」的施政策略,倡導與文士共治天下,文人地位空前提升。蔡京歷仕神宗、哲宗、徽宗三朝,尤得徽宗器重,四次拜相,在北宋末年的政壇上,發揮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王希孟深得徽宗青睞,自然有高人指點,此人就是蔡京。蔡京深知徽宗對藝術創作如痴如狂,為了討其歡心,便四處尋覓繪畫奇才。不久,頗有繪畫才華且無複雜背景的王希孟就被蔡京所關注。

大觀元年(1107),被貶黜的蔡京重獲提任,並在仕途上一帆風順。是年,王希孟入國子監畫學研習。當時,王希孟年僅12歲,與畫學規定的入學年齡相差3歲。他之所以能入學就習,想必得到了蔡京的眷顧。大觀四年(1110),蔡京貶謫為太子少保,在杭州賦閑,優遊歲月。是年,王希孟學業告成,本可入翰林圖畫院繼續深造,卻因蔡京罷黜離京,而不得不前往文書庫就職。政和二年(1112),徽宗再召蔡京回朝,官復宰相,改封魯國公,蔡京再度得寵。蔡京的復相使王希孟如逢甘霖,在特意安排下,遂有機會面聖叩恩。為了給徽宗慶賀壽辰,王希孟僅用半年時間就趕製繪成了《千里江山圖》,深得徽宗讚賞。此後,徽宗又將此畫轉贈予蔡京以為恩賞。

令人嘆惋的是,不久之後,王希孟因蔡京再度廢相而淡出了徽宗的視線;加之趕工所累,年紀輕輕的王希孟溘然離世。正如清代文官宋葷在《論畫絕句》中所言:「宣和供奉王希孟,天子親傳筆法精。進得一圖身便死,空教腸斷太師京。」靖康元年(1126),金軍揮師中原,直搗東京汴梁,發生了扭轉北宋國運的「靖康之變」。宋欽宗即位後,蔡京一貶再貶,最終客死潭州(今湖南長沙)。

伴隨著靖康之亂,《千里江山圖》也顛沛流離。南宋時,畫捲入宮廷內府。宋末元初,畫卷散落民間,後被高僧溥光購回。今日所見《千里江山圖》的尾紙端,就有昭文館大學士溥光於元大德七年(1303)所做題跋。明末清初,此畫再度輾轉,後由著名文學家梁清標收訖,並送入宮內。今日《千里江山圖》的卷首就有乾隆御題詩,《石渠寶笈》還著錄此畫,真跡則藏於御書房內。1922年,溥儀以賞賜溥傑為名,將此畫盜出宮外,後轉移至長春偽滿皇宮內。1945年抗戰勝利前夕,溥儀落荒而逃,藏於偽滿皇宮內的書畫遭到哄搶。建國初,《千里江山圖》出現在北京文物市場上,古董商靳伯聲購得後獻給國家。1953年,《千里江山圖》撥交故宮博物院收藏。

哲學詩畫∣一個催人向上的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與詩畫 的精彩文章:

佛、孔子、老子,三人到底誰更厲害?
佛說:千燈萬盞,不如心燈一盞!心燈明,萬事清!

TAG:哲學與詩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