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跟寶玉學祭奠

跟寶玉學祭奠

清明將到,追思先人必不可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讓我們習慣於抓住這樣一個日子,採用各種形式來寄託我們的哀思。與時俱進,低碳祭祀、文明祭祀成為了這個時令的宣傳語。《紅樓夢》中文明祭祀的倡導者非賈寶玉莫屬。

賈寶玉

賈寶玉最反對燒紙錢這種舊習俗。他認為祭祀「斷不可燒紙錢。這紙錢原是後人異端,不是孔子遺訓」。那麼,祭祀最要緊的是什麼呢?祭祀固然形式多樣,但「只以『誠心』二字為主」。

最普遍

上墳祭掃仍是寶玉贊同的一種形式。

柳湘蓮怕夏天雨水勤,秦鐘的墳站不住,雇了兩個人去修復,寶玉很為贊同。不但如此,寶玉見大觀園的池子裡頭結了蓮蓬,便摘了十個,叫茗煙到墳上供秦鍾,也是念著過世的夥伴。

墳墓,作為已逝之人的家,是最能讓生者表達哀思的地方。如果能帶著有意義的事物上墳祭掃,應為清明最適宜的祭祀方式,也是被大眾普遍接受的一種形式。

秦鍾

最方便

藕官祭奠死了的菂官,「每節燒紙」,後被婆子抓到,寶玉謊言庇護。寶玉知道原委後,托芳官轉告藕官不可燒紙,「以後逢時按節,只備一個爐,到日隨便焚香,一心誠虔,就可感格了」。

寶玉自己的案上,也設有一香爐,不論日期,只要心中有因,便可焚香。並說如果誠心,「雖連香亦無,隨便有土有草,只以潔凈,便可為祭」。

杏子陰假鳳泣虛凰

最浪漫

金釧由於寶玉的緣故被王夫人攆了出去,羞愧之下投井而亡。金釧生日這日,寶玉全身素裹,不管鳳姐的生日宴會,帶著茗煙,來到水仙庵,把香爐放到後院的井台上,「掏出香來焚上,含淚施了半禮」,並且「一日不樂」。

金釧之死,寶玉一直心有愧疚,因此在金釧生祭這日,在象徵她死亡的水井前,誠心一祭。還是黛玉最了解他,又提出一個升級版建議:俗語說,「睹物思人」,天下的水總歸一源,不拘那裡的水舀一碗看著哭去,也就盡情了。

最別緻

晴雯死後,小丫鬟說晴雯作了芙蓉之神,寶玉轉悲為喜,打算在芙蓉花前祭一祭她。於是,寶玉衣冠整齊,準備了四樣晴雯所喜之物,用晴雯素日所喜之冰鮫縠用楷字寫成一篇《芙蓉女兒誄》。夜月下,命小丫頭捧至芙蓉花前。寶玉先行禮畢,將那誄文即掛於芙蓉枝上,流著淚讀了一遍。

寶玉祭晴雯,真是「別開生面,另立排場,風流奇異」。用文章表達哀思,可謂一種別緻的祭奠。蘇東坡的「十年生死兩茫茫」,韓愈的《祭十二郎文》,都是祭奠的佳作。但誄文輓詞「不可蹈襲前人的套頭,填寫幾字搪塞耳目之文,必須灑淚泣血,一字一咽,一句一啼,寧使文不足悲有餘,萬不可尚文藻而反失悲戚」。否則就會像錢鍾書戲謔的「文人最喜歡有人死,可以有題目做哀悼的文章」。

痴公子杜撰芙蓉誄

寶玉祭祀,只要心誠意潔。「隨便有清茶便供一鍾茶,有新水就供一盞水,或有鮮花,或有鮮果,甚至葷羹腥菜」,只在敬不在虛名。

清明節至,你會選擇哪一種?

作者:海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涵俗讀經典 的精彩文章:

TAG:海涵俗讀經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