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評估&處理思路最全解讀!

評估&處理思路最全解讀!

肩關節是人體最靈活的關節,其結構非常複雜,也因此會存在各種骨骼、肌肉、韌帶損傷而造成的肩關節疾患。其中,肩峰下撞擊綜合征是最常見的肩關節疾患,占所有因肩關節疼痛就診患者的44~65%,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今天,我們就從肩峰下撞擊綜合征的評估與治療出發,為大家梳理肩關節相關解剖結構及其肌動學分析。

文章導讀

1、什麼是肩峰下撞擊綜合征?

2、肩峰下撞擊綜合征的肌動學分析

3、肩峰下撞擊綜合征的診斷方法

4、肩峰下撞擊綜合征的處理手法

5、肩峰下撞擊綜合征的運動訓練及注意事項

什麼是肩峰下撞擊綜合征?

肩峰下撞擊綜合征是指盂肱關節在進行外展或上舉動作時,肩峰下的空間結構受到肱骨頭與肩峰的撞擊和反覆摩擦,引起的肩峰下滑囊和肩袖肌腱炎症、退變,甚至肩袖撕裂,引起肩部疼痛和肩關節活動受限、肌肉力量下降等。

從病因角度可以把撞擊綜合征分為兩類:

▼ 內源性撞擊

是指因過度使用、肌腱張力負荷過大、肌腱創傷引起的肌腱退行性病變,或是因骨或軟組織結構異常,造成出口部狹窄而發生的撞擊征。

▼外源性撞擊

是指肩關節穩定結構破壞或動力裝置失衡,而導致的肩峰下撞擊征。主要包括肩胛骨與盂肱關節的異常運動模式、不良姿勢造成的肩胛骨位置異常、肌肉力量不均衡等。

肩峰下撞擊綜合征的肌動學分析

「喙肩弓」是指在肩關節的上方,由喙肩韌帶、喙突與肩峰共同形成的弓狀骨韌帶結構,主要功能是防止肱骨頭向上內方脫位。

「肩峰下空間」是指肩峰與肱骨頭之間的間隙,間隙底部為肱骨頭,頂部為喙突。存在於肩峰下空間中的內容物主要有岡上肌肌腱、肱二頭肌長頭肌腱、肩關節囊上部分以及肩峰下囊。

肩峰下空間的大小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年齡、性別、身高、喙肩弓的形狀、肩胛骨位置等。

「肩關節的肩肱節律」指肩關節在進行運動時各關節間的協調運動。正常的肩胛胸壁關節有60度活動範圍,盂肱關節有120度活動範圍,兩者總和為180度。肩胛骨如固定不動,上臂只能主動抬起至90度,被動抬起至120度,喪失肩胛骨活動時,其肩部活動至少減去正常活動的1/3。

肩峰下綜合征的肌動學,與盂肱關節進行運動時肱骨頭向對於關節窩的滾動與滑動密不可分。一般來說,凸面相對於凹面關節在運動時通常合併滾動與反方向的滑動,肩關節進行外展時,肱骨頭相對於關節窩進行向上滾動的活動,同時合併向下滑動的活動。向上滾動由使肩關節進行外展的肌肉用力形成,向下滑動由肩袖肌群中的岡下肌、肩胛下及以及小圓肌用力形成。

肩峰下撞擊綜合征的診斷方法

肩峰下撞擊綜合征的鑒別是較為困難的,我們常用關節造影、超聲波、MRI檢查、肩胛骨側位X線片(岡上肌出口位)等影像學檢查配合特殊檢查以進行診斷。

這裡我們重點為大家介紹4個陽性率較高的診斷試驗:

▼Neer撞擊試驗

檢查者用手向下壓迫患者患側肩胛骨,並使患臂上舉,如因肱骨大結節與肩峰撞擊而出現疼痛,即為撞擊試驗陽性。

▼Hawkins-Keenedy撞擊試驗

檢查者一手握患者肘關節,一手握患者腕關節,使患者肩前屈90°,被動內旋,如患者出現疼痛及恐懼,試驗呈陽性,提示為撞擊綜合征,特別是岡上肌。

▼疼痛弧

患肩外展未到60度時疼痛較輕,被動外展至60-120度範圍時,疼痛較重,當上舉超過120度時,疼痛又減輕,且可自動繼續上舉,即為疼痛弧陽性。

▼封閉試驗

肩峰下滑囊封閉注射,如疼痛弧消失、外展有力,為肩峰下滑囊炎,與肩袖撕裂鑒別。

肩峰下撞擊綜合征的處理手法

在肩峰下撞擊征的處理中,要重點進行肩胛骨下迴旋肌(胸小肌、肩胛提肌、菱形肌)松解、岡上肌、肱二頭肌長頭肌腱松解等。

Ⅰ 胸小肌

▼ 解剖

近端附著點:第3~5肋的外面

端附著點:喙突的內側緣

▼ 功能

下迴旋肩胛骨,上抬肋骨

▼治療手法

Step 1 患者仰卧位,要治療側向上,上臂向斜上方抬起。治療師站在患者胸部後方

Step2 將治療用的一隻手放在患者的胸廓上

Step3 用指尖按壓胸大肌內側,在乳頭水平上觸及胸小肌下方連接處,按壓肌肉直至放鬆

Step4 將手向頭側移動2.5~5.0cm至一個新的位置,重複以上治療過程

Step5 隨著向上移動,開始向外側滑動指尖,在肌肉所有部分的每一水平上尋找敏感點或激發點

Step6 繼續這一操作過程,使指尖逐漸斜向移至肩胛骨喙突。這一移動最終將使指尖深入腋窩部,在此處仔細尋找在腋窩深部的喙突連接處

Ⅱ 肩胛提肌

▼ 解剖

近端附著點:C1與C2的橫圖以及C3與C4橫突的後結節

遠端附著點:肩胛骨上角

▼ 功能

上提肩胛骨並使肩胛骨下迴旋

▼治療手法

Step1 病人俯卧位,治療師站在病人需治療一側的頭端,面對肩部

Step2 將用於治療手的拇指放在病人頸部頸椎橫突的上方

Step3 按壓內側和深部,將拇指沿著肌肉向下滑動,直至肌肉連接至肩胛骨上角的部位

Ⅲ 菱形肌

▼ 解剖

近端附著點:C6-T4棘突

遠端附著點:肩胛骨內側緣

▼ 功能

後縮並下迴旋肩胛骨

▼治療手法

Step1 病人俯卧位,治療師站在病人的頭旁,面對病人的背

Step2 將支撐的手指尖放在C6棘突的外側

Step3 向深部按壓,向斜向慢慢滑動指尖直至碰到肩胛骨的內側緣

Step4 將指尖移至前次開始點的下方,重複以上治療過程

Step5 重複以上過程,直至肩胛骨下角。

Ⅳ 岡上肌

▼ 解剖

近端附著點:肩胛上窩

遠端附著點:肱骨大結節的上面、盂肱關節囊的部分

▼ 功能

外展肩關節

▼治療手法

Step1 病人俯卧位。治療師站在病人頭部需要治療測的旁邊

Step2 將用於治療的手的拇指放在肩胛骨的上角肌肉的內側端

Step3 向深部和下方按壓,沿著肌肉向外側移動拇指,向肩胛岡形成的凹槽方向按壓,直至拇指碰到肩峰

肩峰下撞擊綜合征的運動訓練及注意事項

除了手法松解,對於肩峰下撞擊綜合征,還要配合相關強化運動訓練,具體包括:強化肩胛骨的上迴旋、強化肩袖肌群和體態的調整。

使肩胛骨上迴旋的肌肉包括:前鋸肌以及上、下斜方肌。

前鋸肌的主要功能為當近固定時,可以使肩胛骨前伸,下部肌纖維可使肩胛骨下降和上迴旋;遠固定時,可提肋助吸氣。鍛煉前鋸肌的主要方法有:俯卧支撐肩胛前伸、單臂啞鈴側舉、仰卧啞鈴提拉等。

斜方肌上部肌束與下部肌束收縮分別可以上提肩胛骨與下拉肩胛骨,同時收縮可以使肩胛骨向上旋轉,全肌收縮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攏。鍛煉斜方肌的主要方式有:杠鈴聳肩、俯身杠鈴划船。

肩袖肌群的強化是為了加強肩袖肌群的穩定性,同時恢復肱骨頭在關節窩中滾動時的下滑功能。肩袖肌群主要包括岡上肌、岡下肌、肩胛下肌以及小圓肌。肩袖肌群的強化主要方式有:啞鈴外旋、拉力器內旋、斜板測舉等。

最後,需要注意的是:

研究表明,肩關節外展60°-120°時,肩峰下空間距離比較小,此時容易發生肩峰下撞擊,臨床上肩峰撞擊患者應避免此類運動,防止病情加重惡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寶芝堂 的精彩文章:

突發心肌梗塞,這個絕招可救命!

TAG:北京寶芝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