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聚焦2017金融業年報 大型銀行業績回暖

聚焦2017金融業年報 大型銀行業績回暖

進入三月下旬,金融行業開始陸續披露年報。2017年對於金融行業來說,可謂史上最強的監管年。在降槓桿的背景下,金融業的腳步開始踏實,銀行不良率下降,壽險業向傳統保障業務的轉型初見成效。當然,當大型金融企業在主動或者被動轉型的時候,行業的馬太效應也開始顯現,中小金融企業的日子恐怕會更加難過。

息差走闊

一改過往幾年的盈利「尷尬」,大型銀行在2017年終於實現盈利能力的改善。截至目前,五家大型銀行已悉數發布2017年「成績單」,得益於息差走闊、資產質量改善和撥備壓力的減輕,大型銀行2017年業績向好態勢明顯,凈利潤增速普遍提升。

財務數據顯示,2017年,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分別實現凈利潤2875億元、1931億元、1724億元、2436億元和702億元,同比增長幅度分別為,3.0%、4.9%、4.76%、4.83%和4.48%。

對比兩三年前的狀況,盈利增長大幅改善。例如在2015年,大型銀行的凈利潤增幅一度跌至「趨零」,當時有銀行高管直言,「少增長也好過負增長。」而從目前的數據來看,一定程度上可以認為,大型銀行已經熬過那些艱難的日子,平均計算下來,五家銀行2017年全年的凈利潤共計9668億元,直趨萬億水平,每家銀行日均凈利潤5.3億元,其中,「最賺錢」的當數工商銀行,日均凈利潤達到7.88億元。

究其盈利的推動因素,最突出的在於息差走闊。例如工商銀行2017年凈息差為2.22%,較2016年上升6個基點,在凈息差帶動下,該行2017年利息凈收入增長10.6%,占營業收入的比重高達71.9%。其他四家銀行的凈息差水平也呈現不同程度的改善,帶動利息凈收入增長,農業銀行的幅度達到11%。

「領先的息差優勢驅動農業銀行凈利息收入由負大幅轉正,2017年凈利息收入同比大增11%(2016年為-8.7%),帶動業績逐季向好。」申萬宏源證券判斷,農行息差企穩回升的最主要原因在於高存款佔比的負債結構,2017年該存款同比增長7.7%,佔總負債比重高達82.5%,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72.5%。

眾所周知,農業銀行的存款優勢在同業間較為明顯,可謂其最擅長的領域。「存款是農行與生俱來的獨特優勢,使得農行在存款競爭加劇的大環境中,以更低的負債端成本助力息差觸底回升。」申萬宏源證券分析師謝雲霞分析稱,從存款結構來看,更低成本的活期存款日均餘額佔比同比提升2.5個百分點至57.3%,總存款成本由2016年的1.47%下降至1.34%,從而使得付息負債成本改善完美覆蓋生息資產收益率下行。

工商銀行也較為類似,2017年該行的存款佔總負債比重高達80.29%;其中活期存款環比增加1.49%,定期存款環比減少3.71%,基於負債端存款佔比高且存款期限結構改善,付息成本得以降低。

更簡單地說,便是「存款立行」。負債端低成本的存款優勢,為大型銀行凈利息收益率的提升奠定了堅實基礎。對此,德意志銀行分析稱,以存款為背後支柱的大型銀行營運穩健,撥備前利潤好過預期,「關鍵因素是這些銀行的存款資金優勢,在趨緊貨幣政策環境中仍做到凈息差繼續擴闊,存款成本維持在1.33%至1.42%的低位。」

不良齊降

資產質量持續承壓在近幾年一度困擾著銀行業,目前,這一狀況出現明顯改善,2017年,五家大型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實現集體下降,撥備覆蓋率全線提升。財報顯示,2017年,工、農、建、中、交五家銀行不良率分別降至1.55%、1.81%、1.49%、1.45%和1.50%,同比分別下降0.07%、0.56%、0.03%、0.01%和0.02%。

對於資產質量改善的原因,各家銀行均稱與加快不良貸款處置有關,清收處置手段包括催收、重組、核銷以及打包轉讓等,以化解存量風險,壓降不良貸款規模。

工商銀行董事長易會滿也表示,最近三年來,工行每年拿出700億元現金用於不良貸款處置,三年時間有效處置了近6000億元不良貸款。「工行去年不良率、逾期率、劣變率、剪刀差幾個關鍵性指標都出現較大幅度改善,不良貸款率近五年來首次出現下降。」

事實上,資產質量的改善,不只在於不良率一個指標的下降,更重要的是「一整套」指標的集體下降。結合財務數據測算,無論是貸款的逾期率,還是逾期與不良的剪刀差,抑或不良生成率,都呈現出不同程度的改善,近幾年持續困擾銀行業的資產質量壓力終於得以緩解。

具體到各項不良指標,可以發現大型銀行在不良貸款確認方面更為充分,剪刀差改善。如工商銀行逾期90天以上貸款/不良貸款的比例從92.07%下降至80.94%,農業銀行下降16個百分點至69%,建設銀行則由2016年末的68%進一步下降至2017年末的58%,預計為上市銀行最優。不良生成率(加回核銷)方面,建設銀行不良生成率全年下降14個基點至0.66%,工商銀行不良生成率同比下降26個基點至0.60%,農業銀行不良生成率0.59%,同比下降54個基點。

業界認為,大型銀行的不良生成放緩,且處於行業較低水平為緩釋撥備計提壓力,釋放盈利空間提供可能。財務數據顯示,大型銀行2017年的撥備覆蓋率普遍提升。例如,工商銀行撥備覆蓋率154.07%,較2016年末提升17.38%,農業銀行撥備覆蓋率208.37%,較2016年末大幅提升34.97%,交通銀行較年初上升2.58個百分點至153.08%

業界預計,隨著各項不良指標的持續改善,過去存在的不良問題將逐漸解決,令資產質量壓力進一步減輕,大型銀行有望在2018年錄得更多盈利增長。不過,面對金融去槓桿以及監管新環境,銀行高管們對於未來的經營卻未言輕鬆。對此,交通銀行董事長彭純用「關鍵時期挑戰不斷、壓力不減」來形容,「2018年所面臨的經濟金融形勢更為複雜多變,在金融去槓桿、防風險的大背景下,部分領域、部分企業信用風險進一步加大,市場資金仍將維持偏緊狀態,流動性管理和負債發展仍將面臨較大壓力。」在彭純看來,要通過轉型降低風險成本、資本消耗和營運成本,以期經受住完整經濟周期的考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和訊網 的精彩文章:

高顏值的長續航手機!努比亞V18千元機全面屏手機評測
黃章:魅族15系列只是小試牛刀 16系列將在8月份推出

TAG:和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