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嘿 什麼城市能俘獲你的心?來看這場人心爭奪戰

嘿 什麼城市能俘獲你的心?來看這場人心爭奪戰

人口爭奪戰

4月2日,時隔七年,蘇州再次召開全市人才工作大會。又一重磅城市將加入「人才爭奪戰」。

這一次,蘇州說,搶人,蘇州不求吸引眼球,只求「抓住人心」。

所以,「人才爭奪戰」變成了「人心爭奪戰」?

第一季度,國內不少城市發布了新一輪的城市總體規劃。而《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年)》(送審稿)中的一句話,令人印象深刻:「構築 29 條觀山視域廊道,再現『窗含西嶺千秋雪』盛景」。

一個來自詩歌的願景,透出成都對「人」的理解不再機械。

這座安逸的城市,看來不僅要讓大熊貓能安逸地吃竹子,還要讓人們能夠安逸地喝茶,努力地奮鬥。

洞察人心,洞察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我們的城市開始重新思考人與城市發展的邏輯。

比如,為提升基礎教育質量,廣州已連續兩年面向全國引進名校長、名師等基礎教育高端人才,安家費最高達150萬。

在這個連北上廣深都高調加入了「人才爭奪戰」的時代,城市到底要如何吸引人才?僅靠優質的工作機會、寬鬆的落戶政策、優厚的落戶資金,就能長久勝出嗎?

在大城市的總體規劃里看「人」

每隔幾年,美國紐約的城市綜合規劃就會引起世界的關注。

自2007年起,紐約已編製了三輪城市綜合規劃。但每一輪的規劃主題看起來,似乎都和城市的經濟關係不大。

2015年,紐約公布了面向2040年的城市綜合規劃,目標是建設「一個強大而公正的紐約」(One New York: The Plan for a Strong and Just City)。

規劃提出,「讓每一個紐約人都能獲得更優質的工作和機遇,生活得更有尊嚴、更有安全感」。

這是以人為出發點的城市發展構思。

日本東京更甚。

在《打造「都民優先」的新東京——東京2020年發展計劃》中,規劃體系幾乎不關注用地規模、經濟總量和速度發展目標等指標,而將思考聚焦於如何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質。

這樣以人為出發點和終點的城市規劃願景,在我國的大城市中也越來越多。

2018年初,廣州、成都等地相繼公布新一輪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廣州的城市發展願景是「美麗宜居花城 活力全球城市」,目標直指人的美好生活。

在成都的總規中,這個我國西部重要的經濟中心也沒有將「經濟」列在重中之重。在它的戰略目標里,「美麗宜居公園城市」,排名僅次於「國家中心城市」,優先於「國際門戶樞紐城市、世界文化名城」。

美好的願景之下,城市到底該是什麼模樣?

從「硅巷」崛起看大城市為什麼吸引人

「硅巷」,這個崛起於美國東海岸的創新集聚區,在最近幾年走進了國人視野。

與「矽谷」不同,硅巷起源於紐約的中心區曼哈頓。在「硅巷」的引領下,紐約正發展成為為美國東岸的科技重鎮。如今,科技業已成為紐約第二大支柱產業,僅次於金融。

另一個與「硅巷」頗為類似的地方,是倫敦的中心區肖迪奇。同樣也是傳統的金融中心,如今的肖迪奇已「生長」出1萬多家科技企業,7萬多從業人員創造了超120億英鎊的年度總營收。

「硅巷」與肖迪奇以創新身份崛起的原因有很多:政府的大力扶持、金融資本的活躍、貼近市場等等。

但有一個因素不能忽略。

那就是繁華的大城市能夠滿足創新人才對多樣生活的追求。「多樣性」,是雅各布斯在《美國大城市的生與死》中反覆提及的核心詞。

果然,紐約市調查顯示,在紐約人心中,「多樣性」(diversity)是紐約市最大的財富。

在上圖密密麻麻的文字里,多樣性,連同環境、機遇、生活、文化、空間、博物館、餐廳等都成為「紐約客」心中的紐約財富。

紐約創意設計工作室Holstee 的創始人法比安·弗穆勒曾這樣解釋為何選擇紐約:「我認為在矽谷、紐約和倫敦這三個全球最佳創業中心裡,紐約的生態系統最多元化……還有,說白了,我們就是喜歡在紐約生活。」

工作和生活,創新與享受,人和城市,在一個大社群空間中得以交融彼此。科技企業、科技人員,完美地融入了這座城市。

因此,「硅巷」還有另一個標籤——無邊界科技園區。

因為沒有邊界,所以人們才能方便地享受城市多樣性帶來的美好。

城市平權,「人才爭奪」更需要城市大作為

「硅巷」與肖迪奇的成功,被部分研究者譽為「開闢了中心城區城市空間復興的新路徑」。但它們描繪出的多樣性,或許不僅是中心城區,也是求賢心切的中國大城市應有的模樣。

比如:

如果我們不細心,我們可能都難以發現,在北京、上海、廣州大力引進金融、科技創新等高端產業的卓越人才時,文化、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類專業人才同樣也進入了它們的視線。

連續兩年,廣州向全國名校長、名教師發出「英雄帖」,面向全國引進基礎教育高端人才,並誠意滿滿地提供最高150萬元的安家費。

北京最新出台的面向高端人才的落戶政策中,提出要引進省級或地市級優質中小學10年以上教學經驗,且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

上海,大方說出,既需要國際金融、航運、貿易等經濟發展類專業人才,也需要文化、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類專業人才。

這一招盯上的是城市的均衡體系,它們和美麗的風景、清新的空氣一樣,既是城市的當下,也是城市的未來。

改革開放40年來,珠三角、長三角許多城市依靠政策先發的優勢得以迅速成長,也由此集聚了中國最大量的人口資源。但如今,隨著改革開放的全面推進,政策已成為最容易被學習和複製的「資源」。

建工廠、建園區、給政策,許一個戶口、送一套房、貼一筆錢,這樣的政策已經比比皆是。在政策紅利難以持久的情況下,經濟地理被拉平,等量級的城市正在進入平權時代。

我們看到,成都、西安、長沙、鄭州已和佛山、東莞、杭州、南京一樣,都是「香餑餑」。

未來的人才競爭,或將進入到以城市體系、生態環境、制度環境等為代表的,更為基礎的綜合實力比拼之中。

很多城市已經明白,當高速發展的城市都能提供越來越均等的就業機會時,空氣、環境、教育、醫療,哪怕是公交車能不能「滴」支付寶和微信,這些「非經濟」的城市因素對人才的吸引,愈發重要。

越來越多的城市,在思考、推進城市品質的全面提升。

越來越多的城市,已經加入了這場無法用金錢取勝的「人心爭奪戰」。

如何有更大的城市作為,是所有的城市都需要琢磨的事。

【撰文】袁紀琦 鄭佳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PLUS 的精彩文章:

廣東省監委成立後,第一個公布被查的廳官是他!
驚險!吳川這位102歲的老太太摔倒了……

TAG:南方PL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