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明節的民族記憶不應該被遺忘

清明節的民族記憶不應該被遺忘

壽曉明

學校:浙江萬里學院

年級:2017級

是「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的感嘆,或是「欲問酒家何處是,牧童遙指杏花村」的恬靜,古人的人生百態早在清明節這天顯露無遺。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重要的祭祀節日,清明節成為中華民族對先人追思悼念的集中展現,用看得見的行動延續了民族文化和民族記憶的傳承。但近年來的一些社會思潮卻將這些作為中華民族記憶的東西推向了深淵。

西方文化的大量衝擊、文化的灌輸讓新一代逐漸迷上了所謂的洋節,而對傳統節日在他們眼中卻只有一個觀念——放假休息,更有甚者一些身穿日本軍服的中國人在南京大屠殺紀念碑前合影留念,這是對一個民族記憶的極大抹殺,也是對歷史的極大不負責任。

城市化進程的日益加快和老齡化的衝擊下,新一代中國人對於傳統的文化只是停留在教科書上,當問及傳統文化時一問三不知,對西方節日卻能侃侃而談。意識形態的鬥爭不僅僅只是停留在軍事和政治,更是通過文化的灌輸。一個民族如果不能正視過去,那這個民族也不會有未來。當今社會上流行的更多的是西方文化,而對於中國自身傳統文化的繼承卻只有專業人士才知曉,人民大眾對於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的漠視在很大程度的上導致了民族記憶的斷失,如果任其發展最終導致的必然是民族的同化。

當唐國強老師看到一個王俊凱的粉絲為了接機而早早地等在寒風中時,便不經意地講到:「王俊凱是誰,誰家的孩子?」,從而導致在微博上收到大量的怒噴,不得已關閉自己的微博。新一代的三觀里如果只是追逐時尚潮流,擯棄過去的文化,那這個民族就顯得很悲哀。對於那些默默為中華民族復興的科學家們認識的寥寥無幾,對於曾經的歷史認知更是少之又少,這些民族的記憶則是這個民族信仰的外在表現,沒有自己信仰的民族只能被歷史淘汰。

在西方國家,對於本民族文化的繼承是每一位公民的義務,因為只有銘記歷史才能引以為鑒。早在中世紀的西歐,基督教的信仰掌控著世間的一切,上至國王下至黎民。對於聖地耶路撒冷的執著可謂是貫穿了千年之久,十字軍應運而生,狂熱的宗教信仰在十字軍中頗為濃重。在暗淡無光的中世紀,復興古希臘、古羅馬的文化重拾民族的記憶,對於西方各國的民族形成產生了深遠影響。當啟蒙運動的號角響徹西方,這成了民族鳳凰涅槃的蛻變,建立起資產階級政權,宣揚人民主權、天賦人權和社會契約。而對於兩次世界大戰的反省一直是西方各國的必修課,無論是反法西斯的英國還是戰爭策源地的德國,政府從來沒有規避這段歷史,因為這是一個民族的記憶。無論過去顯得多麼的沉重,只有對自己的子孫坦誠相待,這個民族才會走得更遠。

近年來醜化民族英雄的事件層出不窮,一些人不惜以對民族記憶的嘲弄為砝碼來博取別人的目光,更有甚者竟在網上發布自己身穿日本軍裝的樣子。如果民眾永遠沉浸在娛樂之中,不能自省過去的錯誤,正事歷史,缺失信仰的建設,那這個民族終會被歷史所遺忘。

我國近代史上對於民族文化早已有了激烈的爭論。在新文化運動中,全盤否定傳統文化、打倒孔家店成為當時流行的口號,雖然用新文化去奪得封建文化陣地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因完全否定自身卻也導致後期的運動越走越偏。

文化的繼承是一個民族亘古不變的話題,鑄就靈魂信仰的傳統記憶只有在人民大眾的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才能成為民族血液的基因。所以請在這個清明節日舉家登山,追念先人,傳承過往,邁步未來。

浙江日報全媒體評論理論部

編輯 | 鄭常在

版式 | 默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弄潮號 的精彩文章:

擺脫「論文至上」應是學術評價體系改革共識

TAG:弄潮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