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64歲的林青霞,最美不在皮囊

64歲的林青霞,最美不在皮囊

樓主的話:

最近是香港國際電影節,有去煲電影的童鞋嗎?

樓主去了,而且受邀參加了這次電影節最受關注的一場活動:名師講座《雲外笑紅塵》,施南生對談林青霞。

一個是影史傳奇女神,一個是影圈知名製作人,兩人還是摯友,相互扶持著在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這場重量級對談,樓主當然不能錯過。

當天,兩人準時開場。林青霞穿了一襲黑色連衣裙,別了朵大花胸針,綁了個小馬尾。施用黑白毛衣搭配黃色傘裙,依然是利落的短髮。兩人交叉腿斜坐著,身姿挺拔,一刻都沒有彎過腰;她們愛笑,笑得爽朗,動情處還頻頻向對方表白「我愛你」。

笑聲不斷,但往事並非沒有苦痛。

譬如林青霞在拍攝《新龍門客棧》時,眼膜受傷,與施南生在敦煌的醫院抱頭落淚,但如今兩位老友已能將它當做趣事相互取笑——「那天晚上,施南生留下兩行淚,我眼睛包著紗布,只留下了一行」。

沒有親眼見過,樓主都不知道原來女神已經變成了一個段子手。她還談起自己在拍電影時,最尷尬的一件往事——我演一個打女,要從天而降,每天我都頭向下吊著,有四五個男人在我的雙腿間弄來弄去。

施南生也很給力,勇敢直接的問出了所有影迷心中的疑惑:其實你拍《東邪西毒》的時候,知不知道自己在幹嘛?青霞回答:那個我還知道一點,拍《重慶森林》時,我是真不知道在自己在幹嘛!全場大笑。(《東邪西毒》、《重慶森林》都是王家衛導演的)

很多人提到林青霞和施南生,都喜歡用「從容」、「獨立」、「60歲還這麼優雅」等形容,她們的確如此,但又遠不止如此。她們還幽默、可愛、坦誠,不僅僅是「經歷了那麼多所以都放下」了的雲淡風輕,還有「年過半百依然好奇、豐盈」的生機勃勃。

這最讓樓主感佩。64歲的林青霞,最美已不在皮囊。

不過女神也不是一朝一夕練成的,成為如今這個「從容優雅」的林青霞,她用了40年。在憑藉《窗外》一炮而紅之後,林青霞也曾有過一段非常不開心的歲月:不愛笑、每天活得很緊張、多愁善感......

這個過程中,她如何挺過那些苦痛、歷練成如今的自己?在息影之後,如何全身而退?上個月林青霞接受了我們《南方周末》的採訪(原標題《進退取捨,都是拜電影所賜》),對這些問題都做了回答,現摘編如下。

成名之後,我非常不快樂

林青霞的第一部電影是1973年上映的《窗外》。那是一個有點混亂,有點土氣,生機勃勃,產量驚人的電影世代。沒有職業經紀人,沒有一整支團隊來包裝、經營和保護演員。一個劇本,一台攝影機,陽明山上借棟大房子,俊男靚女招來,哭哭笑笑一回,就是一部賣座言情片,史稱「台灣文藝片」。

(《窗外》劇照)

17歲的林青霞高中還沒畢業,就被星探追獵。她的樣貌,瓊瑤描寫最准:她有一種出塵的美。林青霞提到「星媽制」,演員母親出面跟製片人談合約,演員本人跟導演、攝影師、編劇對接。為核實《窗外》的導演宋存壽到底是不是正派人,林媽媽領著女兒在某位成名演員家門口等了好幾個鐘頭,按響兩次門鈴。

拗不過一眼愛上電影的女兒,父母最後同意林青霞「只演一部」。林媽媽在劇本全部「吻」字上劃好叉,將女兒送到片場。林青霞永遠記得一個畫面:她跟母親一起面對公眾,常被影迷和記者們擠散,回頭尋找,就看見母親站在不遠不近的地方,眼睛始終系在她身上。

「媽媽大概陪到《我是一片雲》,後來就是我一個人獨自面對了。每天一點一滴學著怎麼處理各種事情。」林青霞對自身最大的保護,就是沒有把自己簽給電影公司。她始終是一個自由演員。

南方周末:拍戲22年,演出100部電影,你從中得到什麼?這段生涯跟你息影后的生活有什麼關聯?

林青霞:電影生涯讓我體會到,只要做自己感興趣的事,你會廢寢忘食,再辛苦也能承受。否則我當時100磅(註:約合45.36千克)不到的體重,怎麼能熬得住風吹雨打、上山下海、挨更抵夜的生活。有了這樣的精神,才有成功的希望。電影生涯對我的家庭並沒有加分,反而是家人因為我,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這讓我感到抱歉。但是對我寫書倒是有很大的幫助,它豐富了我寫作的資料。

南方周末:七年前寫你,我引用了馬家輝的說法,說臉上剛柔相濟、陰陽交集的,都是大美人。今天有緣面見,發覺你身體里也同時住著男性,你自己有沒有感覺?

林青霞:有,絕對有。小時候照鏡子,想,還好我是女兒身……我喜歡演偏中性的、男性的角色,《紅樓夢》找我演林黛玉的時候,我暗想自己是可以演賈寶玉的,所以導演(註:指《金玉良緣紅樓夢》的導演李翰祥)找我換角色,我馬上就答應了。徐克找我反串,我也很快答應。可能跟性格有關,山東人的硬、好強、倔強,我是有的。早些年讀《紅樓夢》,我最喜歡賈寶玉,最不喜歡林黛玉,但是這兩個人的性格我都有過,我現在又有點像薛寶釵了。

南方周末:從什麼時候開始,你覺得自己有力氣向外輸出,有能量給別人了?

林青霞:分階段的。我十七、十八、十九歲的時候,覺得自己最老,沒有活力,沒有好奇心,不社交,包裹得很緊,也多愁善感。拍第一部戲《窗外》,我非常快樂,可是成名之後非常不快樂,忙得不得了,所有的時間都不是自己的。那大家講我好看,我沒有知覺;大家寵我,我也不知自己受寵,以為人人都這樣的。有一天,有個人告訴我:「觀眾和身邊的人把你寵壞了。」我就開始反省,原因出在我不善交際,不懂跟媒體打交道,而且有時候確實也累了。每天在片場演人家,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給人看,最多的時候同時軋六部戲,靠著牆就能睡著。有時候照照鏡子,好陌生,不知道自己是誰,喜歡什麼,想要什麼。

(《窗外》劇照)

三十幾歲我到美國避了一年半,譚家明(註:電影《愛殺》的導演)點了我一句話:「青霞,只要你不在乎人家怎麼看你,你就成功了。」他的意思是,你要為自己活著。回來的時候,我當自己新人起步的。拍《刀馬旦》的時候,我跟徐克聊天,說我的夢想就是要做一個快樂比痛苦多的人,他忍不住笑。你知道我因為長期皺眉頭,都生出幾道很有力的細紋。這塊三角區(註:指後頸到兩肩)永遠是酸痛的,好像背著很重很重的擔子,一直背到結婚以後才慢慢松下來。

(《愛殺》劇照。林青霞談到在拍《愛殺》時,張叔平為她設計服裝,堅持要她不能穿胸罩,一開始林很抵觸,「後來發現張叔平是對的,真的不一樣」。從此開始了兩人幾十年的親密合作)

所以我對自己有改變。我覺得自己笑太少,我要常常笑,笑出聲來。我要付出,我要給,為人家著想,為人家做事情。我要對記者好,不管他們對我好不好。笑,真是有感染力的,笑著笑著,假笑也變真的。慢慢就發現,各種關係有改善,好像就進到一個良性循環。人這一生,尋尋覓覓,不就是在找一個向善向美的循環嗎?

南方周末:你的那些不快樂,主要是為情所困嗎?

林青霞:主要還是聲名所累,是這個職業帶來的壓力。

1977年,林青霞在《我是一片雲》中與秦漢搭檔,飾演段宛露。這部影片是當時叱吒1970年代華語影壇的「二林二秦」組合「二秦」唯一一次聯袂出演,瓊瑤任此片監製。(資料圖/圖)

南方周末:是不是很大一部分來自性格,來自「求完美」?

林青霞:我到很後來才明白,那些年裡的挫折感跟我的要求有關。我總是要求完美,對自己、對別人都是如此。從前赴女朋友約會,我總是最後一個到,她們常常講我,其實我是化妝要很久,因為不敢不美……後來懂了,完美不一定能達成,你只能盡一己之力,剩下的隨緣,不強求,這樣一來,快樂就有了。

(王祖賢、林青霞與張國榮)

其實本性難移的,但是你可以調整。我現在答應人家一件事,還是有壓力,因為做事比較認真。就像昨天答應我的科學家朋友辛世文去中大拿一個善衡書院的榮譽常委證書,要上台演講,所以要寫稿子,不然跟學生講什麼呢?穿著打扮要適合……施南生講,你一定要很有明星的光彩。本來配的白色長袖衫,一條黑色褲子,加一雙休閑的鞋子,規規矩矩的。照片傳給美國做服裝設計的朋友看,她說,像道姑一樣。施南生就出主意,你要穿大紅色,配一朵大紅色的花。我就翻出一條大紅色的裙子,蠻女性化的,但是那個常委的袍子有兩道黃邊,大紅大黃不配的,不行。麻將友講,要圓領,好配那個袍子……

南方周末:生命里那些經過了又告別的男同學們,如今說起你,好像都還是講好話的,不講的也有,也不曉得你們有沒有聯繫。

林青霞:我記得秦漢好像講過這樣的意思,做明星的情侶分手,最悲哀的事情就是每天剛起床,端一杯咖啡,打開報紙,又看到對方(大笑)。

我後來悟到,人只有表裡合一才會有真快樂。當你的做和你的心和諧一致的時候,精神層面才會真愉悅。你把自己扭曲了又扭曲,去取悅別人,吸引別人,滿足別人為你設定的形象,會變得不對勁,然後得失心會重,會情緒化,充滿不安全感。

現在的日子最自在

南方周末:拍戲、結婚、做母親、做姥姥,一程一程走過,哪一段你覺得最舒心?

林青霞:現在。現在的日子是最舒服、最自在的。女兒說,哎呀,好希望像你這樣生活。可是,每一段當下的日子都應該是最好的。碰到二十幾歲的女孩子,我說,這是最好的年齡!再碰到四十幾歲的,我說,這是最好的年齡!愛林(註:林青霞的女兒邢愛林)悄悄跟我講,媽媽,你怎麼都說最好。我說,當下的時光就是最好啊,而且這樣子人家聽了多開心,給大家希望嘛。

(陳漫/圖)

南方周末:記得有一回施南生在上海電影節對媒體講,她不會勸你復出,因為看重的事情你都當真,你也看重當母親這個角色。

林青霞:施南生對朋友很好,她珍惜我、心疼我,事事為我著想,是難得的好朋友。當初我拍戲的確是全情投入。我其實並沒有對女兒們噓寒問暖,事事料理。讀書的時候,她們功課很忙,每天只在吃飯的時候有機會坐下來講話。有一次我對女兒講歉疚,愛林說,可是在我們需要你的時候,你都在旁邊啊,我聽了很安慰。愛林是非常善良、敏感的女孩子,她以前跟我講:「我不夠爸爸聰明,又不夠媽媽漂亮,很有壓力。」我就跟她說,你是你自己,你是邢愛林,邢愛林就是你這個樣子;你最大的力量,就是心中有愛,這是無可匹敵的。我最看重的,是她們的健康,身心健康。

南方周末:張天愛(註:張天愛是林青霞的丈夫邢李的前妻)對媒體講過,你是一百分的好母親,她感謝你陪伴嘉倩成長。從嘉倩六歲到現在,大家看得到的,是你們母女互相讚美,互相幫襯,其實是一個女人贏得了另一個女人的心。

林青霞:嘉倩是一個非常非常聰明的孩子,她小時候,比較給我挑戰。我就想,與其去管教她,不如站在她的角度,為她著想,接受她,幫助她。其實也就是幾次談話,可能解決了她的一些恐懼和困惑。她小時候,爸爸很忙,都是工人照顧她,她不乖的話,工人不敢打罵,只好嚇唬她。我就講給她聽這裡面的道理,告訴她,那些嚇人的事不會真的發生。

大概六歲多的時候,有一次,她媽媽(註:指張天愛)來接她去國外,本來是工人送,在樓下暗暗的一角交接。我突然就想,一個小孩子在離婚的父母中間穿行,心裡一定不舒服,不如我來做個中間人。我就對嘉倩說,來,我抱你下樓。她愕然:「是見我媽哎。」我說,對啊,是見你媽。我抱她下去,見到天愛,很客氣,大家和和氣氣,從此這些關係就讓她覺得比較柔滑了。

然後,妹妹出生了,有一陣她很不開心,覺得爸爸不愛她了。我就講,爸爸一定是最愛你的,你看,爸爸認識你八年了,剛剛認識妹妹,還不熟;你小時候,爸爸是不是每天給你洗澡、換尿褲,爸爸有給妹妹換嗎?她的小臉本來很緊張,一下子放鬆了。

她有一個表姐,是混血兒,長得很漂亮,她們一道出去,別人總注意表姐。我就跟她講,現在流行性格美,你有一個好的人格,對身邊人好,讓他們跟你在一起輕鬆愉快,讓他們幸福,你就會漂亮,而且這是一種持久的美,她信了。好,爸爸的、媽媽的、漂亮不漂亮的問題她一一釋懷了。其實我沒有做很多,就這麼一點點事情,可能對她有點幫助。到十幾歲的時候,會有一個坎,那真是非常困難的時節。我也會盡量給她一些意見。等到她走過之後,知道我給她的意見都是對的。

(林青霞與女兒嘉倩)

南方周末:不安的青春期。能舉個例子嗎?

林青霞:比如她談戀愛的對象,我認為可能會傷她很重,而且是沒有結果的,那我就會盡量勸她。勸不醒呢,我會稍微嚴厲一點。可是,每個人在感情方面都要經過一些創傷,非走過不可,有時候想幫也不一定能幫得上。做父母的,只能在旁邊看著她們受傷,能替的話最好,可是也替不了。我看電影《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兒子受了挫折,父親不是責備,是跟他聊天,把自己年輕時的經驗講給他聽,令他釋懷。那段戲蠻動人,蠻有啟發的,這是要學習的地方。

南方周末:七年前你對我說從娛樂圈是「全身而退」,今天領會到這個「全」字更深的意涵。

林青霞:感謝上天眷顧,沒有讓我吃什麼虧,也沒有讓我做一些不得已而犧牲自己的事;讓我能夠做到對父母承諾的「潔身自愛」。曾經有過的大痛大苦,現在煙消雲散,不是被掩藏起來,假裝沒有了,而是在成長中化解了,化為一種經驗

(林青霞為《ELLE》拍的大片)

南方周末:希臘神柱上刻著「認識你自己」,如果要寫寫林青霞,你怎麼起筆?

林青霞:十多年前金聖華就告訴我,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去求神,求的是know yourself,就是有自知之明的智慧,我們兩個都很認同。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我也是一路這樣走過來的。我現在63歲,好像已經走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的階段了。12年前,Michael就在生日卡上寫下祝福——「隨心所欲」,我到了60歲才做得到。這樣開頭吧:「這是一個保全了赤子之心和平常心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24樓影院 的精彩文章:

奧斯卡紅毯搶鮮看:大表姐放縱石頭姐低調,基德曼的女王范一點兒不少
這周最暖心動畫片,「爛番茄」新鮮度100%

TAG:24樓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