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母親亡故後,袁紹為什麼麻衣結廬守孝六年?

母親亡故後,袁紹為什麼麻衣結廬守孝六年?

還是受了《三國演義》的影響,大家印象里袁紹背景強大,是靠著家族勢力發展起來的,他本人被描寫得優柔寡斷,手下能人很多,而他又不會用,最後坐失良機,葬送了大好局面。

.

其實,歷史上真正的袁紹遠不是這樣,出身好,人長得有威儀不說,其威望之高,在北方可以一呼百應,那絕不是浪得虛名。要不,關東討伐董卓的聯軍怎麼會眾口一詞推舉他為盟主?他能擁有冀州青州幽州,那是他白手起家一步步打下來的,沒有點殺伐手段,這根本就辦不到。就拿他和弟弟袁術捕殺宦官趙忠等這一節來說,兩千多顆人頭落地,連有些沒長鬍子的人也殺了,他當斷則斷,誰能說他「好謀無決」?

最讓本人佩服袁紹的第一件事是他的至孝。

.

袁紹的母親亡故,他結廬在墓側,麻衣守孝三年,接著「又追行父服」,意思是再為父親守孝三年,因為他生下來父親就去世了,他在襁褓之中沒有完成此禮,於是他守冢廬整整六年。僅此一點,就不能不讓人對他刮目相看!

第二件事是董卓進京之後,殘暴殺虐,人心惶惶,道路以目,但是袁紹卻不懼他。

當時董卓對袁紹曰:「皇帝沖暗,非萬機之主。陳留王猶勝,今欲立之。」意思是這皇帝太糊塗,我想換成陳留王,你看咋樣?

驕橫的董卓絕想不到,一向溫雅的袁紹竟勃然大怒,厲聲說:「天下健者豈惟董公?」

.

這天底下有本事的大神難道只有董公你么?!

真是氣宇軒昂,光明磊落,接下來他的表現氣場也非常強大——

「橫刀長揖徑出,懸節於東門而奔冀州。」

袁紹站起身來,橫握著刀,對著董卓一拱手,然後揚長而去!

.

一向殺人不眨眼的董卓被正氣凜然的袁紹懟得呆了,他竟然不能把袁紹怎麼樣。袁紹出逃冀州,馬上組織聯軍就來攻打董卓。

第三件事發生在袁紹大戰公孫瓚時,袁紹手下大將麹義驍銳無敵,大破公孫瓚,攻進了他的大營,拔其牙門,勝局已定。袁紹此時在後軍,知道前面破敵,就沒有再設警備,只有帳下強弩數十張,持戟衛士百餘人。

突然公孫瓚手下兩千多騎兵衝殺過來,圍住了袁紹,一時箭如雨下,危在頃刻。

別駕田豐扶著袁紹,勸他躲到矮牆後面,袁紹猛然將頭盔摜在地上,大聲說:「大丈夫寧可衝上前戰死,躲在牆後,難道就能活命嗎!」

.

他親自持強弩與敵對射,箭無虛發,多所殺傷。好在這支公孫瓚的騎兵並不知道這裡圍住的是袁紹本人,一時不能攻入,也就漸漸後退。稍頃,麹義領兵來迎袁紹,公孫瓚的騎兵撤走。

從以上三件事來看,袁紹為人孝純,有君子之風;為士剛烈,有國士之節;為戰勇壯,有將帥之器。

可惜的是,官渡之戰不聽田豐之言以至大敗,敗而不能容田豐,竟殺之。一錯再錯,令人惋惜。否則,天下雖大,你曹阿瞞劉玄德還不得找個角落窩著。

.

袁紹為政寬厚,深受百姓敬仰,據《獻帝春秋》記載:他死後,「河北士女莫不傷怨,市巷揮淚,如或喪親。」

能換來老百姓的一捧熱淚,也算不枉活一世了吧。至於生前身後名,如墓草青青,黃鸝聲聲,都是過眼煙雲。

原創作者寧哥,喜讀文史,數十年不輟,歡迎留言指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說新語 的精彩文章:

隋煬帝對著鏡子里的自己說:這麼好的腦袋,會被誰砍掉呢?
有人當面直說曹操是奸雄,曹操能把他怎麼樣?

TAG:史說新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