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明」民俗特輯

「清明」民俗特輯

清明,二十四節氣之一,有「清潔明亮」之意。意謂在這段時間裡,雨水較多,空氣清潔,氣溫回升,陽光充沛。這是一個我們民族祭奠先人的民間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適合外出旅遊的時節。古人所說的「踏青」大致就是指的這段時光。

品讀清明

遙聽弦管暗看花。

獨繞迴廊行復歇,

碧砌紅軒刺史家。

好風朧月清明夜,

白居易

清明夜

清明幾處有新煙。

試上吳門窺郡郭,

春草青青萬項田。

耕夫召募愛樓船,

杜牧

閭門即事

曉窗分與讀書燈。

昨日鄰家乞新火,

興味蕭然似野僧。

無花無酒過清明,

王禹俏

清明

輕煙散入五侯家。

日暮漢宮傳蠟燭,

寒食東風御柳斜。

春城無處不飛花,

韓翃

寒食

清明由來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清明節與端午節、春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2006年5月20日,中國文化部申報的清明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曆書》:「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

清明習俗

盪鞦韆

這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

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放風箏

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掃墓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其實,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並相傳至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龍文藝 的精彩文章:

如歌散板:紫竹觀音
文林藻鑒:筆致深厚 情韻飄渺——彭健先生中國畫藝術賞析

TAG:九龍文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