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春半踏青時
4月5日
清明至
/
雨紛紛
清明
清明節的起源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個節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 公曆的四月五日,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的得名還源於我國農曆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後第108天就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共有15天。作為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凈,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
清明節的習俗
1
「清明祭掃繁公冢,九拜懷思淚雨橫」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榼,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清通禮》云:「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壙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並相傳至今。
2
「踏遍深淺色,歸在山水情」
踏青,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中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自古人間四月天,在清風古鎮里悠然漫步,伴著清涼風,涼風解慍,伴著清涼水,清水一渠。
3
寒食相伴是清明
青團
江南地區一帶的傳統特色小吃,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
艾粄
艾粄,是清明粄中其中的一種,是一種美味的特色傳統小吃,屬於客家菜。用粘米粉、糯米粉、艾草等做成,因加有艾草,故具有一定的藥用保健功能
4
古詩詞里的清明
4月5日
清
明
(一)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二)
《清明》
宋
王禹偁
無花無酒過清明,
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
曉窗分與讀書燈。
(三)
《清明》
孫昌胤
唐
清明暮春里,
悵望北山陲。
燧火開新焰,
桐花發故枝。
沈冥慚歲物,
歡宴阻朋知。
不及林間鳥,
遷喬並羽儀。
GIF
清明節的小貼士
小編對你的話
祭掃:提倡文明祭掃,注意消防安全喲!
踏青:注意自己的財產安全喲!
天氣:清明易降溫,注意添衣保暖喲!
小秘密:小編在這裡要說清明假期一定不要忘記作業喲!
END
編輯:共產主義接班人一號種子選手SF~
排版:共產主義接班人一號種子選手SF~
審核:shuaixin~


TAG:城軌科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