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二十四節氣養生之「清明」

二十四節氣養生之「清明」

Qingming Festival

清明時節雨紛紛

春分後六十日又八十七刻半為「少陰君火之氣」主之。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人為心。手少陰心,火也,足少陰腎,水也,水火異氣,而以君火統之,因火位於上而根生於下為坎中之陽。坎陽升則上交離位而化火,火升於水,是以腎水化氣於心火。

水化而為火,則寒從熱化,故少陰之氣,水火併統,而獨以君火之名。

有清才有明,有少陰腎之一陽初始,有厥陰風木之鼓動,而有少陰君火之升發。發之暢則得之明。明而之理,以上行孝道,下行慈道。

如冬藏之不足,則初發之無力,郁之則肝氣不升,而少陰鬱而化熱,心主血脈,熱郁與血脈而發衄血、眼疾、高血壓,少腹積氣。

少陰不足,心陽無以震懾腎水,易發奔豚。胃脘脹滿,沖脈閉阻,心胸憋悶,有窒息感。少陰以少腹互絡與太陽膀胱,膀胱主表,少陰行里,太陽受少陰之不足,衛表不利,頭部易受風寒,流涕,鼻塞,閉塞上竅則熱無可宣,積熱與鼻咽部,扁桃體炎,甲狀腺腫大。

故少陰一病,必寒水泛濫而火土俱負,其勢中有液,癸水之根,相火上逆,災及宮城,心液消亡,是以熱作。凡少陰病熱,乃受累於相火,實非心家之過。而方其上熱,必有下寒,以水火分離,而不交也。見心家之熱,當顧及腎家之寒。蓋水火本交,彼此相交,則為一氣,不交則離析分崩,逆為冰炭。

陽氣升至督脈兩分之上,脊中為脊骨之中,中樞為二分後上行之樞中樞穴,陰氣至任脈之仲夏。以對巨闕。

從冬至長強初始升至至陽為一陽初始到陽極,春分為半陽,對應脊中,中樞為過半之樞。穴在胸椎10節,兩側承膽腑之氣由膽俞灌注中樞之穴,以相火溫化與周身,相火為三之氣,在君火之後,如君火不足,相火受累。

蓋少陽三焦為相火之主,少陽膽從之,相火以即命門,命門膀胱三焦溫內、衛外。如陽虛里寒,內元不足,下利清谷,太陽表虛則涕易纏綿,打噴嚏,眼癢。

故選穴艾灸

神闕:以化中焦之濕,濕解則肝膽木氣不受寒水之誤,水火二氣得以調和

巨闕:心募本穴為心脈氣聚最盛之地

腎俞:以腎俞入內屬腎臟,膀胱太陽絡腎臟,少陰腎經出腎臟,兩腎之間為動氣,命門出三焦

蠡溝:為足厥陰之絡與足少陽光明相應,蠡猶如(蚌殼)二穴猶如母子

俠白:白者為肺,此穴候肺兩廂,如挾兩側。該穴為手太陰經行氣之夾道。

穴位配伍:腎俞——督脈循灸——巨闕——神闕——蠡溝俠白

節氣灸調理時間:4月5日~7日

經絡養生

中醫學認為,肝木應春。春三月,肝氣生髮,肝陽易升,容易引發高血壓,而致頭暈、失眠、焦慮、抑鬱等癥狀。若肝木生髮太過,容易克傷脾土;脾胃是人體的「後天之本」,肝木之氣生髮太過,易出現胃寒、胃脹、胃痛、腹瀉等脾胃病。

經絡按摩:足陽明胃經

主要穴位:沖陽 解溪足三里 豐隆曲池 合谷

沖陽:胃經原穴,可化水濕,生髮陽氣、和胃化痰

解溪:祛痰祛濕的穴位,有效的解決下半身水腫的問題

豐隆:祛濕要穴,能夠有效的起到健脾化濕的作用

曲池:大腸經的合穴,血脈之氣匯聚,有調理氣血以及去除風濕的作用,有效改善血液循環

合谷:有升清降濁以及疏通氣血的作用

自我按摩:五指梳頭 搓雙肋推肝經 敲膽經

足陽明胃經當令卯時(7點到9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一道堂 的精彩文章:

TAG:北京一道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