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首個5G標準已經制定完成,下一步是什麼?

首個5G標準已經制定完成,下一步是什麼?

2017年的世界移動大會(MWC)期間,Qualcomm與全球多家移動通信企業共同承諾加速全球5G新空口標準化進程,並促成3GPP在後續會議上達成了加快5G新空口 Release 15工作計劃的共識。在全球標準化組織3GPP各工作組的共同努力下,全球首個5G標準於2017年12月完成,為在2019年實現5G預商用奠定了基礎,屆時消費者也可期待體驗到5G智能手機。

那麼,5G標準化進程的下一步是什麼呢?

Qualcomm技術標準副總裁柯詩亞(Lorenzo Casaccia)表示:「一般人可能認為,首個5G標準的完成,意味著繁重的5G研發和標準化工作已經接近尾聲。但實際情況是,儘管我們在去年12月實現了5G標準化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但還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完成,來繼續推動 5G 的持續演進和拓展,以全面實現5G高達 12.3萬億美元 的巨大機遇,使5G的願景成為現實。」

據柯詩亞介紹,目前3GPP在繼續推進5G標準化方面明確了三個重要方向,包括:

1.完善5G新空口非獨立部署(NSA)規範,利用現有LTE核心網實現5G商用部署

2.制定基於下一代核心網的5G新空口獨立部署(SA)規範

3.為5G在3GPP Release-16及未來版本中的演進工作做好準備,以進一步擴展5G生態系統

完善首個5G新空口規範,實現商用就緒

去年12月完成的Release-15 5G新空口非獨立部署標準側重於提供增強型移動寬頻(eMBB)服務,並為5G新空口設計奠定基礎以支持未來演進。但這只是一個開始,3GPP仍在進一步完善Release-15規範,重點關注修復標準漏洞(在3GPP中稱之為「修改請求」),以推動5G產品和服務的商用部署。

一直以來,Qualcomm使用其符合標準的早期原型樣機,在真實環境中進行測試,通過不斷反饋和改進產品設計,促進5G儘早實現商用。舉例來說,Qualcomm已經與眾多基礎設施廠商和全球運營商進行了業界領先的互操作測試,同時業界眾多移動運營商和終端廠商也宣布將採用Qualcomm驍龍X50 5G數據機用於5G測試和產品設計。此外,在3GPP內部,Qualcomm是定義5G一致性測試框架的領導廠商之一,該框架是在2019年實現5G預商用的另一個重要方面。

制定5G新空口獨立部署規範

在2017年12月完成的5G標準支持5G新空口非獨立部署規範,指的是利用現有LTE無線和核心網,將其作為移動性管理的錨點並提供網路覆蓋,同時增加5G新空口載波。

去年12月完成的5G標準旨在支持在2019年基於5G新空口非獨立部署規範實現5G大規模試驗和預商用。而Release-15將包含5G新空口非獨立和獨立部署。目前3GPP正在制定Release-15的5G新空口獨立部署規範,將利用全新的下一代5G核心網架構(NGC),預計將於2018年6月完成。5G新空口非獨立和獨立部署將共享空中介面物理層規範,而這些通用規範已經在2017年12月完成。因此, 5G新空口獨立部署的重點在於打造具有實現用戶和控制面功能的上層架構,並支持下一代核心網架構,包括網路切片、更精細的QoS模型以及更先進的安全架構。

推動標準持續演進,生態系統將進一步擴展

實現5G新空口eMBB服務商用,對整個行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但對於5G技術的巨大潛力而言,這不過是冰山一角。3GPP已經開始著手為5G在3GPP Release-16及未來版本中的演進工作做好準備。正如LTE自從在3GPP Release-8中推出以來,不斷演進融合了眾多全新特性和用例,5G 新空口也將不斷演進和拓展。

3GPP Release-16及其未來版本將側重於把移動生態系統擴展到全新領域,包括全新服務和終端類型、全新部署和商業模式以及全新頻段和頻譜類型。5G新空口技術在Release-16及未來版本中擁有豐富的發展路線圖(圖1),包括低時延高可靠通信(5G新空口URLLC),免許可及共享頻譜上的全新頻譜共享範例(5G NR-U 和5G NR-SS ),自動駕駛用例中的汽車通信 (5G 新空口 C-V2X),以及3GPP低功率廣域(LPWA)技術(NBIOT / eMTC)的持續演進等。3GPP已經批准了下一階段的多個研究和工作項目,其它相關項目將在未來幾個月獲得批准。

首個5G標準已經制定完成,下一步是什麼?

圖1: eMBB之外的豐富3GPP 5G新空口技術路線圖

作為5G行業的研發驅動力量,Qualcomm已經開展了下一階段5G 新空口技術的開發工作,為後續的5G 新空口標準鋪平道路。在2018年的MWC大會上,Qualcomm展示了下一階段5G新空口技術路線圖的三個擴展領域,展現了Qualcomm在開發基礎性5G新空口技術方面的持續領導力,和以發明創新推動生態系統發展的持久承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EET電子工程專輯 的精彩文章:

人工智慧,到底是資本驅使還是技術驅使?

TAG:EET電子工程專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