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喜劇+現實,就是寶萊塢電影致勝的最大法寶

喜劇+現實,就是寶萊塢電影致勝的最大法寶

作者/文森特

曾幾何時,在中國觀眾的刻板印象中,印度電影還是突如其來就唱歌,一言不合就尬舞的「神級存在」。

近幾年隨著《三傻大鬧寶萊塢》《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先後被引進院線,網友們引發討論,致使印度電影日漸成為品質的代名詞。4月4日,一部名為《起跑線》的印度電影即將在院線上映,而這一次影片關注的,則是敏感的「教育問題」。

《起跑線》在印度的表現令人矚目,不僅收穫了不俗的印度本土票房成績。另外與大熱影片《神秘巨星》旗鼓相當,還擔當了頒獎季種子選手,將Filmfare最佳影片等重磅獎項納入囊中。影片的主演伊爾凡·可汗,更順勢拿下Filmfare獎最佳男主角殊榮,在領獎時他笑稱,「很高興在觀眾和評論家之間架起橋樑」。

階級固化才是《起跑線》的「原罪」

用喜劇的方式對當地教育環境進行極致的調侃反諷,《起跑線》進而引導觀眾反思教育的真正意義。《起跑線》取材自真實事件,在印度德里一年一度的最盛大比賽,居然是「幼兒園招生」。排名前五的名校入學名額相當緊俏,很多父母從懷孕時就做準備,於是《起跑線》的主角拉吉夫妻倆試圖通過躋身上流社會,托關係走後門,獲得神明保佑,甚至不惜鋌而走險使用「非法」手段,想盡辦法追逐高聳的入學門檻。

這對印度虎媽貓爸的擇校初衷僅僅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因為他們堅信,就讀好的學校才能迎來好的人生,但這樣的想法正確嗎?這個答案關乎每個人的人生和利益。

《起跑線》中飾演父親的伊爾凡·可汗,無疑是國際知名度最廣泛的印度男演員之一。《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的難纏警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高深的成年派、《超凡蜘蛛俠》冷血的大財團高層、《侏羅紀世界》復活恐龍的新老闆,以及《但丁密碼》里有腦筋有城府還很能打的神秘組織大佬,他在諸多不同類型的角色之間流暢切換,堪稱好萊塢大片里最常見的印度面孔。

《起跑線》是伊爾凡·可汗回歸印度本土的最新力作,他飾演的角色拉吉始終處在擇校矛盾中,被荒誕境遇推動下的慌張、尷尬和疲憊,都在伊爾凡·可汗的精準演繹下顯得生動而不浮誇。

導演薩基特·喬杜里,擅長拍攝婚姻關係,這次以擇校為切入口,輔以輕鬆而不乏荒誕的敘事手法,層層揭露印度教育體系的問題,則是他創作領域上的一次「進階」。

作為一部喜劇,《起跑線》反映的社會問題卻非常深刻,影片主角的煩憂窘迫也正映射著印度的中產階級焦慮,這也正是薩基特·喬杜里擅長的領域。

談及電影的創作理念,薩基特·喬杜里表示,希望觀眾不要太早做出孰是孰非的價值判斷,通過對多重轉折的梳理消化,把理性思考保持到最後,正視教育的真正意義。

薩基特·喬杜里認為,「印度社會嚴重的階級固化問題,在孩子擇校這件事情上體現的淋漓盡致。」由此片中還揭露了印度社會的一個事實——「語言」也是身份階級的體現。

影片中的名校,不僅要測試孩子的英語水平,還要面試父母的水平。於是語言所產生的障礙,也成為薩基特·喬杜里創作的關鍵。

在電影故事裡,薩基特·喬杜里通過拉吉那段「振聾發聵」的表演,完成對「語言階級」的質問:「英語不僅僅是一門語言,還是階級,在印度說印地語是得不到上流社會認可的。」

印度懸殊的貧富差距在影片中也有體現,主人公體驗貧民窟的廁所、超載的公交車、工廠的流水線生產等橋段以喜劇方式演繹了印度的底層社會生活。因此《印度斯坦時報》評價說:「也許電影的呈現比較戲劇化,但這與印度的現實十分接近。」

印度電影高級之處,用喜劇折射現實

印度電影產業發達,每年的產出量極為可觀,一年高達上千部。像口碑不俗的《起跑線》續集基本已經確定拍攝,並預計 2019 年內於印度上映。在影片時長上,每一部基本都在兩個小時以上。這和當地的基本情況相關,當地觀眾認為只有電影達到三到四個小時之後,才能值回票價。

對於年齡稍長的中國觀眾,其實對印度電影並不陌生。上世紀七十年代,電影不豐富,印度片是非常受歡迎的「精神食糧」,《大篷車》等傳統印度歌舞片深入人心。此後,中國電影市場逐步開放,越來越多好萊塢大片進入中國,印度電影佔比隨之越來越小。

在創作領域方面,印度導演保留了一項傳統,那就是電影主題百無禁忌。一直以來,印度商業片都有對現實人文探討的習慣。並且電影題材變化也會注意緊扣時代議題,敢於剖析社會問題。

像前段時間大熱的《摔跤吧!爸爸》,雖說是體育競技題材,然而這部電影勇敢觸及了印度體育部門「尸位素餐」的現狀,同時還兼容了夢想、努力與成功的個人價值探討。近幾年經典的印度片中,《地球上的星星》關注自閉兒童,《我的個神啊》充滿宗教諷刺,《三傻大鬧寶萊塢》和《起跑線》諷刺教育問題,直指印度教育體制,極易引發觀眾的共鳴。

《三傻大鬧寶萊塢》劇照

一直以來「現實題材+娛樂表達」成為印度電影創作法寶。印度電影中層出不窮的搞笑橋段和包袱,是它的最大特點。再加上歌舞元素加入電影慢慢地變成一種習慣,甚至成為觀眾印象中寶萊塢的標誌。影片中許多歌舞內容的嵌入,讓影片中的聲畫部分變得奪人耳目,往往吸引著數多觀眾。

這部《起跑線》也不例外,它甚至將歌舞變成諷刺階級、家庭之間的元素。影片將原本非常沉重的話題,被印度人機智的用充滿喜感的劇情包裝起來。拋開類似《摔跤吧!爸爸》里爭議極大的價值觀來說,即使《起跑線》在自嘲與反諷層面沒有做到極致,但至少確實掐中要害。

在印度片中,不僅尋求教育意義,還著重體現親情、友情,這是印度電影與其他地區電影最大的不同之處。印度電影的高超之處,在於它們總能借用喜劇這種類型,將現實問題展現其中。

印度電影從喜劇中折射現實困境,創作出更多不同方向的作品。近幾年,隨著印度電影創作者對人權問題的關注,致使一些現實問題,諸如印度女性地位低下、女性歧視嚴重等真實情況,得以通過電影這種介質傳播,從而產生正面影響力量。


《摔跤吧!爸爸》劇照

我們也期待未來看到更多的印度片被引進,得到更多受眾的關注。同時也希望不限於印度地區,全球電影創作者都能重視身邊的現實問題。讓電影成為展現真實生活的舞台,而不囿於小眾藝術。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導演幫 的精彩文章:

青蔥計劃聚焦「戲骨魅力」 知名演員徐帆助力學員夢想升級

TAG:導演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