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就5分鐘,認真看完吧!

就5分鐘,認真看完吧!

【中國書房】傳統文化普惠工程

漁樵問答

 中國民族音樂大師

龔一 

00:00/10:18

一、源起:我在這樣的家庭成長

我出生於1981年,時逢農村「大包干」,改革開放初期,剛剛結束餓肚子的年月,祖籍安徽安慶(現銅陵)下屬樅陽縣內一個小鄉村,祖上並無達官顯貴,世代面朝黃土背朝天,家境清貧但和睦溫馨。

爺爺是公務員,一輩子服務農技推廣工作,他是位老黨員,寡言少語、正直善良、從不徇私,我從小對爺爺有幾分敬畏,溝通甚少,然爺爺辦公桌上擺放的很多榮譽獎章,一直閃閃的激起我內心隱隱的渴望。奶奶是童養媳,不識字,菩薩心腸,一直操持家務陪伴爺爺,對孫輩們都非常疼愛,小時候最喜歡去鎮上趕集,一來可以玩耍,二來就是能吃到奶奶做的紅燒豆腐。上高中寄宿在小叔家(小叔家在鎮上),奶奶經常在晚自習第一節課下課時分來到教室外,遞上點好吃的,每天中午、晚上,奶奶總是能夠準時在我進家門時,端上飯菜。可以說,高中三年是奶奶每天陪伴我、做飯給我吃,我沒讓她失望,以剛剛二本的錄取分數線,成了我們村多年來第一個大學生。可惜兩位老人家都沒能長壽,60多歲就仙逝,這些都只能成為永遠的記憶。

外公對我影響最大,也是我書法的啟蒙恩師。他一生從不與人發生衝突,知書達禮、溫文爾雅、忍辱謙讓,因家裡子女眾多,每有好菜好飯總會讓給子女,身體乾瘦常有咳嗽,父母親孝順,常常將外公接到家中,做上幾天有營養的飯菜給外公補補身子。記憶里母親每天早上都會給外公遞上一碗黑芝麻雞蛋花,可以潤肺止咳,在雞蛋尚屬高端營養品的年月,我能感受到外公每次都有推讓,說這些雞蛋該留給我和姐姐吃。我和姐姐從小也會學習父母親,但凡有雞鴨魚肉,都會把最好的給外公,但最後總是被外公夾到了我們碗中。外公喜歡看書,縱然是農忙時節,也會偷得半刻閑暇開卷讀書。外公教我寫字,是從給村裡白事抄寫祭文開始的,家裡沒有字帖,完全是盲學,但他總是鼓勵我,在這些習字行文的蒙學中,潛移默化的影響了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外公也已仙去,他是安詳的離開的,我沒有能夠見他最後一面,在我的心中,他一直都還活著,並時刻關注我的成長。

父親在兄妹中排行老大,念了幾年書,就輟學了,早早挑起家裡的重擔,全國打工、做生意維持家用,農忙時節還要趕回來「雙搶」(搶收搶種),父親嗓門挺大、急性子,但樂善好施、喜歡交朋友,偶逢下雨天,父親也會痴迷讀書,記憶里父親給我講過很多古代的故事,聽起來津津有味,若干年後才知道是父親從《三言二拍》里看到的,故事有寓意也很文氣。母親是不識字的,但性格開朗,勤勞熱情,母親是家裡的大嫂,大局意識強,不服輸,有闖勁有魄力。母親總告誡我:在外要吃好休息好保重身體,錢賺多賺少都無妨,有就多花,沒有就少花。這些樸素的告誡和樂觀的性格,對我影響很大,如今我有了自己的家庭並已為人父,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我都會保持良好的心態,不驕不躁,非常注重膳食營養,生活用品追求天然高品質,對住所和衣物倒並不追求名貴,乾淨素潔為宜,從不與人攀比,心性純良,內生正能量,比較注重精神滋養。

我的家庭,不是名門望族、也不盛名顯赫,只是普普通通的百姓之家,但我們從祖上傳下來的是忠厚善良,讓我們引以為傲的是家有詩書抵萬金,生活樸素但和樂融融,沒有出口成章的文化大家,沒有高官厚祿的先輩,很多也都還是文盲,但這些並不影響良好家風營造,良好的家風建設不是知識分子家庭的專利,更不只是抄錄在書本上的至理箴言,而是修身養德、勤儉持家的家庭文化傳統成為日常,良好的家風不在於父母有多高的學歷,文化與學歷並沒有必然的聯繫。

二、意義:不要讓孩子錯過童蒙教育

《禮記·學記》講「時過而後學,則勤苦而難成」。「勤苦」就是學得很勤奮很辛苦,但是大成無望。強調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把握時機。

人生教育分為四階段,幼兒養性,童蒙養正,少年養志,成年養德。其中的童蒙養正尤為重要。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三歲以後就進了兒童期,如果在這個時期所學的習慣、知識都是正確的,就已經發展了他一生全部學習能力的50%,將來的教育將變得極為容易,這是孩子將來能不能成就一番事業的關鍵階段。

童蒙養正包含兩個方面內容,一方面是教育孩子懂得洒掃應對進退之禮,孝親尊師之道;一方面是開啟孩子的記性和悟性,認字讀書,讀書明理、明天地之大道。

一個人啟蒙時期所受的教育猶如文化母乳,融化在血液里,滋養其一生。

中國歷代都重視童蒙教育,留下了非常珍貴的蒙學教材和蒙學教育方法。民國以後,我們逐漸拋棄了傳統的童蒙教育法,而這些養正遺規和童蒙教育法卻毋庸置疑的成為培養大人才的基礎。

民國時期那一批文化大家無一例外在族裡私塾、家庭私塾等地方,接受了這樣的教育,最後成為融通中西的文化巨子。

三、發心:傳統文化教育需要在家庭落地

作為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們,一定不要簡單的把孩子推向幼兒園、幼稚園、社區興趣學校、補習班就完事,也不要簡單的以為花了重金請了所謂的「名師」、「大師」就萬事大吉,殊不知現如今孩子的培養成了商人重利之地,一切都從老師身上要效益的教育模式註定是毀滅性的。

家庭教育的缺失,絕大多數源於父母忙碌於事業而無暇顧及,與孩子溝通成了「擠不出來的時間」,這是現狀更是巨大的矛盾,所謂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最後造成孩子難以管束,走向社會有諸多的不適應,有的走向了犯罪。

作為父母,也是有難言之隱,由於缺乏教育孩子的經驗,肯定不能像教育專家那樣駕輕就熟,但是不是就沒有辦法實現工作和家庭教育兩不誤呢?其實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首要的前提就是,父母要重新開始建立再學習的習慣,為人父母,當言傳身教,讓子女從小接受綜合五官的家風熏陶,少不養性、老無所成,少不學藝、老無所為。

我們可能無法都選擇讓孩子進入正規的現代私塾學習,但我們可以立刻營造傳統家風家訓的學習型氛圍,打造出上乘之境的「中國書房」,讓孩子不知不覺中接受國學的熏陶,開啟記性、悟性和心智。同時,「中國書房」是家庭里快速可匹配的物理空間,是家庭傳統文化教育的最直接落地方案,如今我們身處都市,擁有四世同堂、三世同堂的大宅子居住環境的是少之又少,基本都是單元房,與父母同住的也都不多,所以,家庭教育無法寄希望於祖輩,應該從為人父母時就要建立起學習習慣,一間中國書房開啟了家庭教育的開端,更是開闢了傳承家風、家訓、家規的沃土,每日選擇在「中國書房」與子女共度書房片刻,一來可以讓自我建立終身學習的習慣,二來可以讓子女耳濡目染養浩然之氣。我們可能不會每天帶孩子去書店閱讀,但家中有書房,足不出戶就可以在方寸之地陶冶心性,還可以完成白天未完成的工作,子女可以高效率完成作業,家庭學習風氣蓬勃向上。

有人會說,為何要打造「中國書房」,別的風格的書房不可以嗎?其實書房的風格並沒有嚴格的限制,但在全世界的書房文化中,要論書房的精緻有品位,中國人的傳統書房絕對是數一數二的。茶香墨韻、書里芳華。中國書房骨子裡的風雅,是閑適、是簡靜雅、是天人合一。一桌一椅一方几,一窗一屏一天地,老木記錄著歲月,軒窗鐫刻著時光,適宜擺設幾盆菖蒲芸草,文房清供之茶器、香器、花器、藏器、山石,筆墨紙硯一應俱全,這些符合中國人文情懷的書房細節,打動著人心、驚艷了歲月、也溫柔了時光,更是「中國書房」獨有的魅力。

四、實施:中國書房特別行動指南

第一步:立刻「斷」、「舍」、「離」。

當你下了決定之後,立刻將家裡沒用的衣服、物件、用品清理出來,有用的捐贈或跳蚤市場變現,沒有用的直接扔掉,讓家裡來一個徹底的「大掃除」,實現家裡清亮整潔,家裡的布局規矩了,是家庭教育中首要原則,這屬於場景的營造。

第二步:開闢獨立書房或改造客廳為書房。

房子大的直接開闢獨立書房,房子小的直接改掉客廳的沙發和電視,規划出書房的格局,因為進門看到的本就不應該是電視沙發,試想孩子每天進門看到爸爸媽媽坐在電視前「葛優癱」,容易讓孩子產生極強的惰性,也無法建立父母在他/她內心的敬意。

書房構建以實木或紅木為佳,要文氣簡約,安靜閑適為要訣,文房四寶、琴棋書畫、書籍雅器、藝術美學一應俱全,布置得體,未必為人父母都是要樣樣精通這些雅趣和藝術,但是可以讓孩子感受到書香門第的氣場,通過代入感實現蒙學教育。

第三步:每天養成半小時或一小時與孩子書房共處習慣。

父母首先要改掉原來不良的肢體語言和不良的習慣,回家後放下手機,以書房為最佳的休息、閱讀、交談空間,全家一起與孩子建立共生關係,也就是保持同一維度,如同好朋友一般談天說地,久而久之,孩子會跟父母無話不談,自然家庭教育就越來越上軌道。

第四步:從中國書房延伸到家風建設

有了主場地,父母就需要自律,夫妻雙方要相敬如賓,給孩子建立榜樣,孩子也就會正確的接受父母教誨,並為有這樣的父母而驕傲。所以說,與其說「中國書房」是給孩子營造的,倒不如說【中國書房】是家風教育的一片沃土,是家庭教育的最佳方式。

非常感謝大家認真看完,若覺得寫得有道理,請轉發出去,因為現在有太多這樣的家庭需要重建學習型氛圍,為了孩子,為了自己,為了家族,我們不要以為追逐金錢就可以獲得想要的一切,只有良好的教育才是一個家族得以榮昌的關鍵。

阿董其人:【中國書房】發起人,【之間生活】創始人,【抱一堂品牌營銷機構】總經理。多年專註打造動人品牌,倡導文化營銷是最高級的品牌戰略,全國演講300餘場次,傳統文化實踐應用傳播者。目前定位自己為「超級服務員」,服務生活日常、服務優質品牌、服務中國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之間生活 的精彩文章:

她是總裁,卻不霸道
中國書房推廣計劃

TAG:之間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