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外感咳嗽的辨治方法

外感咳嗽的辨治方法

外感咳嗽是因外邪引起咳嗽,因此應屬於外感病的兼證之一,當然有時也有以主症出現的。

一、辨證

一般外感咳嗽,先有喉癢,隨作咳嗆,痰濁逐漸增多。或同時伴有鼻塞流涕,或惡風頭脹及輕微發熱,也有是惡風頭脹,鼻塞流涕,一兩天後開始喉癢作咳。咳嗽繁劇時能使聲嘶音啞,精神疲睏。

由於外邪的性質不同,有偏於寒的稱為「風寒咳嗽」,偏於熱的稱作「風熱咳嗽」。初起癥狀相似,主要是辨別痰濁和兼症。風寒咳嗽痰白而稀,咯吐痰利;風熱咳嗽濃痰色黃,不易咯吐,常兼口乾、咽痛等症。此外還有一種「秋燥咳嗽」,多發於秋初燥氣流行季節,乾咳無痰或痰如黏膠難出,伴見鼻干、咽干、唇燥、咳甚胸痛等癥狀。

外感咳嗽的脈象多為浮滑,夾有燥熱者則帶有熱的數象,但初起和輕淺的不明顯。舌苔在風寒多薄白,風熱多薄黃,燥熱則舌尖多紅。

二、用藥

外感咳嗽即由外因為主因,治法應以祛邪為主,病位在於肺,便應宣暢肺氣,故總的治療法則為宣肺祛邪。

1.辛平宣肺法

適用於外感咳嗽初起,風寒或風熱證象不明顯,用此平劑宣肺化痰。

炙麻黃2.4g,炒牛蒡6g,光杏仁9g,象貝母9g,化橘紅9g,炙甘草2.4g。

這是三拗湯加牛蒡、貝母、橘紅,增強宣肺化痰的力量。喉癢甚者加胖大海4.5g。

2.辛溫宣肺法

適用於風寒咳嗽痰多、惡寒,或伴低熱,宣肺化痰的同時有發汗解表作用。

紫蘇4.5g,炒牛蒡6g,前胡4.5g,清半夏4.5g,陳皮4.5g,光杏仁9g,苦桔梗3g,炒枳殼4.5g,生薑2片。

這是杏蘇散加減。紫蘇入肺經兼入脾經,疏散風寒之外又能芳香化濁,故宜用於外感風寒而痰濕較重之證。方內亦可加麻黃,或在辛平宣肺法內加桂枝3g、生薑2片,也能轉變為辛溫性質,便是麻黃湯加味了。

3.辛涼宣肺法

適用於風熱咳嗽伴有口乾或低熱,具有祛風、清熱、化痰三者的效能。

薄荷3g,桑葉4.5g,蟬蛻3g,光杏仁9g,象貝母9g,連翹6g,苦桔梗3g,生甘草2.4g。

這是桑菊飲加減。風邪重者加防風4.5g;內熱重者加黃芩4.5g。本病最易引起咽喉紅痛,方內雖有甘桔湯的成分,還可同時加射干2.4g。

4.清燥宣肺法

適用於秋燥咳嗽,疏邪之中照顧潤燥,不同於清熱。

炒香豉9g,桑葉4.5g,前胡4.5g,南沙參4.5g,瓜蔞皮9g,焦山梔4.5g,干蘆根9g,甜苦杏仁各4.5g。

這是桑杏湯加減。秋燥系一種新涼,與一般所說的燥熱有別,《溫病條辨》上明確指出:「秋燥之氣,輕則為燥,重則為寒。」因有燥熱現象,故佐清潤,重者亦可加麥冬、連翹。但與清燥救肺湯的性質又有很大差別。

5.辛潤苦溫宣肺法

適用於外感咳嗽日久不愈,或稍減復劇,喉癢咳嗽不利,甚則氣短面紅。

荊芥穗4.5g,苦桔梗3g,炙紫菀4.5g,炙百部4.5g,白前6g,陳皮4.5g,炙甘草2.4g,枇杷葉9g。

這是止嗽散加味。能散外邪,順氣豁痰。目的仍在宣化,不同於一般止咳劑。

秦老說,以上處方的用量,可根據病情輕重及患者年齡和體質斟酌增減,但從一般來說,不需要而且也不宜過重。

三、驗方

外感咳嗽病淺易治,有些簡便治法和民間單方也能收到良好效果,例如:

1.傷風喉癢作咳,用胖大海兩三個泡飲,兼有喉痛者加西青果2個。

2.風寒咳嗽伴有惡寒頭痛,用紫蘇6g、生薑2片,煎飲。

3.喉癢咽干,咳嗽不爽,用白蘿蔔或青蘿蔔煎湯,亦可生食。

4.秋燥咳嗽,用生梨1個,挖去心,納入炙麻黃3g、川貝母6g,蒸食。

四、提示

外感咳嗽是一個常見病,亦須正確診斷和早期治療,以免久咳傷肺。

治療外感咳嗽,必須掌握宣肺祛邪的原則,如果見咳止咳,反使咳不爽而拖延增劇。但不宜過於宣散,否則亦使肺氣受傷,咳不易止。

服宣肺葯後須注意避風,伴有惡寒低熱的應使微微汗出。並忌食魚蝦腥味,防止刺激增咳。

診治外感咳嗽,主要是分辨外邪的性質,一般初起用藥不宜偏涼,涼則邪不易散。同時須與其他病證鑒別,如小兒麻疹初期類似風熱咳嗽,老年痰飲病往往受寒咳劇,均不可誤作一般外感咳嗽去治療。

外感咳嗽可能兼夾其他病證如腹痛泄瀉之類,或兩者同治,或分別先後緩急治療。有些藥物如杏仁等有潤腸作用,不宜用於咳兼泄瀉者。還有體弱的感受外邪即易咳嗽,及有些患者在某種病證上又受外邪而咳嗽,均應根據其具體情況去辨證治療。

外感咳嗽與感冒有共同之處,亦可互相參照。

本文選自《秦伯未臨證經驗集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寶芝堂 的精彩文章:

突發心肌梗塞,這個絕招可救命!

TAG:北京寶芝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