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曾國藩:要想人才濟濟,須知這用人四大策略

曾國藩:要想人才濟濟,須知這用人四大策略

他和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農家子弟出身,卻以14歲稚齡考取童子試第一名;

進入仕途十年七遷,連升十級;

整個清朝首位以文人之身獲封武侯的重臣;

屢戰屢敗,三度想要自殺;

終平叛亂、功高震主卻能全身而退。

此人即曾國藩。

他是洋務運動創始人、留學生創始人、湘軍的創立者,平定太平天國,自稱平平之智,卻取得巨大的成就。

毛澤東云:「予於近人,獨服曾文正公」。

梁啟超云:曾公之成就,前無古人,震古爍今。

窮困潦倒之時,不被人欺;飛黃騰達之日,不被人嫉。

今天,育良與你分享曾國藩的思想精髓,品位其哲學、文學、人才學。

1

曾國藩的處事哲學

曾國藩的為人處世有非常多的哲學,比如勤奮、謹慎、恆久、堅韌等,這裡介紹他的「不挫於物」哲學。

「不挫於物」出自《孟子》,指只有保持本心並且持之以恆,不被外部的非議、挫折擾亂,才能「不挫於物」,勇往直前,最後才能有所成就。

胡林翼

在湘軍首領中,胡林翼的見識與品德都不在曾國藩之下,然成就卻不如曾國藩,就是因為曾國藩堅持本心、不輕易被外物所動。

自湖南起兵後,曾國藩的湘軍曾屢戰屢敗,失敗羞辱之下,曾公兩次投江自盡,數度立下遺囑,更曾在困境絕望中棄官回鄉。論挫折打擊,無人能與曾國藩相比,認準了一個「挺」字,憑藉極度的自省和堅忍,硬是挺到了太平軍內訌的戰局轉折點。

攻下南京後,曾氏家族手握重兵,顯赫至極。當此之時,曾國藩仍是憑藉極度的自省和謙遜,不但自己與暗中支持他的朝中權貴斷了來往,還寫家書給家中兄弟子侄,勸誡他們不要貪戀權利,謹慎行事。

平定太平天國的次月,曾國藩主動提出裁軍,並果斷實行,這一斷臂之舉,使得曾國藩成為了功高蓋主又保全自己的少數之人。

「凡事皆有極困極難之時,打得通的,便是好漢」。如果剛剛受到挫折,或者聽到別人不切實際的議論就改變計劃,那是成不了事的。

因此,對於做人做事,既要有過人的見識,還要有一種韌勁,一種定力,一種意志,一種倔強之氣。

2

曾國藩的用人哲學

曾國藩一介文臣,用兵打仗不是其強項,但是從官二十餘載,硬是把湘軍練成了清朝的一把利劍。原因就在於其會用人。

1、求賢若渴

曾國藩求賢若渴,自知一人之力有限,因此他說「只在用人二字上,此外竟無可著力處」。據不完全統計,曾國藩幕府共計400多名幕僚,其中官至三品者47人,包括左宗棠、李鴻章、彭玉麟等晚清名臣。

2、相人有法

曾國藩曾在散步時相過人。

某次,李鴻章帶來三個人,讓曾國藩相看並安排在合適的位子上。因為曾公正在散步,幾人便恭候一旁。

散步之後,曾國藩卻說不必再接見了。李鴻章非常驚訝,最後曾國藩解釋說:第一人低頭不敢仰視,是一個忠厚的人;第二個當我走在他旁邊時他很恭敬,我一轉身,立刻左顧右盼,將來必陽奉陰違,不能任用;第三人雙目炯炯有神,始終挺立不動,他的成就將來必不在你我之下,可委以重任。

這是一場事先未知的考核,考察的正是三人的本性。後來三人果然如其所說。

他主張從相貌、語言、舉止、行為等細微處觀察。此外,他還設置不同的情景來考察人才,選出德行俱佳的人。他將人才特點一一記錄下來,建立人才庫,以備日後參考使用。

3、量才適用

曾國藩不僅善於相人,還善於用人。他明白:「世人聰明才力,不甚相懸」,但各人各有長短,必須量才錄用,否則「雖有賢才,苟不能於用,不逮庸流」。

由於其用人不拘一格,放在能夠發揮長處的位置,因此曾國藩手下軍事型、智謀型、技術型人才應有盡有,集眾人之智,為己所用。

4、獎勵為重

曾國藩說:人才靠獎勵而出。

但是針對不同的人,曾國藩採取的獎勵手段也不同,他主張「武人給錢,文人給名」。因此他手下無論是文人幕僚,還是將軍兵士,皆對他擁戴異常。

除了處事哲學、人才哲學,劉育良老師在「與大師同行·曾國藩」中,還與大家分享了曾國藩的教育哲學(家書),國學成就、練兵哲學(如何帶團隊)等。

GIF

讀書的悍勇、寫文章的氣象、練字的永恆、相人的智慧、用人的舉薦、育人的以身作則,方知曾國藩為何能在腥風血雨的時代中脫穎而出!

分享知識賺獎學金

第一步

打開「育良知股權」公眾號首頁,點擊「賺獎學金」

第二步

點擊「賺¥79.6」

第三步

保存分享海報,分享至朋友圈

任何人通過你的知識分享海報購買音頻課程,你將獲得 79.6元現金獎勵

分享越多,獎金越多

提現

第一步

點擊「我的」

第二步

點擊「我的收益」

第三步

點擊「提現」

感謝你的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良知股權 的精彩文章:

TAG:育良知股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