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提倡一夫一妻,晚年卻娶了中日美三國六位妻妾,62歲迎娶19歲少女!

提倡一夫一妻,晚年卻娶了中日美三國六位妻妾,62歲迎娶19歲少女!

眾所周知歷史上著名的維新運動提倡男女平等和一夫一妻制,而作為這項運動的發起人康有為自己的行為卻背道而馳,娶了六房妻妾,堪稱近代歷史上言行不一的「楷模」!

1898年,康有為、梁啟超在光緒皇帝的支持下,開展了維新運動,又稱戊戌變法,但卻遭到了當時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的鎮壓,最終以失敗告終,後被通緝,流亡海外。直到1913年12月,大清王朝徹底覆滅,這才重返故土,結束了海外流亡的顛沛生活。按理說變法運動失敗,又常年在外逃亡,本應該生活窘迫,但其晚年卻過上了神仙般的生活,坐擁豪宅又有6方妻妾,其手段高明令人咂舌。

康有為晚年居住的豪宅位於上海愚園,效仿辛家花園建築風格,取名為「游存廬」。接著,後來又將青島將福山路的6號「提督樓」買下,改名為「天遊園」,如何在晚年擁有如此多的財富至今也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但是定然與早年變法運動息息相關,試想如此冒險的變法運動,作為發起人又豈會不為自己做好打算呢。

除了豪宅康有為的六位妻子可謂是各個貌美,迎娶時也都是風華正茂。她們分別為原配張雲珠、二太太梁隨覺(娶時17歲),三太太何旃理(美國華僑,娶時17歲),四太太市岡鶴子(日本人,娶時17歲),五太太廖定徵,六太太張光(娶時19歲),而其中的三、四、六太太的經歷更為傳奇。

第一位夫人張雲珠是康有為父母安排的媒妁之言,兩人實際上並沒有什麼感情,一生中交集甚少,可以說只有夫妻之名並無任何夫妻之實。

而第二位夫人梁隨覺則是康有為在廣州時結實的一名年輕貌美的女知識分子,隨後將其娶回,但新婚不久就因為戊戌變法的失敗,遭到朝廷通緝,不得已只得逃亡海外。

第三位夫人何旃理是一名華僑,在康有為海外逃亡期間仍然不斷開展變法宣講,而何旃理也是在一次他的演講上認識了康有為,當時仍是少女的何旃理一下子就被康有為的名聲、愛國情懷、演講風度所傾倒,不顧家裡人的反對,毅然決然地嫁給了他,這也使得仍在流亡的康有為內心十分的感動,成為其一生最鍾愛的夫人。只可惜何旃理紅顏薄命,1914年在上海由於患猩紅熱,不久便離開了人世,年僅24歲。康有為對此也是悲痛欲絕,每逢忌日必然前去祭拜。為了紀念這位夫人,特意寫了一首《金光夢》,同時請當時有名的年輕畫家徐悲鴻為其繪畫了一幅人物水彩畫,掛在家中以解相思之情。

第四位夫人市岡鶴子是一名日本人,也是康有為眾多夫人中情緣最離奇的一個。

1912年康有為奔赴日本進行宣講,為了便利就僱用一名傭人照顧自己起居,這個傭人便是鶴子,在此期間雙方互相產生了情愫。返回上海後康有為仍對其念念不忘,便修書一封邀請她來上海做客,鶴子也如約漂洋過海來到其身邊,數月過後便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其第四位夫人。尤其是在三夫人去世以後,對她更是寵愛,無論走到哪裡都會讓其陪伴左右。

在康有為60歲時,發現鶴子懷有身孕,這時的他行將就木根本就無法再有子嗣,便懷疑她與自己的大兒子有私通,家中流言蜚語,又趕上抗戰反日時期,於是就將其趕出家門。後來鶴子返回日本鬱鬱寡歡,最終於1974年2月,於須磨郊外卧軌自殺,結局凄慘。

第五位夫人廖定徵,是在鶴子去世之後,康有為為彌補內心空虛才娶進家門,兩人之間並沒有其他的過多交集。

而迎娶第六位夫人張光可謂是轟動一時,此時康有為已經年逾60,而張光僅為19歲。當時康有為在杭州建造居所,取名「一天園」。西湖泛舟遊玩的時候偶然遇見一農家女在湖邊遊玩,見到此女如此靚麗,古典氣質出塵,對其一見傾心,後託人打聽此女年芳18,尚未婚配,便託人上門提親。但張家見此時康有為已是風燭殘年,一再拒絕,奈何自身家境貧寒,康家又許以重禮,最後只得答應。就這樣年過古稀的康有為如願以償地娶進了這個年輕貌美的六夫人。

如此年輕的夫人,甚至自己的子女年齡都要大其不少,家中眾人堅決法對,可康有為卻不為所動,最後在迎娶當天康家所有親戚、家人無一出席。使得其顏面盡失,可無論怎樣張光還是成為了他的第六位夫人也是最後一位。

婚後二人相敬如賓,康有為對其也是呵護有加,親自交其讀書、書法,兩人感情日漸深厚,可由於康有為年邁已高,多年仍無子嗣,張光也覺得愧對康家,在康有為去世那年,她將自己的親侄女過繼過來,改名為康靜谷,也算是為康家延續了香火。

康有為的去世對於陳光打擊很大,為了恪守他死前的遺願,終身不嫁。家中就留有康有為一箱字畫作為思念之物,每當想起便會打開來看。然而1945年,這僅留存的一箱字畫被人盜走,張光也因此一病不起,不久也離開人世追隨其去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丹談古今 的精彩文章:

他獨自一人守護祖國160萬平方公里領土,收回10萬平方公里土地,結局卻如此凄慘!

TAG:丹談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