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溥儀說出慈安太后的真正死因,慈禧的手段實在令人不齒

溥儀說出慈安太后的真正死因,慈禧的手段實在令人不齒

慈安太后的死一直是個未解之謎,種種言論,種種跡象,均把矛頭指向了慈禧太后。

咸豐十一年(1861年),31歲的咸豐帝駕崩於承德避暑山莊,留下了25歲的慈安太后,27歲的慈禧太后,以及6歲的同治小皇帝。(註:所有年齡均為虛歲)

同年,慈禧太后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了著名的「辛酉政變」,打倒了顧命八大臣,確立了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的政治格局。此後,慈禧掌握了大清王朝的最高統治權長達47年之久。

慈安和慈禧雖然都是太后,但慈安是「母后皇太后」,也就是先皇咸豐的正宮皇后,而慈禧是「聖母皇太后」,也就是小皇帝同治的生母,慈安才是真正中宮之主,身份地位均在慈禧之上。

東太后慈安與西太后慈禧有著截然不同的兩種性格,慈安心地純良,與世無爭,而慈禧則心機深沉,貪戀權力。雖然慈安地位更高,但朝中大小事宜其實都是慈禧在做主。所以,頭頂上有個慈安,這讓慈禧非常不爽。

《清稗類鈔》記載,光緒七年(1881年),也就是慈安暴斃那一年的年初,慈禧因患血崩劇疾,不能處理政務,所以那段時間就由慈安獨理朝政。此事讓權力欲極強的慈禧極為不悅,於是她誣陷慈安「賄賣囑託,干預朝政」,甚至動了除掉慈安以便獨攬大權的念頭。

不久後的三月初十,慈安皇太后暴崩於鍾粹宮,死因成謎。清宮官方的《德宗實錄》給出的說法是病死的,至於什麼病就沒有交代了。病死這一說法的最早出處是慈安的《遺誥》,而《遺誥》又是按照慈禧的指示寫得。所以,矛頭還是直指慈禧。

其實,當時清宮內的王公貴族也都是心照不宣,一致認為慈安是死於慈禧之手,溥儀的祖父醇親王奕譞(也是光緒帝的父親、慈禧的妹夫)也對此深信不疑。因為在祖父以及宮中老太監那裡得知了一些內情,所以溥儀也傾向於這種說法。

事情的大致經過是這樣的:咸豐帝素來知道慈禧的性格為人,生怕他死後慈禧會對慈安不利,所以咸豐皇帝臨終前留給慈安一個密詔,內書「(慈禧)安分守己則已,否則汝可出此詔,命廷臣傳遺命除之」等言。但是慈安生於侯門,本性有點過於純良了,她見咸豐死後慈禧對她非常恭敬友善,便把密詔的事情告訴了慈禧。之後,慈禧就加倍地對慈安好,最終成功哄騙慈安當著慈禧的面將密詔一把火燒了。再後來的事情大家就不難猜想了,慈安太后突然暴斃,「有的說是吃了慈禧送去的點心,有的說是喝了慈禧親手做的湯」。(引號內一句摘自溥儀回憶錄《我的前半生》)

當然,現在也有歷史學家認為「慈禧毒殺慈安」的說法有待商榷,但以上仍是主流版本,從滿清皇家子弟,到普通民間百姓,大都認為慈禧就是殺害慈安的真兇,因為她確實既有殺害慈安的動機,又有殺害慈安的機會,還有殺害慈安的跡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白兔日記 的精彩文章:

湘西悍匪姚大榜:24代世襲土匪,靠一招祖傳妙計作惡50年不倒
青樓名妓含冤入獄受盡非人折磨,獄中留下一首詩詞成千古名篇

TAG:小白兔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