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明時節話清明,一個具有兩千五百年歷史的節日

清明時節話清明,一個具有兩千五百年歷史的節日

清明

萬物生長

此時皆清潔而明凈

故謂之清明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詩人杜牧在清明這天外出,行路中遇上下雨。

出門在外的行旅之人,情緒低落,神魂散亂。

這時就想找一個小酒館,一來歇歇腳,避避雨;二來喝喝小酒,解解春寒,暖暖被雨淋濕的衣服,並藉此散散心頭的愁緒。

牧童將手指向了在遠方的杏花村。

這首小詩,整篇文字通俗易懂,景象非常清新、生動,而境界又十分優美。

清明是節氣,風清景明,郊野踏青。

清明是節日,慎終追遠,緬懷先祖。

在我國的傳統節日中,只有清明即是節氣又是節日。掃墓是清明最核心和重要的活動,踏青、出遊、盪鞦韆、放風箏、蹴鞠、植樹、插柳等舒養身心的活動也是其主要內容。清明作為重要的祭祖節日已經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而清明祭祀的習俗主要來源於寒食節。

在古代,清明節和寒食節是兩個節日。清明只是節氣名稱,此時天氣回暖、生機勃勃、遠足踏青、驅散寒氣、享受陽光。寒食節在清明的前一天,相傳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晉國的孝子介子推而設。在這一天,各家各戶不可生火燒食,只能吃已經做好的冷食。至第二日清明,重生新火,也是辭舊迎新的儀式。在唐代之前,寒食與清明前後相繼,但主題不同,前者懷舊悼亡,後者求新護生。禁火是為了生火,悼亡是為了佑生,一陰一陽,一息一生,這便是寒食與清明的內在文化關聯。唐朝時把寒食節和清明節合二為一,把寒食節的祭祀活動併入清明節名下,流傳至今。

相傳,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國外,經常食不果腹。一日,重耳快餓暈過去了,他的一位輔臣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做成湯給他吃,救了他一命。重耳回國後,成為晉文公,論功封賞群臣,唯獨把介子推忘記了。介子推默默回了老家,與母親一起歸隱山林。

後來晉文公經人提醒,便派人去請介子推。派去的人回來告訴晉文公,說介子推已經隱居到綿山去了。晉文公親自帶人到綿山去找,可找了很多天都沒找到。晉文公叫人在山前山後放火,但介子推始終沒有出來。後來在一棵枯柳樹下發現了他和母親的屍骨,晉文公看見後大哭了一場。並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此為寒食節的由來之一)

明前茶,兩片芽。

清明螺,抵只鵝。

草色青青春天到,

青團顏色俏。

明前茶:清明節前採制的茶葉,葉芽細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稱為茶中佳品。

螺螄:清明時的螺螄還未繁殖,最為豐滿肥美,有清明螺抵只鵝之說。一味螺螄千般趣,美味佳釀均不及。

青團:油綠如玉,糯潤綿軟,清香撲鼻,吃起來甜而不膩。

二十四節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春到立夏前為春季

立夏到立秋前為夏季

立秋到立冬前為秋季

立冬到立春前為冬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旭夜文化健康網 的精彩文章:

TAG:旭夜文化健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