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明時節,該如何養生?

清明時節,該如何養生?

清 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杜牧

中文名:清明

外文名:Tomb-Sweeping Day

節氣由來: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的陽曆四月五日。「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清明節氣共有15天。作為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凈,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清明時節是一年養生的重要時期,在中醫理論機體生長也在於春季,吐納調息法對人體陽氣有益。

1

清明養肝

在清明之際體內肝氣最旺盛,如果肝氣過旺,則會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妨礙食物正常消化吸收,同時還會造成情緒失調、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發各種疾病。因而這段時間是高血壓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的高發期,需要大家對其重視起來。

2

清明食「青」

在清明時節,凡是耗損或阻礙陽氣的情況都應該予以避免。"陽氣"升發是指脾胃的運動收縮,因而人在春季的食慾通常比較好,不過要注意飲食適度,保護脾胃的正常功能。

清明時節飲食宜溫,多進食蔬菜水果,尤其是韭菜等時令蔬菜。清明時期還適合進食地瓜、白菜、蘿蔔、芋頭等食品溫胃祛濕,也適宜多吃。另外,清明節氣中,不宜進食筍、雞等,可多吃些護肝養肺的食品,例如薺菜、菠菜、山藥,對身體有好處。

3

多變天氣,平肝保暖不放鬆

清明時節,時而風,時而雨。風多、雨多是清明節前後的氣候特徵,但人們掃墓踏青,戶外活動增多,如果不加留心就容易受到風邪的侵犯。無論是掃墓還是踏青,都應做好保暖工作,最好準備一件可以隨便穿脫的外套,防止外邪的入侵。

4

清明養生之佳品

甘味滋脾胃,山藥煮紅棗。多吃些甘味食物,既能滋補脾胃,還有利於春天陽氣生髮和肝氣的疏泄。甘味食物中,最值得推薦的是山藥和大棗。

山藥味甘性平,益氣健脾,經常食用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力,還可有效預防胃炎、胃潰瘍等胃腸道疾病的發生。而紅棗不僅對脾臟有益處,還能補氣養血,尤其適合女性。乍暖還寒時節,備齊山藥、紅棗、枸杞、黃冰糖、大小米等材料,煮上一鍋山藥紅棗粥,一家人其樂融融相聚而餐,養生且溫馨。

清明養生小課堂

QINGMING

1、清明時節,風比較乾燥,加上人體內肝火旺盛,內外相結合,就容易出現口乾、鼻乾等癥狀,在外出時,除了保暖,還要多飲水。

2、春天,風和日麗,柳絲吐芽,經過冬寒季節,人們只能讓情趣生髮,切不可扼殺。應多做戶外活動,到山清水秀的郊外春遊,助其暢達,賞心怡情,心胸開闊。對養生保健大有益處。

3、掃墓憑弔,注意心理保健。清明節期間,心理保健十分重要,尤其是本身就有心理隱患和疾病的人,不要過度沉浸在悲傷的情緒中不能自拔。清明節,悲傷、抑鬱的情緒,不宜持續得過久。有心腦血管疾病、血壓偏高的人,更要注意不要勞累或傷心,要多提醒自己穩定情緒。

清明時節雨紛紛,氣候溫暖、桃花初綻、楊柳泛青,正是養生的大好時候。道生中醫帶你清明養生,健健康康過春天!

作者簡介:蘇芳,筆名不思涼。見山是山,見海是海,見花便是花。

朗誦簡介:孫啟凡,筆名北子。愛好讀書,用自己的聲音傳遞愛與快樂。

文: 不思涼 朗誦:北子

圖:網路編輯:靈蘭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生學堂 的精彩文章:

阿膠僅僅是「水煮驢皮」嗎?

TAG:道生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