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傷寒小見之小柴胡湯

傷寒小見之小柴胡湯

傷寒小見之小柴胡湯

[病案小故事]漢代,南陽地區一戶人家,生了一對雙胞胎兒子,大的取名大大,小的取名小小。一日,兄弟倆同時發燒,延請當地名醫張仲景醫治。張仲景診斷後認為,兄弟倆的癥狀相同,但病因不完全一樣,根據兄弟倆不同的病因,分別給小兄弟倆各開了一張處方。這兩張處方的相同之處是,都以柴胡為君葯,並且都有黃芩、半夏、生薑、大棗,不同的是,大大的處方中有大黃、枳實,小小的處方中有人蔘、甘草。張仲景怕病者吃錯了葯,分別在大大的處方上寫了個大字,在小小的處方上寫了個小字。張仲景的方子果然很靈驗,第二天大大和小小的病都痊癒了。於是,晚年張仲景在編寫《傷寒雜病論》時,決定將這兩個方子都收入書中時,考慮到這兩個方子都由七味葯組成,都以柴胡為君葯,都有黃芩、半夏、生薑、大棗,只有其餘兩味葯不同,都該命名為柴胡湯,但如何區別呢?想到一張首先是大大用過,一張首先是小小用過的,因此,把大大的過的命名為大柴胡湯了,把小小用過的命名為小柴胡湯。--載自《中國中醫藥報》

【藥物】柴胡半斤(三至四錢),黃芩三兩(二錢),半夏半斤(三錢),人蔘三兩(一錢半),炙甘草三兩(一錢半),生薑三兩(三片),大棗(擘)十二枚(六枚)。

【用法】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溫服一升,一日三次。

【功效】和解少陽,益氣扶正。

【適應證】熱病期中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嘔逆,口苦咽干,目眩,耳聾,頭痛,舌苔薄白,脈弦而數。婦女月經不調,每逢經前或經期,寒熱往來,胸脅脹滿,口苦幹嘔,頭痛目脹。瘧疾、癆病,寒熱往來。原因不明的周期性的寒熱往來。

【方義】本方又叫三禁湯,是因為它所主的證候,一禁發汗,二禁瀉下,三禁催吐而得名。方用柴胡解少陽之表邪,黃芩清少陽之里熱,二葯配合,解除寒熱往來、口苦咽干,為本方中的要葯。生薑、半夏,和胃降逆,主治心煩嘔逆,並助柴胡疏解胸脅鬱結苦滿。人蔘、甘草,補正和中,使邪散不得復轉入里。大棗配生薑不但能助半夏和胃止嘔,更有調和營衛、協助柴胡解表的作用。從各葯的功用看來,可知本方除具有清熱解表的作用外,還具有和里(主要和胃)、補虛、疏解胸脅鬱結的作用。

【禁忌】內寒便溏及肝陽素旺的患者不宜使用。

[病案]

發熱: 某女,成年。2 個月前因感冒發熱服藥,熱退後即上班,二三天後下午仍發熱,且癥狀愈多,經診洽無效。就診時主訴胸脅脹滿,胃脘堵悶,食欲不振,口苦耳鳴,下午低熱,有時噁心,二便正常,月經正常,苔薄白,脈右弦滑,左弦。西醫診為發熱待查。治以和解少陽法,用小柴胡湯加減: 柴胡12g,黃芩10g,生薑3 片,炙甘草9g,枳殼10g,瓜安30g,川連5g,桔梗6g,水煎服,進5 劑病去大半。再以上方去積實,加陳皮10g,生麥芽10g,香稻芽10g,又進4 劑而痊癒。

按語: 發熱與胸脅脹滿、食欲不振、口苦耳鳴、噁心、苔薄白、脈弦並見,乃那入少陽之徵,因膽熱氣滯明顯,故以小柴胡湯滅補益之品,加理氣清熱之枳殼、瓜蔞、川連、桔梗等。二診時病去大半,守方守法,再進4劑痊癒。去積實,加陳皮、生麥芽、香稻芽,意在加強和胃運脾之功。

〡版權聲明

☆本文來自網路,編輯/萬金濤,美編/張雪,責編/楊贊妮,王星,喬羽寧。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協商。

〡歡迎進行原創投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方針推養生 的精彩文章:

TAG:東方針推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