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朱熹的一首詩流傳久遠,看似歌詠春天,卻出乎意料地暗含深意和哲理

朱熹的一首詩流傳久遠,看似歌詠春天,卻出乎意料地暗含深意和哲理

歌頌春光,吟誦山水是詩歌中喜聞樂見的主題,孟浩然訪友時欣喜,「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王維送客時感懷,「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李白尋芳時陶醉,「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更有杜牧多情時放浪,「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下面這首詩雖然也是描寫春天的好詩,不僅流傳久遠,而且詩感強烈,讀來韻味十足,朗朗上口。可是很多人並不知道,這首詩其實還有更深的含義,同時哲理性也很強。

原文:《春日》 宋代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朱熹是宋朝人,從小聰慧過人,十九歲就考中進士。他不是孔子的嫡系傳人,卻享受孔廟的香火,他對明清時期的學說和科舉制度都有很深的影響。他最有名的著作是《近思錄》,以及後人整理編纂的朱子語錄。

朱子做學問不講求頓悟,而是追求滴水穿石的精神。他說求學要反覆體會,切近自己的身心。清代湖湘學派的大儒曾國藩等人都很崇拜朱子,遵循的都是滴水穿石的積累功夫。

對作者了解了一個大概,我們再回到原詩。讀完第一句我們就開始覺得詩人不一般,你聽他說,風和日麗的季節,游春在泗水之濱,無邊無際的風光都煥然一新。

作者果然是靠積累的功夫做學問,循規蹈矩地在文中先交代了時間(春天)、地點(泗水之濱)、事件(尋芳),而且用詞也很精當,勝日和無邊兩個詞推敲得好,視線所及的全部風光景物都一時新,既是景物煥然一新,也是作者郊遊時欣喜的感覺耳目一新。

後面兩句更加精妙,也是得以傳世的經典。詩人應該心情不錯,所以令人感覺心曠神怡的連珠妙語也脫口而出:誰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緻。

其實在詩人的很多作品裡,我們都可以感受這種快樂。「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讀書能悟到這種境界,也只有朱子;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有想像力;「只看雲斷成飛雨,不道雲從底處來」,是否唯有哲學家才寫的出來。

其實朱熹就是哲學家,更是大儒。但是回到原詩,我們就知道為何此文不僅歌頌春天,而且是哲學家的思維。因為泗水濱朱熹根本就去不了,完全是想像,原因是此地在宋朝南渡逃亡時早被金人所侵佔。

泗水在這裡其實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設壇講學,教授弟子。所謂尋芳也是指追求先賢聖人之道。又因為孔聖人有七十二賢客,三千弟子,所以萬紫千紅也是比喻孔學的繁榮昌盛和豐富多彩。

這樣說來,這首詩就是一語雙關,既表明詩人在春天裡尋芳,也讚美孔學的興旺。再引申開來,它也是一首非常好的哲理詩。因為孔子曾經周遊列國,卻處處碰壁,最後斷了從政的念頭,潛心教育和教學,儒家思想的發展也是一波三折,最後能發揚光大,實屬不易。

所以只要是經過一番波折,下了一番苦功夫得到的成就,我們都可以用「萬紫千紅總是春」來形容。不過,雖然是等閑人都能看到的結果,卻不是等閑人都能經受得起艱苦的磨練。

人人都盼望萬紫千紅總是春,追求左右逢源,八面玲瓏。可是大多數情況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總要費功夫。朱熹有一首《偶得》寫道:「步隨流水覓溪源,行到源頭卻惘然。」 那種感覺就是一首現代詩描寫的那樣: 「走著走著就散了,回憶都淡了:風吹過雲就散了,影子淡了;夕陽靠著山倦了,天空暗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楊萬里的兩首七絕味道濃厚,讓人愛不釋手
李商隱的一首詠物詩別有一番洞天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