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緬懷親恩,慎終追遠,內心清明!

緬懷親恩,慎終追遠,內心清明!

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清明節是中國眾多節日和節氣中唯一一個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日子,因為它承載著厚重的中國文化,深沉地反應了中國人的種種情感。

緬懷親恩

「百善孝為先」,在中國人的價值觀里,「孝」排在首位,掃墓祭祖就是一種孝道的表現。馮友蘭說:「行祭禮並不是因為鬼神真正存在,只是祭祖先的人出於孝敬祖先的感情,所以禮的意義是詩的,不是宗教的」。

我們緬懷先人、祭祀祖先,是認祖歸宗,不忘本,是發自內心的感恩和對生命的敬畏。然而,清明節好像更專註於對亡人的感恩,對自己身邊人的感恩卻似乎有所淡化。「感恩即是靈魂上的健康」,在感恩逝去的歷史和人的同時,還應該感恩有益於我們生存和發展的人和事。

慎終追遠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祭品的本意是為了緬懷逝者的德行,弘揚先人的品格。而近年,網路上推出的冥府結婚證、存摺等庸俗化祭品,與我們祭祀的初衷大相徑庭。馮驥才說:「文化的粗鄙化帶來更深、更長遠的危害,不僅僅在文化本身,還將敗壞我們的國民精神,即精神走向淺嘗輒止、粗糙浮泛、不求精神和甘居落後」。

曾子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傳承清明節的傳統文化內容,重在倡導慎終追遠、敦鄰睦族的孝親理念和思考人生與天地之間的意義。對於今天而言,低碳祭祀、文明祭祀,才是以更簡約、環保的形式來突出緬懷逝者德行、弘揚先人品格、實現前輩夙願的祭拜主旨。

內心清明

清明節的名稱與此時天氣物侯的特點息息相關。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訓》中說:「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清明風」即清爽明凈之風。《歲時百問》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

這時天朗氣清,春回大地,萬物欣欣向榮。「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此時就要效仿天道,保持內心清明,放下煩惱,才能做到天人合一。

——熱文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其成 的精彩文章:

真正修行的人是怎樣的?

TAG:張其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