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清明:寄語思故人 這些習俗早知道

清明:寄語思故人 這些習俗早知道

「寒食春過半,花穠鳥復嬌。」清明之後,牆頭風急數枝空,滿溪紅片向東流,該是惜春時節了。

清明時節,桃花初綻,楊柳泛青,鶯飛草長,清新明朗。人們會趁著大好春光,踏青出遊。

清明時節雨紛紛

清明假期期間,北京以晴間多雲天氣為主,氣溫回升乏力,明天,北京市將有雨夾雪天氣,最高氣溫為10°C,最低氣溫為3°C,5-6日最高氣溫均為12℃,7日氣溫稍有回升,最高氣溫為17℃。總體來看氣溫驟降,居民出門要注意防寒保暖。

清明話由來

清明

在漢代,清明又稱寒食節或禁煙節,因為這天百姓人家不得舉火,到了晚上才由宮中點燃燭火,並將火種傳至貴戚重臣家中。後來,清明節還吸收了另外一個較早出現的節日——上巳節的內容。上巳節古時在農曆三月初三日,主要風俗是踏青、祓禊(臨河洗浴,以祈福消災)。約從唐代開始,人們由於清明上墳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餘,順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騁足青青原野。因此,清明節也被人們稱作踏青節。宋元時期,清明逐步形成了以祭祖掃墓為中心,將寒食風俗與上巳踏青等活動相融合的節日。如今,清明也是國家的法定假日,人們在節日期間可緬懷先祖,亦可迎春踏青。

清明話三候

桐始華:此時桐樹開始開花。

田鼠化為鴽:田鼠因烈陽之氣漸盛而躲回洞穴,喜愛陽氣的鴽鳥開始出來活動。田鼠為至陰之物,鴽鳥為至陽之物。田鼠化為鴽,意指陰氣潛藏而陽氣漸盛。

虹始見:虹為陰陽交會之氣,純陰純陽則無,若雲薄漏日,日穿雨影,則虹見。

清明上河圖

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的風俗畫《清明上河圖》就極其生動地描繪出以汴京外汴河為中心的清明時節的熱鬧情景。在這一畫卷中,畫面人物就達550多人,牲畜50餘頭,船20多艘,車、轎20多乘。清明踏青之盛況,可見一斑。

清明話習俗

祭掃

掃墓,原本是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三天)寒食的習俗,唐代以來逐漸合併於清明,才成了清明節的習俗,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

每到清明前後,都有大批遊客前往香山公園雙清別墅、北京植物園一二·九運動紀念亭、陶然亭公園烈士墓、中山公園孫中山像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紀念地祭掃緬懷。今年清明期間,北京各公園內祭掃紀念景區依然向市民及團體提供講解、牌示導覽等多項服務。

踏青

又叫探春、尋春、郊遊,就是腳踏青草,在郊野遊玩,觀賞春色。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

清明時節,北京市屬公園「百個主題賞花景區」將步入盛花期。玉淵潭公園櫻花文化季、北京植物園桃花節、陶然亭海棠春花文化節、中山公園國泰鬱金香展等春季賞花活動已於近期開幕,清明假期各園將迎來新一輪賞花潮。頤和園、北海公園、陶然亭公園等6家市屬公園的遊船也於春日開航,新增遊船百餘條,近2000條遊船將方便人們在假日泛舟賞景。

放風箏

放風箏是清明節人們最喜愛的活動之一。古代的人們把風箏放上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過去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

盪鞦韆

鞦韆最早叫"千秋",漢代以後成為清明及其它如端午節、寒食節等節日的民間遊戲。唐代盪鞦韆十分流行,並成為清明節習俗的重要內容。

清明話養生

【動】

從中醫來說,吐納調息法對人體陽氣有益。因此,建議大家穿著寬鬆衣服,多到空氣清新之處,如公園、樹林、山坡等地慢走、打拳、做操,盡量多活動,使陽氣增長有路。還要保持心情舒暢,選擇動作柔和的鍛煉方式。

【防】

有些人一到春天就特別容易感冒,除了打噴嚏、流鼻涕、鼻塞、頭疼,還伴有眼癢、流淚、鼻癢等癥狀,其實這不是感冒,可能是花粉症。專家建議,對花粉過敏的人群應盡量躲避花粉;好天氣時將屋內屋外打掃一遍,遇乾熱或大風天氣,可關閉門窗或加掛窗帘;如果天氣許可,最好每周清洗更換床罩、被單。

微信號搜索:中華詩文學習,或shiwen_xuexi

歡迎讀者朋友以個人名義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用於商業目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詩文學習 的精彩文章:

八首「半」字詩詞,半是風流半是痴
踏青的時候,能吟誦這八首詩詞,豈不快哉

TAG:中華詩文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