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用出版的標準,要求自己出手的文本

用出版的標準,要求自己出手的文本

昨晚本號首發後,馬老師問我,任老師、冉老師是否真有其人。

當然真有其人。任冉荏苒,珠聯壁合,真人真姓,真言真事,真心上火——誰有王老吉?

閑人馬大姐固然不像馬老師這樣姓馬,但夢幻家園售樓處的蔡小姐卻是真姓蔡的。

余編不是司馬相如,哪裡會賦子虛烏有?當然更非曹公雪芹,怎能敷衍賈雨村言?

所以,任老師、冉老師是真老師,陳同學更是真學生,而且今天還有她的戲份。

書歸正傳。上月26日,余編輯跟陳同學說:

如果可能,自己先用「見刊」(而不是「投稿」)的標準來要求稿件,也許會事半功倍。

是的,您沒看錯,我說的意思就是:

如果可能,盡量用出版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出手的文本。

古之文人曾說「敬惜字紙」,我則常跟學術青年講要「愛惜羽毛」。

愛惜羽毛當然首先是要遠離各種學術不端行為,誠實踏實做學問,原則問題一絲不苟。——這是內在的方面,此處暫且不表;今天單說外在的方面,另一種意義上的「愛惜羽毛」。

書法老師說字如其人,一手好字撐起一個門面;編輯和導師心裡又何嘗不認為文如其人,一篇亂稿敗壞一個形象。

出手的稿件,好比待嫁的女兒,你得讓她乾淨利索、清爽宜人。

出版界常說「編輯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可見普通編輯所做的工作主要只是「外包裝」,他們並不負責給新娘洗澡,更不負責給新娘整容。

當然,任何比喻都是蹩腳的。事實上,一個嚴肅編輯的職責,雖然比不上一個優秀導師的作用那麼神聖關鍵,但也絕不止於表面處理,而是「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全都要努力幫襯的。

不過,這種努力幫襯,通常限於稿件錄用之後的編輯加工過程中。而在此前的選稿審稿階段,選稿編輯和審稿專家的「速讀體驗」,肯定會或多或少影響他們對稿件的評價:

在學術內容差不多的同等條件下,文從字順、清晰明朗無疑會成為加分項,而磕磕絆絆、彎彎繞繞往往容易導致「負分滾粗」。

這種「以貌取文」的「偏見」其實也不無道理:文字標點都不掃,何以掃學術之天下?話都說不明白,疑似頭腦不醒豁,又怎能把問題研究明白?

文章是讀者的精神食糧,但沙子太多的飯沒人願吃;編輯部作為廚房,自然也不願拿沙子太多的糧食來做飯。

所以,暫時缺乏學術資本、無法「以名震人」的年輕學人,文稿出手之前,尤其是「自然投稿」之前,一定要不厭其煩,儘力而為,精益求精。雖不說做成一辭莫贊、一字不易的不刊之論,但至少也要讓人能夠順溜愉快地閱讀它,而不要讓導師、編輯、審稿人總是被迫停下來尋找線索、揣測句意。

陳同學訴苦:「論文第五稿我逐字逐句讀一句停一下地改過,侯導看過還說有的句子有語病。」

我說:「因為你自己趁熱看的時候,難免存在『腦補』現象(而自動跳過病灶,發現不了問題)。」

所以,文稿固然要反覆看、反覆改,但不宜連軸看、頻繁改。每改完一遍,都要放一放,涼一涼,適當多擱置一些日子,達到「陌生化」的效果,重新拿起來看的時候,就有點「換位思考」的意思了。這早已是老生常談了,但確實是真理。

不過,如果天資奇崛,或已練成斫輪老手,必要時倒也可以奮筆急就,即炒即賣。希望你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孩子最需要陪伴的年齡,我卻借口工作忙,所幸亡羊補牢為時不晚,找到改變他的方法,沒有讓孩子的人生留下遺憾!
願你在陽光下,享受帶著笑容的模樣——HO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