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善」的正確打開方式

「善」的正確打開方式

圖 |Mutsumi Kawazoe

不要把自己的軟弱等同於善良。善良是一種行事方向,是經過智慧指引而篤定的抉擇,跟別人怎麼對待自己無關。受到傷害是一個苦果,但這不是結局,只是人生中的一個片段而已。果感完了,舊業就消了,對未來有意義的是,面對這個境界我們造了什麼新的業。這正是需要善念、正念引導的時候。——這是「善」的正確打開方式,而不是人感到痛苦委屈時的自我懷疑。

——學誠法師

頂禮師父!家人不同意我學佛,我背著他們在學,但每天做早晚課,不可能坐在那裡念經。請問,在這種情況下平躺小聲念經可以嗎?還有,洗澡、如廁、逛街的時候可以念嗎?聽說念經前有清凈手、身之類的規矩。

網友

學誠

法師

可以在心裡默念。不能躺著讀經、不能在廁所讀經等,凈口凈手等,是為了恭敬經書,而非否定時時處處用功。把經文背下來,隨時在心裡默誦,這沒有問題。要懂得佛法的真意,才理解這些規矩。

家人不同意是因為對佛法有誤解,如果自己一味執著於修行的形式而忽視了內涵,比如「精進」念經而不去做家務,或為了吃素跟家人爭吵等,那麼他們會更加反感。反之,如果自己真的通過修行變得更好了,更調柔謙虛,更樂觀向上,更懂得感恩,充滿正能量,家人也就會慢慢包容和理解自己學佛了。

法師,您好!人生為何會感到孤獨,如何才能消除這種孤獨的感覺?

網友

學誠

法師

心裡自己放得太高太遠,放到世界的邊緣。覺得別人不理解自己,而自己也改變不了別人,所以慢慢就躲得越來越遠,就會感到孤獨。學學菩薩怎麼做的吧。菩薩對眾生,不是清高排斥,而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知恩、念恩、報恩,生活在眾生中,身體力行與他們一起做事、結緣,放下自己、慈悲利他。

師父,是不是有資糧了就能一直持續往上走,哪怕是輾轉的?怎麼才能讓自己的狀態穩定?真的很發愁。

網友

學誠

法師

「狀態穩定」並非易事,正是修行的功夫。修行要進步,要非常平實,踏踏實實打基礎,不要求感應,不要貪多求快,不要浮慕高深大法。我們常常強調的觀功念恩、皈依、祈求、迴向,思維無常、業果,多做事,少空談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礎,看起來簡單,能夠天天這樣去做,生命就會發生變化。

法師,想請教您。自認為我為人處事一直都保持善良,但是,這個世界那麼多的不友善,我的善良最終變成了我的弱點,變成了別人傷害我的工具。我該怎麼辦?

網友

學誠

法師

不要把自己的軟弱等同於善良。善良是一種行事方向,是經過智慧指引而篤定的抉擇,跟別人怎麼對待自己無關。受到傷害是一個苦果,但這不是結局,只是人生中的一個片段而已。果感完了,舊業就消了,對未來有意義的是,面對這個境界我們造了什麼新的業。這正是需要善念、正念引導的時候。——這是「善」的正確打開方式,而不是人感到痛苦委屈時的自我懷疑。

師父,我朋友是研究哲學的,他講了他的研究經歷和對鬼神、儒釋道的理解。他學問很好,似乎講的也有道理,但是和我理解的不太一樣。突然感覺自己越來越迷茫。他不認為成神、成佛就是解脫,而是一種世人的限定。

網友

學誠

法師

在理論的層面去研究和在信仰的層面去實踐,是兩回事。

法師,請問,一直想著自己曾經犯下的罪過,是不是也是一種我執呢?除了對自己的罪孽懺悔以外,還有什麼消罪的方法呢?學佛的人,是不是不應該想著如何消罪,而應該坦蕩地去接受因果呢?總覺得一心想消罪並不是佛學的根本。可我開始學佛就是為了消罪,覺得自己目的性好強,很不對。請法師明示,阿彌陀佛!

網友

學誠

法師

做錯事一定要懺悔,但是懺悔不是要一直去回憶過去不好的事,變成自我否定;也不是簡單的想一想就可以消業了,而是要真切認錯,後不再造,並且在此基礎上力行善業。

修行佛法就是要斷惡修善,目標要清晰,沒毛病。

法師,人的惡業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我們才能造多少善業呢?

網友

學誠

法師

「菩提心如劫末火,剎那能毀諸重罪」,不要低估了慈悲和智慧的力量。既然惡業煩惱熾盛,那更要努力行善、斷煩惱了。凡事都要從光明的一面去想,自暴自棄能有什麼未來呢?

頂禮法師!最近弟子在很多論壇看到部分教外弟子一味否定佛教在歷史以及當今社會所做的積極貢獻,貶低僧團形象,弟子辯才不足,無法使其信服,應當何解?

網友

學誠

法師

自己好好學行、弘揚正法。每個人所做的一切,自有因果,不怕他人詆毀。

師父,我特別恐懼死亡,每天都很恐懼,該怎麼辦?

網友

學誠

法師

恐懼來源於無知。對死亡不了解,對死後不了解,只是自己的想像。那就要多去學習,學習佛法對死亡的看法和認識,了解清楚了,知道該怎麼做了,就不會盲目恐懼了。

精選自2018年04月03日學誠法師微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龍泉寺龍泉之聲 的精彩文章:

體悟世間無常 珍惜出家暇滿身(四)
「缺愛」拯救計劃 學誠法師答問十分

TAG:龍泉寺龍泉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