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明是個好日子

清明是個好日子

歷史上的清明,是一個眾人游春踏青、插柳賞花、喜盪鞦韆、玩放風箏、談情說愛、熱聚集市的歡樂節日。這傳說從大禹治水成功的歡慶就開始了,而有史記載則是大唐。

當然就似春節或其它重要節日一樣,祭祀天地先祖是必須的。這祭祀曾被晉文公定在清明前日,紀念其救命恩人介之推,名寒食,但其後一天仍為清明節。

將清明正式定為全民掃墓節,是1935年的中華民國政府。而當今國家正式確定清明為全民節日始於2006年,設置假日則始於2008年,清明終成法定節假日。

其實,清明首先是一個節氣名稱。《淮南子·天文訓》說:「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歲時百問》則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

無論作為節氣或節日,清明都是好日子。 盛唐寫清明的詩詞勿須贅列。宋代程顥的「芳草綠野恣行事,況是清明好天氣」,特別是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更為明證。

筆者想說的無非是,在中華文明的歷史傳承中,清明並非一個悲淚交加、心郁情傷的祭日,而是一個有歡有笑、開懷暢情的節日。這清明的文化傳承應當弘之久遠——

天清地明是清明古典的解釋。傳說大禹治水告成、普天共慶,天清地明,人間太平,春暖花開,萬物復甦,正是人們踏青遊興、歡聲笑語、享受大好春光的時日。

風清景明是清明怡情的解釋。清明時節,和風清暢,陽光明媚,春意盎然,生機無限,一派春日景象。游春正是男女藉機相遇互望的日子,古稱上巳,類似中國古代的情人節。

陰清陽明是清明理性的解釋。清明前後,風和日麗,雨水增多,萬物吐故納新。無論自然生物、人類身體,最終要在此時清凈冬之陰氣,換以春之陽明,實現陰陽轉衡。

每逢佳節倍思親。清明佳節來臨之際,掃墓祭奠、悼念追思,感恩先祖先親,感恩天地自然。這樣的習俗禮儀,當然也是中華民族以孝為先的優良傳承。

我個人的心緒和習慣,清明前些天就禁不住對雙親的緬念,早早去為父母掃墓祭奠。父母一生喜靜,而我也想能夠清凈地跪於二老墓前,用心同父母說些什麼。

我們期望自然、人類、社會、政治以至一切的清明。而當清明日來,總覺父母要我擦乾淚水,敞開胸襟、暢亮心扉,滿懷希望地去擁抱生命中的每一個春天。

戊戌寒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子木寄語 的精彩文章:

山水詩派的故鄉

TAG:子木寄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