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盧星堂:創作體會點滴

盧星堂:創作體會點滴

璀璨

 古箏曲

陳佩廷 

00:00/03:21

繪畫是給自己看的,而更重要的是給別人看的。因此,作畫不能騙人,騙人實實在在是在騙自己。

畫是藝術品,能給人們精神的陶冶。因此,畫面應該是人們喜聞樂見的,是美的享受,是人們嚮往美好,忘掉不愉快與煩惱的精神食糧。

中國畫的特色,在於它的筆墨運用而區別於西洋畫。中國畫的筆墨運用,不是單一的技巧表現,而更重要的是通過筆墨的內涵表達,得到可神會而不可言傳的境界。它反映了一個畫家的性格、經歷、素養、學養、人生觀、藝術觀。在這一廣闊的框架里,來不得半點虛假。繪畫中的秀潤與雄渾,柔情與陽剛,都是不同的作者,不同的藝術要求。不同的繪畫作品中存在著不同的物象,都一樣的重要,不存在誰是強者,誰是弱者。錦繡江南充滿了秀美;華山和娘子關,一派陽剛之氣。再有,人們對藝術的需求也是因人而異。因此,它們都是藝術表達的成功手段之一。

唐詩為啥成為中華文學史上的一個高峰,長盛不衰,因為它們來自當年詩人深刻的生活感受,有血有肉,是最真實的情感的產物,我們近代的革命歌曲,從《南泥灣》到《咱們工人有力量》,之所以深入人心,億萬人民為之精神振奮,因為它們的作者都來自生活的第一線,有著真實的感情。繪畫也一樣,為風格而風格,為技巧而技巧,玩弄筆墨,做作,搬抄,拼湊,無生活,沒有感情,也就沒有了意境。因此,繪畫作品的情景交融就決定了它的藝術魅力,沒有生活,就沒有當代的繪畫。

中國的山水畫,成功之作,應該是除了重視筆墨之外的意境的創造,古人贊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離開了意境來說山水畫的成敗,是極不高明的錯誤的導向。

山水畫有規律而無定法。古人云,「藝無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因此,作品應隨時代,時代在前進,繪畫應該有所發展,繪畫作品的時代感是今天對山水畫的一個重要的要求。

一件作品的成功,跟作者創作時付出的勞動是成正比的。多少功力,多高水平,從你表達的一根線條、一個苔點,都能反映出來。創作的投入,全神貫注,那是一定的,不思飲食,旁無干擾,好似氣功師無雜念地做功才能得到真氣一樣。

深入生活,進行必要的寫生,十分重要,這是獲得新意境的第一步,但更重要的是對當地、當時、當景的體察與感受。一個好景,作者的頭腦好像似攝像機,它比攝像機更高明的是,有選擇地攝取作者在以後創作時所需要的東西,使之再現,它既不是原封不動地像照相機一樣地照搬,也不是毫無似處地胡來一塗。古人說形似與神似,我想即是這個道理。要做到這一點,只有加強認識、領悟,而不是用了宣紙,用了墨和色,就是一件作品。寫生是習作,成功地創作才是真正的藝術品。

畫家的藝術風格的形成,靠長期創作實踐中把成功的新的東西一點一點積累起來。它不是為了區別於他人而一時妙想出來的一套什麼手法。只要你深入研究傳統有益的東西,研究得越深越得法。同時也只有你不斷地深入生活,向大自然汲取營養,不斷地用今天否定昨天,汲取有益無害的部分,永不滿足,你的繪畫風格自然地就產生了。

清代多摹古風,只要摹得好,也出名,有筆墨就好。這是清代繪畫不能發展的一大病態。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江蘇以傅抱石先生為首的一批畫家,通過深入生活,認識新時代,劃時代地改變了近百年來的山水畫畫風,開創了今天山水畫的新時代,這應該說是成功的,我們都是從中得到啟迪而有今天。因此,只談筆墨的摹古時代應該讓它過去吧!

畫畫,我不主張打草稿,那種詳詳細細的草稿會束縛手腳。我主張打腹稿,古人云胸有成竹,我深有體會。山西省曾邀我去作8寬、3米高的大幅山水畫,並畫了框框,要以壺口瀑布為主體,同時要把三晉風光統一反映於畫面。我在近半個月的時間裡,幾乎跑遍了山西每個山區、每一個鄉村和名勝。待創作前,主人要我打一個草稿,我無法發揮,畫不好。並告訴他們,我已有了腹稿,我在深入山區途中,已苦思冥想,點何題、出什麼樣的布局。落差20米的大瀑布,近則無法表現山西其他景觀。最後終於妙想了點題用古詩《黃河之水天上來》,高遠的瀑布,可以有發揮的餘地,其他景點安排就有發揮的可能,這般布局是如何出來的呢?驅車時,眼睛盯視車門上那橫著一長條畫面,這裡放什麼,那裡連什麼,數天下來出現了,清清楚楚出現了。因此當我爬上一層二層為我作畫而釘制的木架時,大筆落墨,從太行山脈到名勝廣勝寺,佛教聖地五台山,從富有牲的廈門鎮,到靈空千尺萬的大河,更高遠處,黃河一線,穿過重重山脈,辟天而下的壺口大瀑布,氣勢雄渾,賓主得體,畫終於創作完成了。

覺得不錯,請在下方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畫藝術 的精彩文章:

錢行健《百鳥圖》選頁欣賞
中國仕女畫技法之服制與裝飾

TAG:國畫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