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南京最文藝的六座古橋 你最喜歡哪個?

南京最文藝的六座古橋 你最喜歡哪個?

古橋石路半傾欹,

柳色青青近掃眉。

自古以來讚美橋樑的名句比比皆是。

一座座古橋歷經滄桑,

散發著厚重的文藝范。

南京的這六座古橋,

你都去過么,最喜歡哪個?

七橋瓮

七橋瓮是南京現存體量最大的古橋,於明朝正統五年(1440年)建成,比重修的盧溝橋還要早4年,是中國唯一一個用「瓮」而不是「橋」來命名的古橋。在明代稱上坊橋,清代改稱七橋瓮,因橋有七孔而得名。橋全長89.60米,寬13米,高25米,橋身酷似彎弓,1956年曾對橋身兩側和瓮壁進行維修,同時修補殘損分水獸頭;1964年,增建水泥橋欄;1974年鋪設瀝青橋面;2008年對整座橋樑進行了綜合修繕。

文德橋

文德橋位於南京市秦淮區夫子廟景區內,地處夫子廟秦淮風光帶,始建於明萬曆十三年(1585年),後歷代均有修葺,相傳為李白醉酒撈月之地,後世為以示紀念,在橋旁闢建得月台。古代每年農曆十一月十五日的深夜子時,升至中天的圓月會把它在秦淮河裡的影子一分為二,各投在文德橋的東西兩側。無論從橋的哪側往下看,河裡都只有半枚月亮,稱「文德分月」。文德二字取「文德以昭天下」之意,但南京民間有「君子不過文德橋」一說。原是舊時南京夫子廟一帶為科舉重地,每有趕考學子聚集苦讀;對岸則是名冠江南的酒肆妓館之地。文以載德、厚德載物的儒家正統,與及時行樂、紙醉金迷的金粉之地,隔河相守,相安無事。

武定橋

武定橋離文德橋不遠,它建於南宋淳熙年間,當時叫嘉瑞浮橋,因其在長樂渡之上,又叫上浮橋,當時長樂渡叫下浮橋。明朝初年,中山王徐達家的後門正對此橋,徐達謚武定,遂改橋名為武寧橋,清道光皇帝叫旻寧,又改為武定橋。此名又與文德橋相呼應,俗稱文、武二橋。

天生橋

地址:南京市溧水區大西門外洪藍鎮天生橋村。

溧水區天生橋位於南京城南50公里處溧水區大西門外洪藍鎮天生橋村,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朱元璋定都南京,派李新開鑿胭脂河,有一天然巨石橫於河中,擋住去路,遂利用熱脹冷縮原理,焚石鑿河十五華里,中鑿石孔十餘丈,以通舟楫,上接石臼湖,下連秦淮河,10年勞役死者萬人,終於創造出天生橋——胭脂河這樣的人間奇蹟。橋因勢而成,故名「天生」。後人建神工亭以示紀念,指天生橋為天下一絕,有鬼斧神工之妙。

飛虹橋

蒲塘橋是多孔連續性拱橋。凡九瓮,凈寬5.7 米。橋下有八個帶分水尖的橋墩,其上九孔中,中心孔最大,跨徑10.6米,兩側各孔逐漸收小。拱石為地產火山凝灰岩,用無鉸聯接並列砌置的方法砌成。據記載,施工時,「先以樁木絕河而下之,次以石固其兩崖。河之中壘石為趾,分九瓮,水去無滯,上以版石通墁,兩旁欄干石壁立」。橋身的石縫間長著青草,橋墩的石面上爬滿了青苔。

這六座橋中,視線君覺得最漂亮的是七橋瓮,你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萬曆三大征都取得了勝利,但為什麼後人還說「明朝實亡於萬曆」?
有人說北宋是古代最發達的朝代,唐粉不服、漢粉瞪眼、明粉怒慫!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