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寒食節紀念的那個人,你還知道嗎?

寒食節紀念的那個人,你還知道嗎?

到了端午節,幾乎所有人都會想到屈原;可要說起寒食節來,會想到介子推的人,可能就比較少了。

春秋時期,晉獻公姬詭諸的王妃驪姬發難,要求晉獻公立姬奚齊為嗣,廢黜太子姬申生後又逼其自縊,然後驅逐公子姬重耳和公子姬夷吾,晉獻公老來昏聵,居然照此辦理。重耳在流亡期間受盡屈辱,那些原來跟隨他出奔的臣子,陸續都另尋出路去了,隨行者僅剩五人,其中一人叫介子推。重耳逃入衛國之後,由於無糧而飢餓難行。這種處境下,介子推毅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煮湯供重耳食用。

眾人爭采蕨薇煮食,重耳不能下咽。忽見介子推捧肉湯一盂以進,重耳食之而美。食畢,問:「此處何從得肉?」介子推曰:「臣之股肉也。臣聞『孝子殺身以事其親,忠臣殺身以事其君。』今公子乏食,臣故割股以飽公子之腹。」重耳垂淚曰:「亡人累子甚矣!將何以報?」子推曰:「但願公子早歸晉國,以成臣等股肱之義。臣豈望報哉!」——馮夢龍《東周列國志》

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成為了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

據《史記·晉世家》記載,晉文公登基後,賞從亡者及功臣,大者封邑,小者尊爵,卻由於各種原因漏賞了介子推。介子推也十分不屑於主動邀功,不過介子推從者憐之,懸書宮門曰:「龍欲上天,五蛇為輔。龍已升雲,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獨怨,終不見處所。」 晉文公看到後,才想起介子推並派人召見,卻得知介子推已攜老母隱入綿山。於是,晉文公將綿山之地封與介子推,並更名為「介山」。

不過,根據民間傳說和其他史書的記載,介子推的命運可能更加不幸。

在得知介子推隱居綿山後,晉文公非常懊悔,親自去綿山尋找,沒有找到。這時候,有人出主意說,可以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面,介之推是孝子,為了母親必定從這面下山。晉文公同意了。結果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卻始終不見介子推出來。後來晉文公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燒死了。晉文公在安葬遺體時,發現介子推脊樑堵著個柳樹樹洞,洞里藏有一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後人有詩讚曰:

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

四海同寒食,千古為一人。

深冤何用道,峻跡古無鄰。

魂魄山河氣,風雷御宇神。

光煙榆柳火,怨曲龍蛇新。

可嘆文公霸,平生負此臣。

晉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將介子推葬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

最早,寒食節的主要項目是家家禁煙吃冷食,而且時間是在寒冷的隆冬季節;

漢時,山西民間要禁火一個月表示紀念;

三國時期, 魏武帝曹操曾下令取消這個習俗;

三國歸晉以後,由於與春秋時晉國的「晉」同音同字,因而對晉地掌故特別垂青,紀念介子推的禁火寒食習俗又恢復起來,同時把寒食節紀念介子推的說法推而廣之,擴展到了全國各地,於是寒食節成了全國性的節日;

隋唐時期,寒食節的時間確定在冬至後的「一百五」日之時,僅先於清明節一兩日,逐漸開始為清明節所兼并;

到了清代,寒食節流行的一些項目已不再普及,而民間掃墓與官家祭壇及皇家祭陵成為節日的活動主項目。「寒食」這個名稱儘管在一些文獻、地方志和文人作品中還不時出現,但「清明」已經成為主流說法。

舊文重讀

— 猿輔導春季系統班 —

在家就能上的輔導直播課

清華北大老師領銜教學團隊

贈3公斤原創教輔圖書大禮包

贈高顏值的中國紅勵志「學習禮盒」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猿老師 的精彩文章:

TAG:小猿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