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明節-中國人的感恩節,這些正確的打開方式你都知道了嗎?

清明節-中國人的感恩節,這些正確的打開方式你都知道了嗎?

健康必讀|第

1542

·

·

清 明

清明節是我們緬懷先輩、寄託哀思的傳統節日。在這個節日里,除了祭掃之俗,你知道還有哪些正確的打開方式嗎?

清明交節時刻

公曆:2018年4月5日 04:12

農曆:狗年 二月二十日 星期三

□ 清明傳統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

相傳清明節掃墓這是因為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

清明節,民間忌使針,忌洗衣,大部分地區婦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門前灑一條灰線,據說可以阻止鬼魂進宅。

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清明飲食養生

在傳統文化中,清明節是由「清明」節氣、寒食節、上巳節三者共同融合而成的重大節日。在清明習俗中,祭奠和嬉遊的傳統得到了很好的傳承,但寒食節所蘊含的「飲食文化」往往被人忽略。

專家表示,清明節不像其他中國傳統節日一樣有統一的飲食品種,各地的清明飲食各有偏好,內涵也更加豐富。

飲食宜清淡少吃發物

清明前後是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病等慢性疾病高發的季節,如果這時節再吃發物的話,很可能誘發這些疾病的發生,所謂「發物」,從中醫角度上是指動風生痰、發毒助火助邪之品,因此像羊肉、狗肉這些食物要適當少吃,飲食還要以清淡為主。

在我們日常食物中,屬於發物類的食物有以下幾大類:

蔬菜類,易誘發皮膚瘡瘍腫毒,主要有竹筍、芥菜、南瓜、菠菜等。

果品類,主要有桃子、杏等,前人曾指出,多食桃易生熱,發癰、瘡、疽、癤、蟲疳諸患,多食杏生癰癤,傷筋骨。

禽畜類,主要有公雞、雞頭、豬頭肉、鵝肉、雞翅、雞爪等,這類食物主動而性升浮,食之易動風昇陽,觸發肝陽頭痛、肝風腦暈等宿疾,此外,還易誘發或加重皮膚瘡瘍腫毒。

海腥類,主要有帶魚、黃魚、鯧魚、蚌肉、蝦、螃蟹等水產品,這類食品大多咸寒而腥,對於體質過敏者,易誘發過敏性疾病發作如哮喘、蕁麻疹症,同時,也易催發瘡瘍腫毒等皮膚疾病。

食用菌類,主要有蘑菇、香菇等,過量食用這類食物易致動風生陽,觸發肝陽頭痛、肝風眩暈等宿疾,此外,還易誘發或加重皮膚瘡瘍腫毒。

此外,屬於發物的還有獐肉、腐乳、菜油、糟、酒釀、白酒、豌豆、黃大豆、豆腐、豆腐乳、蠶蛹及蔥、蒜、韭菜等。

心腦血管藥物需減量

現在心腦血管疾病也是好發季節,在冬天的時候血壓容易升高,從這個季節開始由於天氣變熱,血管舒張,血壓慢慢就趨於正常了,所以這時所服用的降壓藥物用量就要做適當的調整,包括一些擴張血管的藥物,就要看看是不是需要減量。

飲菊花茶散冬季寒邪

清明時節,天氣溫暖、陽氣生髮,傳統養生學認為「春與肝相應」,因此春養肝常保健。此時可選擇具有疏散風熱、清肝明目功效的菊花茶飲用,不但可以養肝利膽、疏通經脈,還可藉此將一個冬季積存在體內的寒邪散發。

肝鬱化火可服安宮牛黃

中醫講「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現代人工作都很緊張,經常熬夜,導致肝火旺的人很多。工作特別累的人容易形成肝鬱化火的體質,很多人單純靠飲食來調節力量不夠,這時就需要服用一些力量大的苦寒葯。

比如我們中醫比較有名的安宮牛黃丸,如果確定屬於這種體質,這個時候吃是最好的。當然安宮牛黃丸是一個急救藥,並非人人適合,一定要醫生經過辨證才可以服用。

□清明起居養生

多變天氣,平肝保暖不放鬆

清明時節,時而風,時而雨,天氣似乎也變得多愁善感。風多、雨多是清明節前後的氣候特徵,但人們掃墓踏青,戶外活動增多,如果不加留心就容易受到風邪的侵犯。

無論是掃墓還是踏青,都應做好保暖工作,最好準備一件可以隨便穿脫的外套,防止外邪的入侵」。孕婦、老人和身體虛弱的人掃墓時更要注意保暖和休息。

GIF

清明時節,風比較乾燥,加上人體內肝火旺盛,內外相結合,就容易出現口乾、鼻乾等癥狀,在外出時,除了保暖,還要多飲水。飲食方面,以平肝補腎潤肺為主,以健脾扶陽祛濕為食養原則,姜、蔥、韭菜宜適度進食,要避免吃燥性、刺激性食物如羊肉、辣椒等,多吃新鮮上市的果蔬。

外出踏青,著重護膚和胃

春季的野菜種類比較多,掃墓踏青後挖些或買些野菜帶回家,成為不少人的選擇。如果是在市郊挖的野菜,最好回家長時間浸泡,清洗一下野菜上的污染物。

清明時節正是植物性日光皮炎的易發季節,絕大多數野菜含有光敏性物質,容易引發皮炎。光敏性強的野菜有馬齒莧、芥菜、灰菜、馬蘭頭和紅花草等。

如果本身就有光敏性疾病,或曾被晒傷,以及有紅斑狼瘡者,在外出踏青時最好不要過多食入野菜。如食入較多野菜,最好不要曬太陽,否則皮膚會像暴晒過一樣,滿臉通紅、火辣辣地痛,甚至會起大水皰。

從清明節開始,蟲類的活動開始活躍,到野外應避免深入草叢,最好穿著長袖衣褲及長靴,束緊袖領及褲腳口,避免皮膚暴露。

春季也是花粉過敏症高發期,有過敏體質的人到野外掃墓應戴好口罩、墨鏡,應選擇花草樹木上風方行走,必要時還應帶上防過敏的藥物。

外出踏青,尤其是帶孩子出行的,注意不要隨意採摘食用不認識的野菜、蘑菇。出現眩暈、呼吸困難、嘴唇發紫、嘔吐等食物中毒癥狀時,應及時喝一些溫水,人工催吐,並儘快到附近醫院就醫。

掃墓憑弔,注意心理保健

清明節是重要的祭祀節日,許多人難免睹物思人,悲痛萬分。因此,清明節期間,心理保健十分重要,尤其是本身就有心理隱患和疾病的人,不要過度沉浸在悲傷的情緒中不能自拔。而焦慮症患者在掃墓時,更易產生時間緊迫感,出現自責、愧疚的情緒。因此要特別注意。

清明節,悲傷、抑鬱的情緒,不宜持續得過久。有心腦血管疾病、血壓偏高的人,更要注意不要勞累或傷心,要多提醒自己穩定情緒,掃墓時最好有親人陪伴。春季是萬物生髮的季節,心情應保持舒暢,通過踏青、散步等活動,可調節心情,讓身心達到愉悅的目的。

外出踏青,「動」得不宜大

清明節還有踏青、放風箏、盪鞦韆等放鬆身心的習俗。踏青登山一定要量力而行。踏青等活動與傳統意義的鍛煉有區別,除了長期堅持鍛煉的人,這個季節並不主張人們大幅度地「動起來」。

老年人活動時心率應不超過105次/分鐘,呼吸應不超過24次/分鐘,中青年因人而異適當放寬。患有心臟病、高血壓、急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腎炎、貧血、肺結核、發熱、急性感染以及處於結石活動期的病人,都不要逞強登山。

而且,登山也要考慮個人的體力和身體素質,很多人平時很少鍛煉,不要逞強好勝一鼓作氣地爬上去,以免發生意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必讀 的精彩文章:

TAG:健康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