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1.4萬億的市場,利潤率僅1%-3%,如何打一場漂亮的硬仗?

21.4萬億的市場,利潤率僅1%-3%,如何打一場漂亮的硬仗?

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在數字驅動下,產生內生增長的動力和創新模式的轉變,GE在航空製造上的數字化變革;谷歌、蘋果現在正在大力投入無人駕駛汽車;阿里巴巴正在大量購置線下的商店,著力新零售市場......然而建築行業在數字化道路上,無論是在應用技術還是管理創新上一直行動遲緩。我們一直在想,要給建企提供怎樣的服務來滿足他們甚至整個行業的數字化需要?

建築業已經到了必須要有大變革的時刻

據統計,我國2017年建築產業的總產值達到了21.4萬億,佔全國總產值的比例超過了1/5,而建設行業的平均利潤率卻只有可憐的1%-3%,但也不得不面對大而不強、發展方式粗放的現狀。能耗高、污染大、效率低等問題依然存在,質量安全事故也時有發生。

不僅僅是中國,全球建築業同樣面臨勞動力水平落後的窘境。以歐美髮達國家為例,大型投資項目通常會有20%延期,80%以上的項目會超出預算。這些問題的存在與行業的科技投入和應用水平低有很大關係。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一項調查也說明了這一點:建築行業的科技研發投入不到1%,遠遠落後於汽車業的3.5%、航空業的4.5%,信息技術的投入同樣如此;建築行業數字化水平僅高於農業,位列所有產業倒數第二。

因此,建築業到了必須要有大變革的時刻,急需用科技手段來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在建築行業變革方面,英國政府對2025年的目標很簡單:降低成本33%,加快交付50%,減少排放50%,提高出口50%。四個維度的數據,一看就懂,但細細深思,其實現了的話,將產生的價值卻不可估量。

「大變革」時代,數字建築為行業發展提供契機

目前中國施工企業的利潤率,大概在2%-3%左右。那麼如果成本降低33%,利潤率會變得有多高?一個美國調研機構的報告顯示可能是43%。所以,減少建造和建築使用生命周期整體成本33%,不是無的放矢。很多企業都有自己的十年目標,對建築企業來說,十年,真正可以把建造成本降低三分之一,公司利潤能夠提高到10%。在數字化變革的大趨勢下,建築產業唯有順勢而為,主動擁抱變革,用科技引領產業變革,才能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作為數字技術與建築產業有效融合的「數字建築」,既是項目成功的關鍵基礎,又是建築產業的創新焦點,也是實現建築工業化的重要支撐,必然成為建築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引擎。那麼實現數字建築,就要藉助BIM技術、雲技術、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慧,3D列印,VR、AR、區塊鏈等等新的技術在行業內的應用。所以說,數字建築為整個行業提供了向前發展的契機。

從本質上來看,數字化的技術是讓我們的建築數字化,用數字建築提高建築業的數字化水平和生產力水平。當然,數字建築是數字技術驅動的行業業務戰略,它集成了人員、流程、數據、技術和業務系統,管理建築物從規劃、設計開始到施工再到運維的全生命周期。包括了全過程,全要素和全參與方的數字化。

數字建築帶領我們走進「新建造」時代

數字建築的發展過程中,建築數字化是基礎,也是數字設計、數字生產、數字施工、數字運維全過程和數字各方的數字化。對於建築的全生命周期而言,如果以使用50到70年的時間來計算,建築的運維階段所投入的成本無疑是最大的,其次是建造階段,規劃與設計的成本投入相對最少。而在中國現階段行業特定發展環境以及整個產業鏈條關係的條件之下,建造階段的數字化變革訴求是最為迫切的,同樣也是最容易看到效果的。

變革一定伴隨著新時代的來臨,建造階段的數字化變革或將帶領我們走進「新建造」時代!「新建造 」是通過數字建築實現現場工業化和工廠工業化,使圖紙細化到作業指導書,任務排程最小到工序,工序工法標準化。將工程建造提升到工業製造的精細化水平。通過基於工序級末位計劃,實現施工全過程的精益建造;將工廠生產與現場生產相融合,形成「廠場一體化」的數字生產線,實現全產業鏈的協同與柔性生產;通過對施工現場「人、機、料、法、環」等各關鍵要素的全面感知和實時互聯,並與雲端的虛擬工地相互映射,構建虛實融合的智慧工地。

從我們對新建造的定義不難看出,要實現工業化級別的精益建造,「數字化」、「在線化」、「智能化」是新建造的時代的必要特徵,也是我們要經歷的三個階段。

「數字化」不僅僅是建築本體的數字化,而是各類要素資源、數據、技術和工藝工法等完全數字化表達並彙集凝聚成全新的生產力,涵蓋各參與方構建數字在線鏈接與協同的全新生產關係。

「在線化」通過虛實雙生形成融合機制。將建築實體、以及人、機、料、法、環等管理與生產要素、各類終端進行泛在連接和實時在線,並對生產、商務、技術等管理過程加以改造,提高生產效率、管理效率和決策能力等,實現數字化、精細化、智慧化管理。

「智能化」本質是數據驅動,演化智能演算法。也就是說虛體建築與實體建築在大數據、智能演算法基礎上具備可感知、可適應、可預測能力,相互依賴與優化,成為具有全面感知、深度認知、智能交互、自我進化的數字孿生,形成科學決策、精準執行的「人工智慧」,在數據閉環自動流動過程中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該如何走好「新建造」時代的第一步?

我們應該依靠怎樣的思路,實現建造階段的數字化升級?這是變革初期困擾建設企業的難題。很多企業認為數字化升級就是學新技術,實則不然。「新建造」階段的信息交互方式會改變我們很多管理習慣,甚至會改變公司對項目的管理模式,例如傳統管理中我們對工程量的獲取大多都通過預算員提供的報表獲取、或根據經驗「拍腦袋」估算,通過數字技術可以實現「所見即所得」,任何管理者都可以通過在模型上選擇相應區域的方式直接獲取準確的工程量,便捷且精確。再比如公司對項目的進度、收支管理,傳統大多是通過項目報表完成的,項目在填報過程中會受主觀因素的影響,出現信息滯後、不對稱等現象,通過數字技術完全可以杜絕這類現象,提高溝通和決策效率。要想讓提供的信息為我所用,首先要習慣這種信息獲取的新方式,這類看似不大的轉變實際需要對傳統意識的轉變。

在我看來,意識和習慣的轉變是推進數字化建造在企業中落地和價值實現的關鍵,在實踐中學習是實現這一轉變的最有效途徑。同時,在應用中可以不斷總結出符合企業現狀和需求的方法與套路,從而在這一輪技術革命中真正實現項目全過程信息的原始積累,為後續的企業真正發展信息化、集約化經營提供管理能力上的支撐。

「新建造」時代,我們已做好準備

從技術角度,廣聯達的軟體和數據已經搭建形成了建造階段的「數字化生產線」,這條「生產線」將工廠生產與施工現場進行實時在線連接與智能交互協作,實現工廠工業化和現場工業化,通過工廠與現場的一體化,將實現全產業鏈的協同,建造過程提升到工業級精細化水平,達到浪費最小化、價值最大化,精益求精的目標,讓我們從此進入了「新建造」時代。

作為數字建築平台服務商,廣聯達在建築產業信息化的道路上踏踏實實耕耘了 20 年,新時期的我們,以建築產業轉型升級的歷史機遇為契機,以「讓每一個工程項目成功」為二次創業目標,以「數字建築」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企業戰略,通過 BIM 、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智能終端、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結合先進的精益建造項目管理理論方法,為施工企業提供了三套完整有序的整體解決方案作為信息化武裝,即「廣聯達智慧工地」、「廣聯達BIM建造」、「廣聯達數字企業」,立足於對施工企業各崗位層級的價值挖掘,提供工地、項目、企業三個層級的施工業務整體解決方案。在產業升級的過程中,我們將作為建築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引擎,助力「中國建造」建立全球核心競爭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聯達BIM 的精彩文章:

TAG:廣聯達BI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