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明,跟孩子談談逝去和永存

清明,跟孩子談談逝去和永存

書房即故鄉

今日|清明

書房,讀書人最後的家園

清明,跟孩子談談逝去和永存

來源/紙飛機童書館

清明,是我們中國人紀念和祭奠已故親人的日子。

清明節是一個凝聚著多元文化的傳統節日,歷史學家說它至少有六重含義:節氣、農事、寒食、踏青、民俗、掃墓。清明節既有慎終追遠的感傷情懷,又有融入歡樂的愉悅賞春;既有追思先人的憶舊悲酸,又有清新明麗的歡慶景象。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雨上,大概是清明時節這瀰漫的惆悵和緬懷化作了相思細雨。千百年來,從城市到農村,從內地到邊陲,我們選擇在這一天與先祖進行心靈對話,用一種樸素而虔誠的行動,來表達內心深處的那份銘記。

時間無情,總會帶走一些我們所珍視的人與事;時間亦有情,在帶走它們的同時卻把最珍貴的記憶,留在了我們的心間。在既清且明的清明節,長輩們會帶著晚輩一同去回鄉掃墓,祭祀祖先,給孩子們講述祖輩的遺事和舊聞,讓孩子們耳濡、目明、心清,返璞歸真,傳承良好的家風。

如果身旁的孩子恰巧問起,「媽媽,死是什麼?」我們不放稍微停下來,從一些小故事入手,溫柔地和孩子聊一聊「逝去和永存」的話題。

關於死亡的另外一種溫柔面孔

在孩子們的認知里,死神通常是身著黑袍、手持鐮刀的恐怖形象,是「生命收割者」。但在一本特殊的圖畫書《小小的她的來訪》里,死神變成了一個溫柔甜美的小女孩,她很輕很輕地走路,輕輕地敲門,害羞地靠近即將離世的人,並用雙臂擁抱逝者,把他們帶走。這一本溫柔的死亡之書,是獻給小小心靈初識死亡的「生命教育」第一書。

用溫柔的筆觸給我們一個關於愛,關於離別的故事

解開「霧中人」的悲傷迷思,讓那些小小的善良的心得到安慰

林格倫紀念獎得主凱蒂·克勞澤經典代表作品

荷蘭銀畫筆獎獲獎圖畫書

三葉草故事家族2017年度好書媽媽榜TOP10

這本書是林格倫紀念得主凱蒂·克勞澤送給小小心靈的「溫柔之書」。先天性的聽力障礙讓她對於生命有了獨特而敏感的體驗,她走入一個開滿向日葵的花海世界,把死亡的光輝與別樣溫柔面孔呈現在孩子面前——死並不孤獨可怕,亦是溫暖的。

她在接受採訪時曾這樣說:

「人類總害怕那些未知的東西,

但也許冥冥之中的彼岸是美麗的,

生命也一樣。

她可以如此美麗,

我們要為活著而心懷感激,

每天善待自己的生命。」

是誰帶走逝者的生命,親人們又會被帶往哪裡?凱蒂用溫柔的筆觸給小讀者呈現了人死後的世界:是一個小死神把離世的人引向逝者的國度,在那兒,逝者們都將會被溫柔地對待。這讓那些初識死亡的小小心靈,得到極大安慰,也讓恐懼和悲傷消解——相信逝去的親人們,一定也跟著這麼溫柔的小死神和小天使去到另外一個世界了。

「我在收割者那裡看到了死亡,但這並不可怕,一切都沐浴在陽光之下,溫暖而又閃耀。」電影《至愛梵高·星空之謎》的結尾,恰是作者凱蒂在這本書里想要傳達給孩子們的力量和關懷——讓那些小小的善良的心得到安慰。這本圖畫書在孩子的心中埋下了美好的種子,多多少少,他們以後看待世界的眼光會更加溫情。

爸爸的臂彎,讓家重新有了溫度

別離給生者留盡哀傷,但生活還在繼續。每個人都需要找到自己的方式跟自己的痛苦與思念和解,並帶著它們繼續走下去。

如果媽媽不在了,妻子不在了,長長的深夜,一大一小的人該如何熬過?《爸爸的臂彎像艘船》講述了一個失去媽媽的家庭的夜晚——失去母親的兒子和失去妻子的丈夫在一起,兩人之間的對話,平常卻也平靜。

一個講述悲傷、失去和愛的故事

讓孩子初嘗生命的意義,感受失去的悲痛

關注單親孩子的成長,撫慰他們的心靈

2009年挪威文化部青少年文學獎最佳圖畫書獎

2011年德國青少年文學獎提名

在這個並沒有多少劇情的故事裡,爸爸和兒子各自用著自己的方式互相做著對方的支撐。對孩子來說,爸爸的懷抱溫暖而可靠——他的臂彎就像一艘船,會帶著自己划出從院子里厚厚的積雪中開出的那條隧道,會帶著自己一直往前走,走到黑暗但有光亮的星空下……對爸爸來說,孩子的存在給了他力量,是讓他許下「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承諾的原動力。故事冷靜而剋制,樸實而催人淚下。我們希望,孩子在故事裡初嘗失去的悲痛,並汲取跨越生命中難以逾越的高牆的溫暖力量。

記憶模糊了,愛卻依然在

死亡不是真正的消失,遺忘才是。意外、衰老、病痛與死亡,成為每個生命繞不過去的終點歸宿。《一張照片》里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病的爸爸,選擇了用思念來連接愛——用一張張照片記錄曾經所擁有的一切。

一段感人至深的溫情回憶

一個失去記憶的父親內心深處真摯的情感表達

一則關於愛、失去與傳承的故事

奇想國精選生命教育圖畫書

阿爾茨海默症父親的獨特情感表達

記憶這回事,無論記住,還是遺忘,很多時候都不由我們自己做主。但這位意識到自己將會逐步遺忘、離開人世的父親,面對一個失去意義的世界,卻希望自己能為家人留下一些溫存的記憶。

他拍攝了很多很多東西,包括咖啡杯、麥片碗、捲尺、鬧鐘、果醬、鑰匙、鎚頭、牙刷、檸檬、明信片、天線上掛著的衣服、空無一人的車站、壁爐里的火??這些照片,藏著他的記憶、他的情感以及個性,他把最豐富、最細膩的生活細節拍成了一張張照片,也藏住了這個父親內心深處無從表達卻最為深刻的情感。

傳承,讓生命永存

父輩的人生智慧,像一座小山,也像一棵大樹,矗立在風雨里,成為我們直面未來的精神依託。在認識到死亡後,在釐清生命、愛、失去、宿命之後,依然選擇勇敢、樂觀地生活,是另一種更值得我們傳承給孩子的生命態度。《人山》便是一本從各種維度來探索生命、探討生命交會的人生旅程,並讓孩子了解人生存在著各種可能性的圖畫書。

治癒系兒童生命教育圖畫書

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親情離別,找到人生的根

入選新晉雨果獎作家郝景芳發起的童行計劃-童行書單100

爺爺再也不能去旅行了。許許多多的山在他的背上生長,在漫長的一生中,這些山變得越來越沉重,普通的風都吹不動爺爺的步伐了。小男孩要出發去尋找世界上最厲害的風,這樣就能幫爺爺吹走那些山了。小男孩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但是爺爺還是沒等到小男孩回來就走了,爺爺給男孩留下了什麼嗎?

總有一天,孩子需要試著獨自面對生命中的那些時刻,比如失去、比如如何和別人相處、如何與自己掙扎的內心相處……年邁爺爺和小孩之間的情感流動,帶我們看到了生命縱向成長的傳承與深度;而孩子在旅途中和其他生靈的相遇,則讓我們看到了生命橫向拓展的廣度與厚度。

清明,萬物既清且明。

其實想想,古人選擇清明節作為懷緬故人的節日非常有趣。春天,萬物生生不息地生長。在「生」的環境下看「死」,在思考「死」時候看「生」。正如我們對孩子進行的「死亡教育」,其實都是為了讓他們更好地生活。我們希望孩子稚嫩的心靈不只能裝下世界的溫柔美好,也應該更有力量坦然接受它的悲傷和沉重。

當世界沒有任何一個人記住你的時候

你也將從這裡徹底消失

每個人都不是孤島

與自己愛的人,和愛自己的人互相銘記關心

賦予人生溫度,才是生命的意義

——《尋夢環遊記》

清明節,願每個孩子對於生命逝去和永存的認知,能夠心清目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房記 的精彩文章:

生活美學七書,學會讓生活更美
最近值得一看的8本新書

TAG:書房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