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讓孩子成年又成人》

《如何讓孩子成年又成人》

孩子應該從父母那裡得到兩樣東西:根和翅膀。」這是德國作家、詩人、哲學家歌德的名言。是時候思考給孩子插上翅膀意味著什麼了;是時候想像一下,等他們長大成人,離開父母的巢穴,隨風飄落到某個地方時,他們能成為什麼樣的人,又能做些什麼;是時候接受這個事實了:父母和孩子可以永遠相愛,但各有各的生活。

這段話來自一本具有挑釁意味的宣言式著作:《如何讓孩子成年又成人》,直指當代父母的過度養育問題及危害,就如何讓孩子真正成人,在未來世界施展拳腳,提出了另一套養育哲學。

本書作者朱莉?利思科特-海姆斯(Julie Lythcott-Haims)是斯坦福大學美國研究學士,加州藝術學院文學碩士,哈佛大學法學院法學博士,美國知名教育工作者,曾擔任斯坦福大學新生教務長及本科生顧問十多年,深受學生喜愛,並獲得了斯坦福大學最高教學獎——丁克斯皮爾獎(Dinkelspiel Award)。

朱莉是兩個青春期孩子的媽媽,常年與大學招生官、教育工作者、家長及學生接觸,對他們有深入了解,並和他們建立了密切聯繫。她通過討論父母過度介入子女生活的現象,考察現象背後的愛與恐懼,深刻揭示出過度養育的危害,探索如何通過不同的養育方式,實現更好的長期目標,幫助孩子取得更大的成功。

作者在書中指中,過度養育會導致心理健康問題,最近的多項研究都顯示出了兩者之間確定的相關性。2012年《青春期雜誌》(Journal of Adolescence)發表了一項針對438名學生的研究報告稱「發現了初步證據,證明過度養育與成年後出現的發展問題相關,因為它限制了孩子在成人過程中練習掌握重要技能的機會,使他們無法獨立。

如果父母習慣於幫孩子處理生活瑣事,諸如叫醒、接送、提醒最後期限、課業、付賬單、提問、決策、承擔責任、同陌生人交談,乃至對抗當權者,那麼等到上了大學或工作後,父母放手讓他們們獨自面對世界時,他們可能會相當震驚。他們會經歷挫折,對他們來說,挫折就等於失敗。而且悖謬且諷刺的是,他們無法很好地應對失敗,因為他們在這方面也沒有太多的實踐經驗。

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是精神健康的關鍵因素。孩子生活中潛伏的最大危害,並不是街上有危險從天而降之類的偶然事件,而是父母為孩子做得太多,結果導致他們心理健康水平下降。

作者根據十年來作為教務長的觀察,參照全美各地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建議,歸納出一份18歲清單——18歲,孩子需要掌握哪些基本技能

18歲的人必須會和真實世界中的陌生人交談,包括教師、學院院長、顧問、房東、店員、醫生、公交車司機以及修理工等。

18歲的人必須認識校園的道路,必段認識暑期實習所在城市的道路,以及在國外工作或學習時所在城市的道路。

18歲的人必須能夠管理好自己的作業、任務和截止日期。

18歲的人必須為家庭的運轉做出貢獻。

18歲的人必須能夠處理人際關係問題。

18歲的人必須能夠應付課程壓力和工作量的起伏變化,能夠應付大學水平的工作、競爭、以及態度強硬的老師、老闆和其他各種人。

18歲人的必須有能力掙錢和打理財務。

18歲的人必須能夠承擔風險。

那麼,養育一個為未來人生做好準備的孩子,父母應該如何做呢?作者在書中給出了詳盡而具體的指導。

目錄

推薦序一 擺脫過度養育,成為合格家長 /I

推薦序二 及時牽手,適時放手 /II

引言 如何幫孩子踏入人生 /Ⅲ

第一部分 焦慮不堪的當下

如果我們告訴孩子,人生有一個預先確定的清單,那我們就是在鋪就我們的道路,而不是他們的道路。

01 保證他們安全健康 /003

02 給他們提供機會 /024

03 為他們而存在 /039

04 屈從於大學錄取的軍備競賽 /051

05 曾經的童年 /069

第二部分 為什麼必須停止過度養育

總有一天他們得自謀生路,這一天會不可避免地到來,如果我們沒有幫孩子和我們自己做好準備,那雙方都會追悔莫及。

06 孩子們缺少基本生活能力 /075

07 他們受到了心理傷害 /086

08 他們成了「學習毒品」成癮者 /102

09 我們在破壞他們的工作前景 /109

10 我們讓自己備感壓力 /120

11 大學錄取過程干瘡百孔 /130

第三部分 如何培養孩子成人

我們對他們的養育,應該是從童年早期開始,以與其年齡相匹配的方式,培養他們獨立自主的意識,讓他們知道如何在世間做一個成人。

12 另闢蹊徑 /145

13 讓他們擁有更自由的時間 /153

14 傳授他們基本生活技能 /166

15 教會他們如何思考 /181

16 幫他們做好努力工作的準備 /203

17 讓他們自己規劃人生 /221

18 教他們面對掙扎的人生常態 /240

19 選擇大學時不要只盯著那幾所頂尖名校 /257

20 傾聽他們的心聲 /278

第四部分 敢於嘗試不同的養育方式

我們不必等著看別人怎麼做。為了成為好的榜樣,我們需要把自我放在第一位,只有這樣,才能成為對他們最有助益的人。

21 恢復你的自我 /293

22 做你想做的父母 /305

後記 /322

注釋 /326

致謝 /327

譯者後記 /330

《紐約時報書評》寫道:當下父母的一些行為不只是讓孩子習慣於依靠別人,也封閉和局限了孩子的可能性和想像力。父母本可以笑呵呵地享受當下,同時教會孩子勤奮工作的滿足;認真傾聽孩子,同時允許他們成為自己,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懂得如何解決問題並享受當下。

不管你是否相信,孩子總有滿18歲的那一天,他們不會在第18個生日的午夜時分,魔術般地獲得生活技能。雖然你愛他們,樂此不疲地為他們忙裡忙外,但如果他們一直依賴你,你就不能指望一到18歲,就把他們扔進真實世界撒手不管。

我們對孩子的養育應該是從童年早期開始,以與年齡相適合的方式,培養他們的意識,讓他們知道如何在世間做一個成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少兒腦科技小課堂 的精彩文章:

你知道嗎?牽手竟然可以減緩疼痛…
你家孩子是哪種學習風格?

TAG:少兒腦科技小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