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谷建:我是醫院建築設計師

谷建:我是醫院建築設計師

20多年前,有幸在黃錫璆大師的指導下親歷了被稱為中國現代醫院建築的開端的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的設計,從此開始了與醫院建築的親密接觸,並見證了近些年中國醫院建築飛速進步的軌跡。

其實當初的入行,如同經歷了包辦婚姻,對醫院建築的興趣和感情是一點點逐步積累起來的。剛開始做醫院建築設計時頗感無趣,因為不摸門,所以設計頗為程式化,覺得建築的空間創作被功能纏足,總想通過醫院的建築表現和空間來讓醫院建築有所不同。等到有過一些設計實踐,產生了一些經驗和認識之後,思路才漸漸開闊了些,開始帶著問題關注功能和流程,開始欣賞那些精妙的功能解決案例,感動於那些漂亮的平面設計,自然也就對醫院建築有了感情。前幾年到台灣交流,有感於永齡健康基金會執行長尹匯文先生及其團隊對智慧醫院設計深入及落地的研究,彷彿見到了遠處的風景,於是開始想像中國醫院建築的未來。實踐越多,想的就越多。

應該說,科技是這個時代醫院建築最大的變數,因為它可以使醫院內容更加多元、功能得以重構,並融合了服務、管理及建築空間本身。這其中,大寫的人是所有這些因素的公約數,這使得醫院建築設計變得更有意思,醫院建築也變得更有溫度。

於是有了動筆的衝動。

我一直對自己的寫作和語言組織能力持懷疑態度,所以始終羨慕那些妙筆生花、出口成章且思想活躍之人,更是視那些自如轉換語言頻道的人為神聖,因此醞釀了很久才下決心動筆。下決心是個艱難的過程,也設想了諸多困難。原本想寫點東西就當是個碎片整理的過程,把自己的實踐和一些思考端出來供同道拍磚;查閱資料本身也是個知識學習的過程,希望能把碎片中的漏洞做個填充;再有就是逼著自己做些事,改變一下自己長久以來懶惰的慣性,但等到真正開始動筆了才發現,真的是比想像中還要困難。

《黃帝內經》里只用了30%左右的篇幅寫醫學,其餘的內容都拐彎抹角。當下的醫院建築涉及的面也越來越廣,因此,初始的構想也並不想從建築到建築,而是想從醫療的變化入手,進而到醫院建築,覺得這樣才能為跨界的醫院建築發展找些根據。動筆以後才發現,自己把自己逼進了死胡同,知識的局限使自己的思維始終停留在碎片化的狀態,越整理漏洞越多,越寫文字越重,自己的大腦被攻擊得幾近系統崩潰。雖然守著黃錫璆大師這樣的前輩,有可以隨時請教的便利,但似乎對醫院建築了解越多,底氣越發不足。悲觀地想,估計窮盡我一生也難以做到在醫學和建築這兩門學科之間融會貫通。至少我缺了兩個經歷:一是做大夫,先做全科醫生,然後再到每個專科去走一遭;二是當醫院的院長,搞明白醫院的管理,形成整體思維,然後再去做醫院建築設計。但到那時,估計黃花菜都涼了。

因此,應該說這不是一部醫院建築的系統性專著,甚至可以說不是一本建築的書,只是一些關於醫院建築設計在當下的零星感受。以隨筆的文字形式表達,表面上看為適應當下快餐式的閱讀喜好,實則為藏拙,權當是趁夜糊在街頭電線杆上的一塊塊狗皮膏藥吧。

作者

谷建

中國中元國際工程有限公司總建築師、醫療建築設計研究院副院長;

中國建築學會理事、建築師分會理事、醫療建築學組副主任委員;

中國醫學裝備協會醫院建築與裝備分會副會長、醫院建築與規劃學組主任委員;

中國醫院協會建築系統研究分會委員;

《中國醫院建設指南》編輯委員會副主任。

《戴著鐐銬的舞蹈·醫院設計隨想》

作者:谷建

出版時間:2018年3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築醫台圖書 的精彩文章:

TAG:築醫台圖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