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以太坊頭懸的兩把巨劍說起

從以太坊頭懸的兩把巨劍說起

經過17-18年的超級大牛,到目前以太坊頭領仍然懸著兩把巨劍

第一把:ico估值已經被玩壞。

不可否認的事實是,ico是以太坊目前最大應用,沒有ico就沒有ETH。

但是現在大量項目ico輪次對應傳統行業最多是天使輪,產品沒有大量推廣,僅僅憑藉一個白皮書就融資上億,而傳統行業給個幾百萬已經了不得了。正如諺語,你可以欺騙所有人一陣子,也可以欺騙一個人一輩子,但是不可能欺騙所有人一輩子。超過10倍的融資差額是一個不可持續的模式,越來越多的項目破發,群眾趨於理性,目前仍然保持高額融資額的項目面臨無人募資的局面。

而當ico這個最大的落地場景面臨威脅的時候,ETH面臨的考驗可見一斑。

第二把:再不賣,手裡的代幣就不值錢了。

空氣幣和垃圾幣項目方就不多說了,筆者目測人家都是逃頂大師,早就賣了。而靠譜的項目方可能是最可憐的了,價格從一萬跌倒兩千多,原本預計能用三年的錢,現在只能用一年了,那麼手裡的ETH是賣還是不賣呢?

至於其他代幣的競爭,筆者認為目前不足為慮。因為其他公鏈最大的應用無非也是發幣,在實質性落地應用出現之前,談不上對ETH有什麼威脅。

能否有解?

要解決ETH的市場問題,只能通過市場自身來調節。

簡單來說,ico融資金額如果能下降,又或者基於ETH的大量落地應用能被使用,都能使兩把寶劍安然落地。

ICO融資金額能否下調?

Ico融資金額高企的背後又是一個無可奈何的事實,即項目開發成本的高額:整個行業PR價格、交易所上幣價格、人才價格都高高在上,相信大家都已經對交易所上幣收3000W,媒體PR禮包500W,人才50W年薪難以招到早有耳聞,按這種成本,一年不花個5000W都不好意思叫自己靠譜。如果融資過少實在無法支撐起項目進度。因此筆者認為只有當交易所不再收取高額交易費、媒體報價正常、人才價格便宜之後,ico的融資金額才會下來,這樣才能繼續下一場牛市基礎。

項目開發成本是否能下降?

先講一個電影相關的寓言。

打敗爸爸去哪兒大電影的,不是阿凡達,而是萬萬沒想到大電影。

如果說費老大勁才拍出來的阿凡達票房10億,而一幫人隨便樂呵的電影也能賺5億,那麼你能指望所有人都去拍阿凡達嗎?當然不能,所有人都會去拍垃圾。但是市場的優雅就體現在這裡,當垃圾成堆的時候,XX大電影也就不能賣出5億了。

區塊鏈項目同理,第一批圈錢的人屬於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吃上了人口紅利,但是製造垃圾畢竟門檻低,當人人都來製造垃圾項目,垃圾項目自然就圈不了錢,融資金額自然就下來,除了項目方,媒體、交易所、人才等幾方面成本都是一個道理,優勝劣汰後,成本降低,質量提高。

所以熊市就是市場的解藥,浪來的時候都在裝模作樣衝浪,浪潮褪去裸泳的人都會逃走。

經過一輪嚴寒,害蟲都已經被凍死,各個已有公鏈生態逐漸成熟,各項開發成本低價,落地應用逐漸湧現,代幣價格合理,市場冷清,又回到了最初的起點,一輪新的牛市正在醞釀,滔天巨浪被掩蓋在平靜的區塊鏈之海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幣圈梧桐樹 的精彩文章:

TAG:幣圈梧桐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