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慶昌:學校的教育自信力

劉慶昌:學校的教育自信力

寒假期間,家鄉新成立的一所中學邀我給老師講講教學,和領導談談辦學,我以「教育專業化」為核心,完成了任務。聽者,無論教師還是領導,無不真誠讚揚,他們自稱很受啟發。應該說,這樣的情景對於我來說,已經司空見慣了。但有個現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即學校的管理者為一件事情而愁眉苦臉。什麼事情呢?他們說,要按照專業化的要求、科學的要求進行教學,社會的壓力和家長的壓力太大。正因此,這所學校雖然是新的,政府投資1.5億建設了,但他們辦學的思路、教師教學的方法並不新。而政府又期望學校能在幾年之內成為三晉名校,你說他們的壓力能小嗎?對於他們的顧慮,我是很理解的,在今天的中國做一個中學校長,實在是一件艱難的事情。難在何處呢?一是追求升學率就像病毒,弄得學校必須竭盡全力地來對付。二是學校人員並沒有掌握先進的教育生產力,只好沿用一種蠻力。即便對專業的教育有親近的意願,多數情況下也不過是葉公好龍,結果是學校只能處於七上八下、忐忑不安的認真加無奈境地。

他們忐忑不安的現實原因,當然是所謂的社會和家長的壓力,究其根底,則是一種教育自信力的缺乏。缺乏了教育自信力,任何一種來自學校外部的風吹草動,都會導致學校的驚慌失措。我和他們說,社會的和家長的壓力,有時候是具體的,有時候是很抽象的。具體的壓力,可能是上級領導的約談,無論人家說的是內行話還是外行話,我們都不便辯駁,只能承受,自然是一種壓力;可能是關於學校的街談巷議,雖然是非正式的,但人言可畏,說不準會鬼使神差地影響領導對學校和校長的態度,也是一種壓力;也可能是三五膀大腰圓或神通廣大的學生家長來校「指導」校長和教師,當然也是一種壓力。但坦率地說,大多數情況下,壓力只是一種抽象的東西,只是我們創造性想像的結果。面對種種、重重壓力,校長一般是無奈的屈服,若要頂抗住這些壓力,除非學校具有了教育的自信力。

教育的自信力,就是教育者對於教育所具有的一種優勢心理,就像醫生對於醫療所具有的優勢心理一樣。這樣簡單的道理,在我們的社會中還真的行不大通,使得校長和教師在非教育人員面前,常常少了堅持自己的底氣。十年前我做中學校長的時候,也曾面臨過這樣的挑戰。那時,有的家長到我的辦公室,很文明地要與我探討教育問題,內容卻幾乎是對學校諸多事宜的指責和批評;有的家長找到我們的老師,有時候不很文明地對他們的教學指指點點。因是私立學校,老闆一再強調學生的家長就是上帝,我和老師們一般是能夠容忍的。但到了最後,我還是在一次家長會上表達了我的觀點。我說:「做生意、做官,你們是內行,要說搞教育,我們是內行。既然諸位把孩子送到我們的學校,就應該相信並尊重我們的教育能力。」此刻想想十年前的這段話,不就是表達了一種教育自信力嗎?

要說教育自信力,社會上的名校,還是具有的。家長們輕易不會去學校「教育和培訓」校長、教師。反過來,因有了足夠的底氣,名校的校長倒像各種意義上的「老大」,家長輕易見不到。而名校的老師,除了教育學生,還會定期(比如家長會)或不定期(比如約談家長)地教育家長。這好像才是一副令學校自在和有尊嚴的圖畫。只是名校的教育自信力,多是依傍了高的升學率帶來的「名」,要說他們掌握著先進的教育生產力,恐怕連同他們自己也不相信。優質的生源和政府的優先投資,掩蓋了名校在教育上真實的平庸。我所在的城市教育局經常要舉行各種校長和教師業務培訓活動,據說一般學校都能認真地對待,而有一所名校歷來持有的,是一種傲慢和敷衍的態度。我真不知道,如果不更換他們學校的任何人和物,只把薄弱中學的學生換給他們,他們的教育又能好到哪裡去。

真正的教育自信力,必須建立在教育專業化的基礎上,才能合理和可靠。這一點同樣適用於社會上的所有行業。凡是專業化程度高的行業,行業外的人們是很難有發言權的。就說醫生,人們可以指責他們行業的不正之風,但誰會對醫生的治療過程大發議論呢?原因就是醫療是專業化程度很高的過程。教育與生活的連續性,註定了教育過程很難超越人們的想像力,導致非教育者也能夠毫無根據地具有議論教育的自信。而職業的教育者似乎也發覺自己並沒有超越普通大眾的教育理解和教育操作,教育自信力的缺乏也就在所難免了。包括教育工作者在內的人們,都忽視了一個事實,即教育經過幾千年的人類實踐,尤其是經過幾百年的人類思考,已經完全具備了走向專業化的條件。之所以現實的教育遠遠沒有表現出它的專業內涵,是因為社會公眾一方面主觀上無法想像出專業化的教育是什麼樣子,另一方面客觀上因子女的短近教育利益,無意識地成為拒絕教育專業化的力量。

當然,教育專業化步伐的緩慢,最核心的原因還是在教育系統的內部。社會雖然對教育的專業化沒有明確的要求,但也從沒有主動地阻止。即使是學校方面常說的社會和家長的壓力,並不指向教育專業化自身。說白了,他們要的是孩子的好成績,並不在意你運行一個什麼樣的教育過程。要說教育專業化的阻力,莫過於教育工作者自己對教育專業化的拒絕。

教育工作者為什麼會拒絕教育的專業化呢?

首先,專業化會對教育工作者提出新的要求,這就與人固有的惰性相衝突。有教師說,「專業化是好,問題是我們的工作負擔已經夠重了,所以不太現實。」隱藏在這種認識背後的真實心理,則是他們對輕車熟路的依戀。所謂的輕車熟路,就像是人的步行,不用學習,但速度較慢;專業化的教育,就像是人駕駛轎車,是快速和舒適的,但需要學習。有趣的是,許多教育工作者就是不想花費時力去學習駕駛小轎車的技術。

其次,專業化的教育整體上還是個別的存在,教育工作者無法肯定專業化的教育操作能夠帶來學生明顯的進步。這的確是一個問題。目前,專業化的教育過程,要麼在極少數教育家的工作中,要麼在極少數教育學家的作品中,誰來為普通教育工作者系統地呈現專業化的教育過程呢?原則上,只有教育學家自己能夠擔此重任,可是這樣的人在現實中又有幾個!

教育的專業化無疑是難的,但這是一種必然的趨勢,也是學校形成真實教育自信力必須的選擇。學校教育自信力的形成,事關教育工作者的職業心態,事關教育能否受到社會的真正重視。說實話,政府一再主張全社會應該尊師重教,恰恰說明尊師重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育系統的人們應當清醒,真實的尊重,不可能來自外部的恩賜,只能來自自身的強大,強大的捷徑,就是努力實現教育工作的專業化。如果真到了那一天,任何外在的壓力都會煙消雲散。校長有了教育自信力,就會對上級領導的指示認真對待、科學執行;教師有了教育自信力,就能對家長的隨意指摘有禮有節地抵制。做到了這些,學校就獨立了,就自由了,校長和教師的教育創造力就能夠空前地爆發出來,學校教育的輝煌,就能完全落入學校的控制範圍。這樣該有多好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尊廣道藝 的精彩文章:

劉慶昌:影響研究的認識和價值兩種因素

TAG:尊廣道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