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也許是你不知道的清明

這,也許是你不知道的清明

七絕 清明(唐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七絕 清明(宋 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清明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即冬至後的第106天。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也是重要的「八節」 (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

《曆書》中:「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清明時節,氣溫飆升,雨水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民諺說「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清明節是掃墓祭祖的節日,目的在於提醒活著的人們慎終追遠、敦親睦族並行孝。

2006年5月20日,該節日經國務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清明節習俗極為豐富多彩,最具代表性的有:

一、掃墓 祭祖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歷史甚為久遠。《清通禮》雲:「歲,

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壙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

清明祭祖,通常要求家族人等親自前往塋地,但由於每家經濟條件和其它條件不一樣,所以祭掃的方式也有所區別,其中「燒包袱」是各地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

二、踏青

踏青又叫游春,古時也稱探春、尋春等。清明時節,大地春回,天晴景明,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享受春光、即興遣懷的大好時機。

三、插柳

插柳的習俗,據說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清明時分春風撩人,綠樹成蔭,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來預報天氣,所以古諺有「柳條青,雨蒙蒙;柳條幹,晴了天」的說法。

四、放風箏

放風箏是清明時節人們頗為喜愛的活動之一。每逢清明,人們不僅在白天放,夜間也要放。夜裡,人們在風箏下方或拉線上掛上串串彩色的小燈籠,便彷彿閃爍的星星了,被稱為「神燈」。還有一些地方,人們講究把風箏放上藍天后剪斷牽線,任憑清風將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可以除病消災,並給新的一年帶來健康、福運。

清明節的時令美食也常為人們所樂道,頗為誘人的有:

一、青團

清明節吃青團是江南等地一直以來的傳統。人們使用鼠鞠草與糯米粉一起揉和,再包進自己喜歡的餡料,蒸熟即成「青團」。通常,「青團」的餡料有蘿蔔絲兒肉末、綠豆、紅豆等。鼠鞠草,屬於野生的菊科植物,每年清明之前便在田野間生長,用它做出來的「青團」果香味十足。

二、油炸撒子

「撒子」源起于山西洪洞縣,清明吃「撒子」的習俗隨著洪洞縣人的遷徙遍及南北各地。李時珍的《本草綱目 谷部》中十分清楚地交代過:「寒具即食饊也,以糯粉和面,入少鹽,牽索紐捻成環釧形,……入口即碎脆如凌雪」。可見饊子麻花的古老非一般食品可與之媲美。

三、蒸餅

蒸餅是山西地方的傳統食品,據傳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蒸餅以精粉、豬板油、大蔥、香油、花椒粉、鹼為原料,經過和面、發酵、上鹼、揉面、擀麵、加料、揪劑、壓形、籠蒸等諸多工序製成。萱軟美味,老幼皆宜。

四、醬爆螺螄

江南民間向來有「清明螺,肥似鵝」和「清明螺,頂只鵝」的說法。肥美的螺螄也許真的抵得上鵝肉的鮮美。醬爆螺螄,是螺螄最家常卻最經典的做法,豆瓣醬的香味把螺螄肉的肥美鮮嫩襯托得淋漓盡致,那真的是打嘴巴也捨不得丟的美味呢。

(註:清明節 英文Tomb-sweeping Day Pure Brightnes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元寶先生 的精彩文章:

TAG:元寶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