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今年清明節,瘦人最「難過」

今年清明節,瘦人最「難過」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

今天4時13分,我們迎來清明。

清明起初只是節氣名稱,後逐漸與農曆三月的寒食節、上巳節交匯融合,成為「時年八節」中的清明節。

這一天,既是祭祖掃墓、慎終追遠的感傷之日,也是撲蝶插柳、踏青賞春佳節。

對於「雪紛紛」的今年清明,本市中醫專家特別指出,養生之道與往年不盡相同。

清明假期還得春捂

清明一到,陽氣升發,大自然一派勃勃生機,因此往年一到清明時節,醫生建議不要過於春捂。然而今年由於氣溫波動較大,建議小長假期間春捂還是必要的,因為「倒春寒」最易誘發感冒與心腦血管病等疾病。

不過,清明節過後就不宜再春捂了,特別是對於新陳代謝比較快的孩子,如果還進行過度的春捂,只會引發「春火」。如果過度春捂,就會誘發鼻腔、牙齦、呼吸道等出血。所以清明節這段時間,人們既要防寒,也要抑制「春火」,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物。

瘦人此時格外留心

中醫認為「陰虛生內熱」,陰虛體質的人,很容易在此時節出現「內熱」的表現,如面色潮紅、口乾舌燥、兩眼乾澀、眩暈耳鳴、頭易虛痛、輾轉反側、心情煩躁等。由於陰虛體質的人通常身材瘦長,這也是「瘦人多火」這個說法的由來。

陰虛體質的人清明難過,源於清明前後陽氣生髮得更快。陽氣生髮快時,陰虛體質的人便會虛陽上升,體內陰陽無法平衡。

由此提醒陰虛體質的人,清明養生關鍵並非清熱,而在滋陰。飲食方面,宜吃滋陰之物,如百合、枸杞、沙參、蓮子等,同時應以清淡滋補為主,比如魚、蝦、豬瘦肉等。若想感覺滋潤,還可多吃甘潤生津的食物,如豬蹄、黃豆、牛奶、蜂蜜、雞蛋、甲魚、海參、銀耳、紅棗、核桃、芝麻等,也對陰虛體質的調養很有好處。要注意的是,不建議吃蔥姜、辣椒、羊肉等燥熱之品。

——這些癥狀意味陰虛——

1.口乾口渴,口唇乾燥,甚至鼻咽乾燥,但飲水不解渴,乾燥不減。

2.眼睛乾澀。

3.形體消瘦,女性體瘦者更容易陰虛。

4.容易頭痛、失眠、煩躁等。

5.晚上雙手雙腳發涼,手心腳心卻易出汗。

6.在沒有任何疾病的情況下,過了40歲陰虛也會不請自來,所以40歲以上體型偏瘦的女性更易陰虛。

寒食 吃對即養生

除了祭祖和踏青,品嘗「寒食」也是清明節一大特色。我國中醫也認為「吃對即養生」,那麼有哪些是應景的「寒食」呢?

清明節作為距今二千五百多年歷史的傳統節日,習俗也是超豐富有趣的。

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

來吧,通過這份超詳細der清明穿越指南,你會了解清明的有趣習俗,特別是,知道去哪個朝代能獲得最長的清明假期!

友情提示:穿越的時候,心裡一定要默念:「不要朱元璋,不要朱元璋……」


第一站:東漢

「東漢末年分三國…」這個大家都耳熟能詳了,我們頭一個穿越的朝代,是東漢,在準確一點說,是東漢時期的山西。畢竟紀念介子推這件事,一開始主要就是由山西人發起的,古時候的晉國大致就是今天的山西嘛。

漢朝的休假制度應該來說還是比較人性化的,根據《漢律》記載:「吏員五日一休沐。」就是五天休息一天,去洗個澡,回家探個親。此外,夏至和冬至還會各放五天假,清明節放假就別想了。

但是,大家別忘了,我們今天穿越的地點是山西哦。

山西這個地方做得比較絕,他們的寒食節,是要過一百零五天的!先別高興,過節不等於放假,寒食節該幹嘛還是幹嘛,只不過,不能生火,只能吃冷食。一百零五天啊,只能吃冷飯!

所以到了東漢末年,曹操都看不下去了,於是頒布《陰罰令》,明確規定取消寒食節(「聞太原、上黨、雁門冬至後百五日皆絕火寒食,云為子推,令到人不得寒食。犯者,家長半歲刑,主吏百日刑,令長奪一月俸」)


第二站:唐朝

俗話說,每個胖子的心裡,都裝著一個大唐。的確,經歷了亂世之後的唐朝,人民嚮往著豐衣足食的日子,於是開始崇尚體態豐腴之美。而對於懶癌患者來說,唐朝更是你所嚮往的天堂,因為清明節就是從唐朝開始被正式列入「五禮」,成為國家法定節假日的。

根據《唐會要·卷八十二·休假》記載:「(開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為假。大曆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已後,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至貞元六年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准元日節,前後各給三天。」

也就是說,在唐玄宗時代,寒食和清明節一起放四天假,到了唐德宗李適的時候,假期就已經延長到了七天。

除此之外,唐朝的其他假期簡直多到數不勝數。比如節氣日放假一天,全年有二十四個節氣,就是二十四天假;官員每月有旬休,一個月有三旬,一年就是36天假;還有春節和冬至各放七天假;中秋、臘八、夏至都是三天假;此外,皇帝過生日,還要放三天假,這麼一算,唐朝一年有將近四分之一的時間都在放假,放假幹什麼,當然是四處逛吃逛吃啊,這也難怪唐朝的人體態都比較豐滿了。


第三站:宋朝

宋朝是個熱鬧異常的朝代,它延續了唐朝寒食、清明放七天的制度,不過節日的氣氛,卻變得完全不同。

首先是吃的東西不同。宋代之前的寒食節吃冷食,還不如說是吃冷飯,但到了經濟發達的宋朝,那可就不一樣了,各種各樣的美食是花樣百出,給大家隨便介紹幾樣:

青團:江南一帶的傳統特色小吃,用艾草的汁拌進糯米粉里,再包裹進豆沙餡兒或者蓮蓉,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是清明踏青必備的零食。

麥糕:又叫麥粥。它是一種用大麥粉煮成的粥狀物,裡面加入杏仁、花生、葡萄乾等乾果,待凝固之後切成一塊一塊,澆上糖漿或蜂蜜,香糯可口,甜而不膩。


饊子:今天一說饊子,就感覺是新疆美食,其實不然。在宋朝的時候,饊子就已經出現,它是用蜂蜜調水和面,在經過油炸而成,酥脆香甜,美味可口,也是寒食節必備的美食。

此外,寒食、清明的另一項活動是踏青郊遊。宋朝的人大概都比較喜歡熱鬧,他們能把任何節日都過成狂歡節。比如元宵節前後,在汴京御街兩側,魔術、雜技、耍猴、說戲,各種活動「奇巧百端,日新耳目」,到了放燈之時,更是萬燈齊開,「金碧交射,日夜交輝」。

明節這樣一個小長假,大家自然不會放過。郊外的祭祀過後,人們席地而坐,就地「散福」。男人們推杯換盞,興緻所至,還時不時要吟詩作賦,而女人們則嬉笑玩鬧,採花弄柳。小孩子應該是最高興的,因為在這一天他們能買到很多玩具,例如花球棒、小鞦韆、小車兒、山亭兒……

上午遊玩歸來,還能沿著汴河兩岸繼續逛吃一番,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就是這一天的熱鬧場景。


第四站:明清

穿越到明清時期,選擇皇帝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穿越的時候,一定要在心裡默念:「不要朱元璋,不要朱元璋……」

為啥不要朱元璋呢?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個超級工作狂,他能忙到什麼地步呢?據《大明會典》記載,朱元璋每天四更(凌晨三點)起床,一直忙到深夜,而且全年無休,平均每天批閱奏摺200餘件,處理政務400餘宗。

要說皇帝自己忙也就算了,朱元璋還要拉上大傢伙一起,於是在整個洪武年間,每年的假期只有三天,分別是春節、冬至和朱元璋的誕辰。清明還想放假?朋友,想太多了吧。

朱元璋死後,全年的假期倒是增加了不少,元旦放5天,冬至放3天,元宵節放10天,此外每個月還有月假3天,全年加起來有五十多天假期, 但是寒食和清明節,從此退出了國家法定節假日的序列。

清朝建國後基本沿襲了明朝的制度,因此也取消了寒食、清明節放假的慣例,但是民間風俗早已形成,到了這一天,人們還是會去郊外掃墓,春遊,並將這一習俗延續至今。

記者 | 張昭

部分內容綜合自網路

新媒體編輯 | 張昭

喜歡就轉發·更喜歡就關注

您 可 能 錯 過 了 這 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南中醫 的精彩文章:

春季燥來襲,防燥宜當急

TAG:雲南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