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看完哭慘的電影,五星不足以表達我對它的熱愛

看完哭慘的電影,五星不足以表達我對它的熱愛

了不起!

《頭號玩家》這幾天的票房一直保持著強勁勢頭,一天一個億。電影中多達200餘個彩蛋,更是成為無數影迷、遊戲迷、漫畫迷乃至電影迷的嘉年華。

而這,是已經72歲高齡的斯皮爾伯格的新片

這麼多年下來,他的童心依在,想像力也從未間斷,連他的同輩人謝飛導演也自愧不如。

有網友看完後就表示,同樣是想和年輕人拉近距離,別人老了還能拍出集話題性與情懷於一體的優秀商業片,而我們的導演老了,卻只能靠爛片為生。

什麼?沒聽過?

我說這是顧長衛的新片,你信嗎?

好了,不扯這些沒用的,說多了丟人,還是把焦點放回斯皮爾伯格身上吧。

其實回顧這位國際大導的作品列表,你會發現沒有什麼題材是他駕馭不了的。無論是諜戰片、藝術片、戰爭片還是科幻片,沒有他做不到,只有你想不到。

在眾多題材里,其實現在我更喜歡看的還是他的藝術片。今天要說的這部電影,在我看來就是他在該領域製作的最好的一部電影。

《辛德勒的名單》


Schindler"s List

在寫這篇推送前,我還刻意找來原聲聽了一遍,還沒聽完,當初那份強烈的情感再次湧上心頭。

而當我看到評論區那句「救人一命,如救蒼生」時,那份蒼涼和悲壯再次縈繞著我,讓我久久無法釋懷。

豆瓣上,這部作品在斯皮爾伯格執導的最受歡迎列表中位列榜首

老外對該作的評價同樣不低。

記得當年美國總統柯林頓看完電影后,也強烈向國民安利本片。

對我來說,這部作品不管回顧多少次,也是看一次淚目一次。

沒辦法,裡面的很多點都是自然流露,動之以情,很難不被觸動。

《辛德勒名單》的基調是悲傷而沉重的,影片主要採用黑白影像,既帶有厚重的歷史感,同時也與猶太人當時的遭遇不謀而合。

電影說的是二戰期間,一位名叫奧斯卡·辛德勒的德國投機商人,為了發不義之財輾轉波蘭。在當地,他收編了一些遭受納粹迫害的猶太人為自己工作。

剛開始,他的確因此賺了不少錢,然而隨著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愈發嚴重,辛德勒在親眼見識到猶太人正在經歷的殘酷命運後,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為了幫助他們,辛德勒在集中營中建立工廠,讓一些猶太人在工廠里以替自己打工為由,得到暫時庇護。

戰爭後期,為了讓儘可能多的猶太人存活下來,他甚至不惜傾家蕩產通過賄賂軍官,用錢買人頭,最終救出了部分猶太人,使其避開了在集中營被滅絕的悲劇。

遺憾的是,因為身為納粹黨員的緣故,戰後,辛德勒過上了顛沛流離的逃亡生活。

影片並沒有講述他之後的生活詳貌,而是停留在他最美的瞬間——被倖存猶太人緬懷的時刻。

據說,當年斯皮爾伯格本人對於要不要親自拍這部電影著實糾結了一番。因為本身帶有猶太人血統,他擔心如果影片交由自己來拍,會缺乏公正與客觀。

斯科塞斯、比利·懷爾德、波蘭斯基相繼婉拒後,這部影片的拍攝權最終才落到斯皮爾伯格的手裡。

毫無疑問,《辛德勒名單》里的攝影是經典的。裡面最出名的一個場景就是那位紅衣小女孩的出現。

與周圍的黑白影調相比,小女孩身上那身不合時宜的紅裝,與彼時猶太人被趕往集中營的沉重主題實際上是完全背離的。

而接下來,在躲避納粹追捕的過程中,女孩的衣服顏色變得和影調統一,回歸黑白。

這裡,導演似乎是在暗示,她和眾多逃離的猶太人沒什麼區別,等待他們的只有兩個結局:要麼成功倖存,要麼被複查的黨衛軍給亂槍打死。

果然,隨後的劇情顯示,這個女孩已經死亡。

這裡,紅色不再表示希望和喜慶,而成為無望的殘忍和血色恐怖象徵

除了出色的鏡頭寓意,影片還有一個令人震撼的地方在於它對歷史上集中營環境的忠實呈現

在這片人間地獄中,猶太人遭遇了種種非人對待,這些場景的呈現,無不表達了導演對於納粹獸行的憤怒。

導演斯皮爾伯格在拍廣場上讓裸體猶太女人跑步那場戲時,拒絕出現在現場。而在探訪當年的集中營舊址時,他也幾度傷心到落淚。

一個有良知的人,當親眼重演一遍歷史,內心多少會有負罪感和歉疚感。

在他拍攝的幾段相關場景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段是被錯誤運送到奧斯維辛的女囚,發現天空中下的是骨灰雨。那種荒誕卻恐怖的情景,驚悚程度不亞於一部恐怖片。

真實的恐怖不來自虛構,從來都來自於現實

什麼最恐怖?人啊。

到底是什麼驅使人類中的一部分人,打著某類價值觀的名義,去有計劃的剝奪別人的生存權?

在眾多納粹戰犯的供詞中,他們都略過了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在道德層面的問題,而僅僅拿命令當幌子。

這不禁讓我想起是枝裕和新片《第三度嫌疑人》中三隅的那句「有些人,根本不配活在這個世界上。

但與此同時,作為一部帶有較高思想內涵的作品,《辛德勒名單》也沒有完全把納粹份子通通刻畫成衣冠禽獸。其中拉爾夫·費因斯飾演的納粹軍官阿蒙·葛斯,正是這樣一個極具矛盾性的人物。

就像辛德勒對助手所說的那樣,戰爭吞噬人心,如果不是因為戰事,葛斯未必就是壞人

關於葛斯,在前期,影片對其凶暴冷酷的一面展示得非常直接。

看見有人偷工減料,或者出工不出活,他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就地正法。

對於「生命」二字,在納粹理論的洗腦下,他壓根就沒了概念。

更何況,猶太人在他眼裡就不是什麼生命。

是貨物。不光他這麼說,這是納粹人的共識。

葛斯是那種喜歡把事情做絕的一類人。不管對錯,只要我想讓你死,那你就得死。

不要問我原因,大爺高興。

也正因為這樣,槍膛卡殼時,那一聲聲毫不猶豫的扳機脆響聽起來才格外令人絕望。

但即便如此,斯皮爾伯格仍舊賦予了這個人物一些人性。

通過和辛德勒的交談,葛斯認識到,真正的權力不是胡作非為,而是你能在有選擇的情況下,得饒人處且饒人

於是在接下來的一場戲中,他在以往的行事作風和辛德勒的影響下,開始產生搖擺——

對於沒將浴缸擦洗乾淨的猶太傭人,到底是一槍斃命還是選擇原諒。剛開始,他選擇放對手一馬。

但過往的本性和強烈的自尊,讓他不允許自己對猶太人寬容。

連續兩次空槍後,他最終還是選擇打死了這名男孩。

除了這一場戲,有關葛斯人性掙扎的另一個證據,來源於他與猶太女傭之間的曖昧。

儘管私底下,葛斯向辛德勒坦率表示自己喜歡對方,但種族觀念根深蒂固的他,很難放下成見去坦誠以待。時代不允許,他的自尊也不允許。

於是剩下的,就只有欺凌。

集中營里的新婚夫婦在甜蜜熱吻,而留給葛斯和女傭的,則是暴力。

這種畸形的愛,是他無法言說的秘密。但至少,這證明他還有珍惜之物,儘管,它對女方而言是份恐怖的負擔。

作為《辛德勒名單》的主角,在表現這個人物時,對比現實,其實多少也不難看出一些美化的痕迹。

而透過「真實」的辛德勒,我們也能更加洞徹人性的矛盾和複雜。

無論如何,那1100位猶太人終究是被他給救了下來。只不過沒影片中那麼戲劇化罷了。

辛德勒曾說過,「我覺得猶太民族正在遭到毀滅。我對此別無選擇,必須幫助他們。

儘管從整體上來看,人性的自私和麻木仍將是一個長期無法被解決的問題,但人類的希望不也正是寄存在類似辛德勒這樣的人物身上嗎?

在黑暗的年代,真理往往只有少數人才能掌握。

無論何時,他們的存在讓人類不至於完全墮落。

那份黑紙白字的名單,是一份對人類延續下去的祝福。但願這樣的善,能一直被流傳下去。

近 期 熱 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毒藥 的精彩文章:

高雲翔涉嫌性侵被捕,網友為何心疼范冰冰
女人是神,不是生育機器

TAG:毒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