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節氣養生,順時而為

節氣養生,順時而為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4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一般是在公曆4月5號前後,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節。清明節原是指春分後十五天,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法定假日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

清明,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春分之後,穀雨之前。《曆書》中說:「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

清明節與端午節、春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2006年5月20日,中國文化部申報的清明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風 俗 習 慣

清明節的習俗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

相傳這是因為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來鍛煉身體。

清明時節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在傳統文化中,清明節是由「清明」節氣、寒食節、上巳節三者共同融合而成的重大節日。在清明習俗中,祭奠和嬉遊的傳統得到了很好的傳承,但寒食節所蘊含的「飲食文化」往往被人忽略。專家表示,清明節不像其他中國傳統節日一樣有統一的飲食品種,各地的清明飲食各有偏好,內涵也更加豐富。

北方的清明飲食主要是糕餅、冷粥,南方地區主要是一些應時應景的時令食物。上海江浙一帶居民有吃青團、吃藕的習慣,而兩湖、四川盆地的部分居民則有吃粽子的習俗,既可以用於上墳祭祖,也可以在出遊時自己食用。

清明時節--飲食


飲食宜清淡少吃發物

飲菊花茶散冬季寒邪

肝鬱化火可服安宮牛黃

中醫講「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現代人工作都很緊張,經常熬夜,導致肝火旺的人很多。工作特別累的人容易形成肝鬱化火的體質,很多人單純靠飲食來調節力量不夠,這時就需要服用一些力量大的苦寒葯。比如我們中醫比較有名的安宮牛黃丸,如果確定屬於這種體質,這個時候吃是最好的。


心腦血管藥物需減量

清明時節--養生

清明宜動不宜靜,最適宜的運動是踏青

多變天氣,平肝保暖不放鬆

清明時節,時而風,時而雨,天氣似乎也變得多愁善感。風多、雨多是清明節前後的氣候特徵,但人們掃墓踏青,戶外活動增多…

掃墓憑弔,注意心理保健

清明節是重要的祭祀節日,許多人難免睹物思人,悲痛萬分。因此,清明節期間,心理保健十分重要,尤其是本身就有心理隱患…

外出踏青,著重護膚和胃

春季的野菜種類比較多,掃墓踏青後挖些或買些野菜帶回家,成為不少人的選擇。如果是在市郊挖的野菜,最好回家長時間浸泡,清洗一下野菜上的污染物。

戶外活動,「動」得不宜劇烈

踏青登山一定要量力而行。踏青等活動與傳統意義的鍛煉有區別,除了長期堅持鍛煉的人,這個季節並不主張人們大幅度地「動起來」。老年人活動時心率應不超過105次/分鐘…

憑弔先人,悲傷要有度

在憑弔先人的同時,更要關注自己的健康。在掃墓時情緒千萬不要過分激動,以免產生幻覺,導致精神錯亂或腦溢血等。

清明時節雨紛紛,出行注意安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圳老年 的精彩文章:

TAG:深圳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