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論語-1.8 君子不重則不威

論語-1.8 君子不重則不威

【原文】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釋文】孔子說:君子不通過擺譜來自我抬高;能活學活用而不僵化教條;其所作所為,對內忠於己心,對外不掩飾自己本意;不和不如自己的看齊;言行有過,並不怕改正。

【釋字】重:自我抬高。 威:耍威風。 固: 頑固,僵化。

精彩在後面解析

【釋義】

諸家註解:

朱熹:重,厚重。威,威嚴。固,堅固也。輕乎外者,必不能堅乎內,故不厚重 則無威嚴,而所學亦不堅固也。人不忠信,則事皆無實,為惡則易,為善則難,故學者必以是為主焉。無、毋通。禁止辭也。友所以輔仁,不如己,則無益而有損。勿,亦禁止之辭。憚,畏難也。自治不勇,則惡日長,故有過則當速改,不可畏難而苟安也。

張居正:重是厚重,威是威嚴,固是堅固,忠信是誠實。無字勿字都是禁止之辭,憚是畏難的意思。孔子說,君子為學必養成個深厚凝重的氣質,然後外貌威嚴,而所學的道理自然堅固。若是輕浮淺露,不能厚重,則見干外者無威之可畏,而其所學者亦不能實有諸己,雖得之必失之矣,豈能以堅固乎?然立身固要厚重而存心,又在忠信。人不忠信則事皆無實,何以為學?故又當以誠實不欺為重,而無一毫之虛偽,然後可以進德也。所友的朋友,必勝過我的人,方為有益,若是不如我的,或便佞善柔之類,這樣的人不但無益而且有損,切不可與之為友也。人不能無過,而貴於能改過將日長矣。所以但遇有過或聞人諫正,或自家知覺,便當急急改之,不可畏其難改而苟且自安也。以厚重為質,以忠信為主,又輔之以勝己之人行之,以改過之勇,則內外人已交養互發,而自修之功全矣,學者可不勉哉。

孔安國:固,蔽也。一曰:言人不能敦重,既無威言,學又不能堅固,識其義理也。

李澤厚:孔子說,君子不嚴肅、端重,就沒有權威,所學習的東西就不穩固。應該以忠誠信實未主。沒有不如自己的朋友。有了過失,不怕去改正。

楊樹達:先生皆引文,太長略。

錢穆:先生說,一個君子,不厚重,便不威嚴。能向學,可不固陋。行事當以忠信未主。莫和不如己的人交友。有了過失,不要怕改。

重,厚重。威,威嚴。人不厚重,則失威嚴,不為人敬。

學則不固,此句有兩解:一、固者堅固義,人不厚重,則所學不能固守勿失,承上文言。二、固者固陋義,人能向學,斯不固陋,四字自成一句。

主忠信,此亦有兩解:一、行事以忠信為主。二、主,親義。如人做客,以其所投遇之家為主。與下文友字對照,謂當親忠信之人。

余略。

何新:孔子說,君子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學業就不能鞏固。要主守忠信。不和(上述方面)不如己者交朋友。如有錯誤,不要怯於改正。

主忠信,主,守也,守持。信,誠也。忠信即忠誠。

無友不如己者,即不與(忠信)不如自己者為友。古今解此句多誤讀。

憚,忌憚,怕也,畏懼。

金良年:孔子說,君子不莊重就不威嚴,所學就不穩固。以忠誠守信未主,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往,有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

重,莊重。主,為主。鄭玄《論語注》釋為親近,亦通。無,通「毋」,不要。友,作動詞用,結交。 過,過錯。憚,害怕。

楊伯峻:孔子說,君子,如果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即使讀書,所學的也不會鞏固。要以忠和信兩種道德為主。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

孫欽善:孔子說,君子不莊重就沒有威儀,學習以後,就不會再自以為是,頑固不化。恪守忠誠信實,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犯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

固,固執。與「勿固」(9.4)、「疾固」(14.32)之固同義。又,解為固陋之義,亦通。

李零:重,老成持重的重,北京話說,端著點。人不端著點,就「不威」,看上去,沒有威風凜凜那股勁。

學,不光是讀書,更重要的還是修行習禮學道德。目標之一,就是有君子風度,如果莊重不足,輕浮有餘,「學」自然不固。

主忠信,就是謀事必忠,說話算話。

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犯了錯誤不要害怕改正。

孔子說:君子不器。

老子說:大器免成。

中華文明兩位最傑出的聖人告訴我們:不管有多少種行為能被稱作「君子」,我們都不能給「君子」做一個定義。不存在一個固定的模板,去展示、去衡量一個人是不是「君子」。

能被判斷並下結論的,永遠是其「言行」,而不是人。

本章,就是孔子描述的五種,能稱得上「君子」的行為。理解此章,有一個字特別特別重要——「則」。

《爾雅.釋詁上》 則,法也。

《廣韻.德韻》 則,法則。

《詩.大雅.烝民》 天生烝民,有物有則。

在「學而時習之」一文中,我們說過,漢字是有陰陽屬性的。則字,《漢語大字典》中收錄35個義項。但一般可以歸納為名詞(陰+陽)、動詞(陰)和連詞(陽),作連詞的時候,表示因果、並列、遞進或者轉折等關係。

《詩.大雅.抑》 敬慎威儀,為民之則。

《易.繫辭上》 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易.繫辭下》 寒往則暑來,暑往寒來。

本章中,「則」字取的是動詞用法。前人作解,一般取連詞義,所以邏輯上總感覺怪怪的,比如「不莊重」就會學「不固」。不管怎麼引入道德操行的概念,都感覺很牽強。

不重則不威:是怎麼「不重」 的? 學則不固:怎麼「學」

過則勿憚改:怎麼對待「過」

看,這樣是不是順眼多了?

《鬼谷子.揣》乃可貴,乃可賤;乃可,乃可輕;乃可利,乃可害;乃可成,乃可敗。

《戰國策》 張儀之殘樗里疾也,重而使之。

重,與賤相對,是重視、尊貴之義,而且是做動詞用。不重,就是不自以為了不得,不抬高身價。做到這點,靠的是以「不威」為準則。不威,不是說沒威嚴,而是不作威作福,不耍威風。把「不威」的「不」理解成「沒有、失去」,不覺得很彆扭嗎?

《韓非子.五蠹》 是以賞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罰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使民知之。

《列子.湯問》 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固字含義很豐富,就「堅固」這個義項來說,其含義隨著對象變化而引申。地勢堅固是險要,城池堅固是堅固,傢具堅固是結實,國家堅固是穩固,決心堅固是堅守,規則堅固是禁錮……。「學」字,我們說過,其不僅指學的動作過程,還是學的結果。所以,這個「不固」不僅體現在「學」的過程中「觸類旁通」,還體現在對學的結果「舉一反三」。以「不固」為則而學,是悟性,更是智慧。

忠,是言行對於「心」的合一性;信,是個人心跡對他人的明白性,體現為他人眼中,「我」之言行與「心」的合一性。主,即是金良年先生說的「為主」,也是何新先生講的「守也,守持」。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每個人都不和不如自己的交朋友,那朋友這種關係也就不存在了。

孔子真的認為,君子不應和不如己的為友么?可他明明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啊?他不僅「有教無類」,還堅持「擇其善者而從之」啊?

或許問題出在「者」字上吧,我猜。「者,助詞,與一系列詞語構成『者』字結尾的短語,分別表示人、事、物、時間等」(《漢語大字典》P.2972)。不如己者,未必指的是人,更可能指的是人的某一方面、某一言行。

如果說,「朋」字指的是因為精神認可、心靈共鳴而產生的「結交」,那麼「友」字,指的就是人格和地位上平等而產生的「親和」與「相處」。

無友不如己者,就是劃清界限,不與不如己的言行為伍,just say bye!

過則勿憚改,「勿憚改」構成完整句子,作為面對「過」的則。這句話意譯簡單,大家都說得很好。

這五個短句子,是君子「五要」,後面還有「四不要(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對教人修身處世、齊家治國都有很大意義。但是,在流傳過程中,卻被封建統治者有目的的改制、曲解,變成了一劑甜蜜的毒藥。

不重則不威,不莊重就沒有威嚴。每一個讀書人都奉為圭臬。終生追求著「不怒自威」的高級境界。從私人角度講,「有威嚴」是有好處的,意味著他「高人一等」。但是,在接受這麼一小塊「糖」時,也同時接受了這塊糖帶來的捆綁「合約」——等級觀念。你在高人一等的同時,你也在低很多人很多等,你在妻子面前「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時候,就已經接受了「君為臣綱」。但是,有「糖」在前,「合約」他們看不見。

於是,自古到今,許許多多的人,興高采烈地進入到這個等級框架中,人為地把自己分為三六九等。欺負別人時,心滿意足;被人欺負時,想的也是自己不夠好——被欺負了還在檢討自身,好可憐是吧?

他們從來沒懷疑這框架的合理性,也許已經意識到了框架哪裡來的——資源佔領,卻並沒有認識到其根深蒂固的根源——思維,那些吃糖的時候,一起咽下去的毒藥。

不莊重則學不穩固,也是一劑毒藥。商鞅之後,再無變法成功者。或許不僅僅是利益集團的反抗,也在於當時的人們,腦子裡只有「固」而沒有「活」。「學」而得「穩固」,那變法的土壤也就沒了。

(感謝微信名:夜十六同學製作篇首圖,文中插圖來自網路)

【後記】

參考書目(對應文中人名):

1、李澤厚 《論語今讀》安徽文藝出版社 1998.10

2、楊樹達 《論語疏證》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02

3、錢穆 《論語新解》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02.09

4、何新 《論語新解-思與行》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2007.10

5、金良年 《論語譯註》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07

6、楊伯峻 《論語譯註》中華書局 1980

7、孫欽善 《論語註譯》巴蜀書社 1990

8、李零 《喪家狗-我讀》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7.05

9、程樹德 《論語集釋》中華書局 1990.0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以後你的WiFi再也不用怕別人蹭網而影響你的網速了
紫禁城各路建築簡介及地圖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