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關於清明和寒食,你知道多少?

關於清明和寒食,你知道多少?

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

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

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在此,我們就借清明節習俗來說說春天裡皮膚病相關的一些問題。

1、吃寒食

對於敏感體質的人,不能經常吃寒食,會導致身體起蕁麻疹等皮膚病,對病情不利。而牛皮癬患者吃寒性食物,易出現皮膚過敏現象,所以我們要注意平時的飲食中盡量不要吃寒食。尤其皮膚病患者,要根據醫生建議,科學飲食。

2、踏青

寒食節出去賞春、踏青有消除疲勞、防止春困、調節神經等作用,有利於人體的健康。但是我們在享受陽光空氣的同時,也要保護好自己的皮膚,要當心日光性皮炎,要謹防花粉過敏和蚊蟲叮咬。

精神壓力大會或引發多種皮膚病。皮膚上的神經受大腦的控制,若精神不好或長期緊張、恐懼、壓抑時,可引起機體的應激反應,甚至發生內分泌功能失調,導致皮膚血液循環不良,營養供應不足,使皮膚的抵抗力下降,出現一系列皮膚問題。

清明踏青更可以順應時令節氣,陽春三月,生氣始盛,萬物萌生,人們走出屋門,來到野外,積極主動地迎合時氣,以促進自身體內的陽氣流轉,順肝、益脾、潤春燥,使人的精神、情志連同氣血如同春日一樣盎然舒展、充滿朝氣。相應的,人的皮膚也會年輕燦爛、容光煥發。

3、掃墓祭祀

清明節我們都要去掃墓,難免憂傷、情懷不暢,而緬懷先人,寄託哀思,起到了悲克怒的作用。對肝的調理是相當有好處的。中國有句老話,叫:「百病之源,根在肝腎!」腎為先天之本,肝為排毒之基。肝腎清凈,連皮膚都跟著嬌嫩。

皮膚有問題,肝脫不了干係。

在中醫理論系統中,人體的器官中,肝臟屬木,性急而動,主一身之氣。而氣則會導致熱氣、燥氣,促使血熱、血燥現象出現。例如,牛皮癬疾病的發生與牛皮癬患者血熱、血燥是分不開的。

臨床上,急性、泛發性的皮炎、濕疹,或皰疹性疾病,常與肝經風熱或濕熱有關;而色素性、肥厚性、結節性皮膚病,如白癜風、黃褐斑、扁平疣、神經性皮炎、甲營養不良等,則多與肝失疏泄,氣滯血瘀;或肝不藏血,筋脈、肌膚失養有關。

人體是一個完整統一的有機整體,皮膚病雖然發生於體表某一局部,但與臟腑有著密切的關係。臟腑功能失調可以導致皮膚病的發生。此即「有諸於內必形諸於外」、「治外必本諸內」等中醫理論在皮膚科的應用。結合某些皮膚病臨床實際,治病求本,從肝論治,常能取得良效。

4、運動(風箏、鞦韆、摘柳)

在古代,放風箏也是清明節的重要民俗,有著「放走晦氣」的良好祝願。中國有句古話:「鳶者長壽」,意思就是說,經常放風箏的人壽命長。由於放風箏需要奔跑、仰頸、極目遠眺、抬手提線和扯線等動作,能鍛煉身心,釋放壓抑的情緒,有助於頸椎病、視力不佳、神經衰弱、失眠等疾病的治療。

需注意的是,皮膚病患者春季運動不宜過劇過大,特別是踏青登山應量力而行,以免運動過度,汗出過多,氣隨汗泄,反而耗傷身體

西安華山皮膚病醫院專家提醒:

皮膚病患者春天踏青,要做好皮膚防護措施,還需要注意紫外線、花粉等過敏,小心日光性皮炎濕疹等皮膚病,小心蚊蟲叮咬等。如遇病情嚴重時,請諮詢專業醫生或及時就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安華山皮膚病醫院 的精彩文章:

愚人節,小心你的皮膚被「整」了!
青春不「痘」留,你長的美你說了算!

TAG:西安華山皮膚病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