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明啦!入境掃墓需謹慎,有些東西不可帶

清明啦!入境掃墓需謹慎,有些東西不可帶

來源:華人頭條

清明啦

入境掃墓需謹慎,有些東西不可帶

近日,已有許多港澳台和海外同胞陸陸續續回鄉祭祖掃墓,入境旅客也在逐漸增多。出入境檢疫局也發出了提醒,有些東西不可帶。

新華社此前發布新聞:

小編說

因此,入境前一定要主動了解相關檢驗檢疫規定,以免帶來不必要的損失,違法行為還可能面臨行政處罰哦!

據檢驗檢疫部門介紹:

《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攜帶、郵寄進境的動植物及其產品名錄》中明確規定,新鮮水果、(生或熟)肉類(含臟器類)及其製品、禽蛋等物品是禁止攜帶、郵寄入境的;返鄉祭祖中常見的植物枝條、樹苗、帶有土壤或有害生物、可扦插繁殖的鮮花也屬於禁止攜帶物的範圍。這些物品容易攜帶檢疫性有害生物入境,一旦侵入將嚴重影響當地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

小編說

其實很多祭祀需要的用品,國內市場上都是可以很方便的買到。因此就不要從境外帶進來啦,既不會給自己增加行李上的負擔,也可以避免入境被檢查之後導致的不必要麻煩~~

清明節小科普,了解一下?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4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傳統習俗

盪鞦韆

這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載「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竟豎鞦韆,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帝呼為半仙之戲,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彥博詩《寒食日過龍門》,詩中描寫為 「橋邊楊柳垂青線,林立鞦韆挂彩繩。」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

放風箏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蹴鞠

這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載「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竟豎鞦韆,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帝呼為半仙之戲,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彥博詩《寒食日過龍門》,詩中描寫為 「橋邊楊柳垂青線,林立鞦韆挂彩繩。」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

掃墓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榼,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其實,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並相傳至今。

當然,也要把握住這幾天假期,好好玩耍一下啦!

編輯:元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僑網 的精彩文章:

僑胞朋友,這份國僑辦副主任譚天星親自回復的熱點答疑,你可還滿意?
簽證「烏龍事件」持續發生,代辦簽證護照號頻頻出錯,出國游瞬間泡湯變成「機場一日游"……

TAG:中國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