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都說關羽狂妄自大,如果這兩家不聯盟,又能奈羽何?

都說關羽狂妄自大,如果這兩家不聯盟,又能奈羽何?

劉備漢中稱王,弟弟關羽寸功未立卻被封將,戰神關羽心裡不舒服,於是派糜芳等人留守江陵、公安等郡,自己率領主力北上攻打樊城。曹操派于禁、龐德等人率七路軍馬支援樊城,可怕的是戰神關羽一把青龍偃月刀橫在七軍面前,曹軍大敗。關羽水淹七軍,大獲全勝,志得意滿之餘,「以舟兵盡虜禁等步騎三萬送江陵」。押解戰俘的船隻浩浩蕩蕩,招搖過江,關羽乘勝再圍樊城,蜀軍北扼漢水、南控長江,威震大江南北。順利解決了樊城外援之後,蜀兵聲勢更張,關羽挾戰勝之餘威回師圍城。漢水泛濫不但淹沒了城外曹操七軍,也湧入了樊城,樊城變成了澤國。「羽急攻樊城,樊城得水,往往崩壞,眾皆失色」。——(《三國志-曹仁傳》)

樊城危在旦夕,城中人心浮動。畏死之人擔心城破之後,被蜀軍瓮中捉鱉。眾議紛紛主張趁夜乘舟棄城而走,請求曹仁道:「今日之危,非力所支,可及羽圍未合,乘輕船夜走,雖失城,尚可全身。」——(《三國志-滿寵傳》)關鍵時刻,汝南太守滿寵力排眾議道:「山水速疾,冀其不久。聞羽遣別將已在郟下(今河南郟縣境),自許(昌)以南,百姓擾擾,羽所以不敢遂進者,恐吾軍掎其後耳。今若遁去,洪河(黃河)以南,非復國家有也,君宜待之。」

曹仁明白,所有人都可以走,自己卻不能走。自己受託付之重,必須與城共休戚。城在人在,城破人亡。現在,最重要的是統一認識,在滿寵的襄助之下,曹仁申明軍紀,沉殺白馬與軍人盟誓,約以同心共守。關羽親自,「乘船臨城,立圍數重,外內斷絕,糧食慾盡,救兵不至」。

幸虧樊城「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沒有退路的曹軍同舟共濟,力保樊城得以不失。關羽一見樊城難以短時間內攻克,一會繼續圍困,另外派出手下圍襄陽。關羽分兵,兵力一時捉襟見肘。正在這時,有消息傳來呂蒙病篤,不久之後,消息得到證實,孫權露檄(不加密)「召蒙還」。未幾,孫權改派陸遜代替呂蒙之職。陸遜到了陸口,首先作書關羽,表示了自己的敬仰之情,信中言道:「書生疏遲,忝所不堪,喜鄰威德,樂自傾盡,雖未合策,猶可懷也。倘明注仰,有以察之。」

陸遜大灌迷魂湯不過是在為迷惑關羽,被勝利沖昏了頭腦的關羽也沒有深思熟慮,「信之,稍撤兵以赴樊」,將駐守公安、南郡防備江東孫權的軍隊調到了襄、樊前線。關羽率兵圍樊,苦於曹仁征役的陸渾(今河南嵩山境)民孫狼等揭竿而起,殺縣主簿,南附關羽。「羽授狼印,給兵,還為寇賊。」——(《資治通鑒》)

十月,曹操從長安回到洛陽。漢中得而復失,已經令他沮喪至極,關羽水淹七軍,于禁投降、龐德戰死的壞消息接踵而至。現在梁、郟間群盜並起,與關羽遙相呼應,更是令他身心俱疲。一旦樊城陷落,關羽勢必長驅直入中原。心亂如麻的曹操束手無策,決定召開擴大會議,商討「徙許都以避其銳」。正在此時,丞相軍司馬司馬懿和西曹掾蔣濟獻議「聯吳」!

二人為曹操指點迷津:于禁等為水所沒,非戰攻之失,於國家大計未足有損。劉備、孫權外親內疏,關羽得志,權必不願也。可遣人勸權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自解。——(《三國志-蔣濟傳》)一語點醒夢中人,曹操只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他立即就明白了二人的意思。是以一抗二?還是合二對一?

其中利害得失,便是中人之資也會做出選擇,曹操豈能不知?

任何的軍事聯盟,都是利益的聯盟。當利益分配無法達到雙方滿意的時候,舊的聯盟解體,新的聯盟結成並不是什麼不可理解之事。孫權正在與呂蒙密謀如何把劉備勢力盡數驅逐出荊州時候,得到了曹操「許割江南以封權」的承諾。

孫權喜出望外,他一直躊躇不能下定決心,正是擔心自己一旦與劉備交惡,萬一曹操率軍來攻,自己腹背受敵如何是好。這時候得到曹操許諾,立即回書「請以討羽自效」。(漢末三國時期,孫權忍功為天下第一,故此可以與曹操、劉備鼎足而三。)

收到孫權的回信,曹操大喜,也是因為這次的曹孫聯盟,關羽即將悲劇了,這個另起文章細說。確立了聯盟之事,曹操還是不敢大意,立即派平寇將軍徐晃率軍增援樊城。西北失利,漢中易手已經令他心痛不已,如果東南再有失,令他顏面何存。待徐晃率軍出發之後,曹操不顧老邁年高再次決定親征。

參考資料:《三國志》《資治通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見微知著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馬關條約之後:他的堅持,多多少少為大清留了點尊嚴
孔大聖人走後門?司馬遷在《史記》中這樣寫孔子是否妥當

TAG:見微知著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