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孫悟空降妖除魔,卻被人當做鬼怪?他師父一句話,無意暴露真相!

孫悟空降妖除魔,卻被人當做鬼怪?他師父一句話,無意暴露真相!

文:明智金蟬(白馬晉一原創團隊成員)

小時候看86版《西遊記》,總覺得在取經四人組裡,唐僧是一個中規中矩的人族大帥哥,而孫悟空就是除去唐僧之外最帥的那個。不過後來讀了《西遊記》原著,發現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

根據原著描述,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具是奇醜無比的妖怪形象:

孫悟空:雷公嘴,孤拐面,火眼金睛,一身黃毛,兩塊紅股,凹臉尖嘴……

豬八戒更是不遑多讓,根據豬八戒的老丈人的描述:初來時,是一條黑胖漢,後來就變做一個長嘴大耳朵的獃子,腦後又有一溜鬃毛,身體粗糙怕人,頭臉就象個豬的模樣。

相比孫悟空和豬八戒,沙和尚也是半斤對八兩:一頭紅焰發蓬鬆,兩隻圓睛亮似燈。不黑不清藍靛臉,如雷如鼓老龍聲。身披一翎黃鵝撇,腰束雙攢露白藤。項下骷髏懸九個,手持寶杖甚崢嶸。

不過,金蟬今天想跟大家聊的,並不是取經團的「雖然我很醜,但是我很溫柔」,而是原著中另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在原文中,自從取經團開始西行之後,就不斷重複描述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三人的奇醜外貌,不斷重複凡人們對三人的奇醜外貌的恐懼,同時也在不斷重複凡人們總是從唐僧的「清奇」外形就斷定其是一名聖僧……就讀者角度而言,這樣的行文安排頗顯累贅。但如果我們細細品味,又會發現這樣的行文安排頗含深意。

比如原著第四回《心猿歸正 六賊無蹤》中,唐僧師徒荒山借宿時就有這樣一段描述:

行者撇了行李,走上前,叫聲:「開門,開門!」那裡面有一老者,扶筇而出,唿喇的開了門,看見行者這般惡相,腰系著一塊虎皮,好似個雷公模樣,唬得腳軟身麻,口出譫語道:「鬼來了,鬼來了!」三藏近前攙住叫道:「老施主,休怕。他是我貧僧的徒弟,不是鬼怪。」老者抬頭,見了三藏的面貌清奇,方然立定,問道:「你是那寺里來的和尚,帶這惡人上我門來?」三藏道:「我貧僧是唐朝來的,往西天拜佛求經,適路過此間,天晚,特造檀府借宿一宵,明早不犯天光就行。萬望方便一二。」老者道:「你雖是個唐人,那個惡的卻非唐人。」

老者與孫悟空之前從文見過面,單憑孫悟空鬼一樣的外形就直接斷定孫悟空是一個惡人,並且斷言他不是唐人;同樣,老者之前與唐僧也素昧平生,但同樣單憑唐僧「面貌清奇」就斷定他是一個正經和尚,是一個唐人。

原著第四十七回《聖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中,取經團到陳澄家借宿時也發生了同樣的事:

卻說那三個凶頑闖入廳房上,拴了馬,丟下行李。那廳中原有幾個和尚念經,八戒掬著長嘴喝道:「那和尚,念的是什麼經?」那些和尚聽見問了一聲,忽然抬頭,卻見三個妖怪模樣,趕忙拔腿就跑。這兄弟三人,見那些人跌跌爬爬,鼓著掌哈哈大笑。那些僧越加悚懼,磕頭撞腦,各顧性命,通跑凈了。

在原著中,類似這樣的描寫比比皆是。作者通常不是直接敘述三人的奇醜外形,而是通過「凡人們」的視角來觀察、來恐懼。這樣的描寫不斷重複,其實向我們昭示了一個古往今來從未斷絕的現象,那就是「以貌取人」的人之通性。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孔子有曾經有兩個弟子,一個叫子羽,一個叫宰予。子羽醜陋而宰予儀錶堂堂且善辯,孔子因此認為子羽資質低下,不會成才,而宰予將來一定很有出息。然而,事情的發展卻出乎孔子的意料,子羽因刻苦鑽研成了一個著名學者;而宰予卻因為懶惰,被孔子罵為「朽木不可雕」。於是孔子感嘆道:「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我們看人,往往會首先注重外形外貌,並喜歡以外貌定好惡;我們看事,往往會偏聽偏信於事之表象,並喜歡隨波逐流。甚至,偉大如孔子,也會犯下「以貌取人」的錯誤。

雖然「以貌取人」是一個社會性的普遍現象,雖然「以貌取人」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在其中,但「宰予子羽之失」仍然值得我們引以為戒。

正如唐僧評價孫悟空的那句話:「你看不出來哩,丑自丑,甚是有用。」大概就是這個道理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馬晉一 的精彩文章:

王允為何要除掉蔡邕?董卓之死或只是誘因!
此人堪稱金庸武俠最強卧底?聯手張無忌解救六大門派,結局卻成謎!

TAG:白馬晉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