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為什麼喜歡看紳士范兒的連姆·尼森救人?

我們為什麼喜歡看紳士范兒的連姆·尼森救人?

跟我說愛我

 經典好歌集錦6

蔡琴 

00:00/03:44

《通勤營救》上映的同時,看到一條微博:

這條微博里,還沒算上連姆·尼森的《不明身份》《行過死蔭之地》《暗夜逐仇》《天龍特攻隊》,這幾部電影里,連姆·尼森也在救人。總之,從2008年的《颶風營救》開始,連姆·尼森大叔,隔三差五就會以動作英雄的身份來一次驚天動地的營救,為了實施營救,見佛殺佛,見神殺神,炸飛機,毀火車,例如《通勤營救》,最後的高潮,是一場驚心動魄的火車脫軌。

▲根據勞倫斯·布洛克的小說改編的《行過死蔭之地》。

為什麼我們這麼喜歡看連姆·尼森救人呢?因為,他看上去最不像動用武力去救人的人。

儘管,連姆·尼森身高1米93,童年時的夢想就是成為拳擊手,很小的時候,就進入搏擊俱樂部,後來,也一直熱衷於探險和旅行,還曾經在兩部紀探險紀錄片中擔任主角,這兩部片子,一部是1998年的《珠穆朗瑪峰》,一部是2003年的《珊瑚礁》。

▲《珠穆朗瑪峰》和《珊瑚礁》。

但他臉部線條柔和,眼神悲憫,憑藉戲劇演出出道,又曾主演過《辛德勒的名單》,所以,在人們心目中,他是儒雅、悲憫的代言人,是「紳士」本人。尤其是隨著年齡增長,他的儒雅氣質,越來越深厚,也越來越迷人,他似乎,應該出演一些在莊園里散淡生活,在宮廷里指揮若定的角色才對。

但,就是這樣的人,變身為一個暴力英雄,才好看,才有反差,才有戲劇性,才能讓人深切地覺得,生活逼人,可以到什麼程度,形勢迫人,可以讓兔子變成豹子。他從一個儒雅的書生、商人、即將退役的警察,變成孤膽英雄,斗黑幫,斗政界黑手,炸飛機毀火車,比一身肌肉的布魯斯·威利斯做這些事,更瘋狂,更絕望,更有懸念,更不可思議,也更痛快,這是電影的需要,也是觀眾的需要。

▲《辛德勒的名單》里的連姆·尼森。

特別是,在他六十歲、七十歲的時候做這些事,更讓那些覺得生活無望的人長出一口氣。拍《颶風營救》的時候,他56歲,拍《通勤營救》的時候,66歲(他扮演的角色即將60歲),這麼大年紀的人,還活著,還在努力,沒腐朽,沒有半截入土感,還在為了救人奔忙,我們還有什麼借口不去努力呢?

何況,他救的是家人,是妻子兒女,又很能安撫,這個家庭即將崩塌的時代,人們的不安。年輕女孩,誰不希望自己擁有一個《颶風營救》里那樣的父親呢?成年女性,誰不希望自己擁有一個《通勤營救》里那樣的丈夫呢,穿著西裝,可以出入金融中心,也可以穿越火線,家人之上,妻兒至上。

尤其是《通勤營救》里,妻子只不過丟了一個戒指,安然地過了一天,丈夫卻已經在外面做下了天大的事,並且在最後,雲淡風輕地把戒指還給了妻子,似乎,經歷過再大的痛苦也不要緊,只要能把戒指還給妻子就行,把驚世的危險,都擋在家庭之外,甚至不透露一點口風。

▲《通勤營救》。連姆·尼森在這裡被解僱了。

《通勤營救》延續了這些設定。

連姆·尼森扮演的角色,曾是警察,後來因為不適應警界的風氣,也為了養家,轉行成保險經紀人,快六十歲還在賣保險,每天要奔波在通勤路上,如此這般過了十年,以至於,火車上經常出現的面孔,他都熟悉,有了陌生人,他很快就會發現。

為了突出他的儒雅(也是為了給後面的情節做鋪墊),《通勤營救》里的他,還熱愛讀書,在電影里出現的書,有《風之影》《蠅王》《呼嘯山莊》《憤怒的葡萄》《紅字》和《基督山伯爵》,尤其是《紅字》,還承載了一個關鍵的線索,和一個關鍵的隱喻。在那本小說里,有著紅字烙印的海斯特·普林,是千夫所指的對象,而在現實中,「普林」卻成為一個目擊證人,被政客們視為心頭大患,這種身份的置換互文,非常有趣。

就是這樣的一個儒雅中年,卻為了家人,走上搏命的末路,這個故事裡的反差,因此比連姆·尼森之前的作品更強烈。

▲ 《通勤營救》。蛇蠍美女的出現,改變了連姆·尼森的上班路。

絕境之所以成為絕境,不只在於外界的威脅很有多強烈,還在於,解決危機的條件非常稀少。《通勤營救》里,連姆·尼森獲得的解密條件,稀少到近乎沒有,只有一個名字,還是化名,只有一個形象,還只有「背著一個背包」這麼簡單,外加一個下車的地點。他就要憑藉這些條件,在一列火車的乘客里,找出這個人。

而導演佐米·希爾拉,非常善於玩這種極簡條件下的拯救,他之前的作品,是《鯊灘》和《空中營救》,都是條件極簡,要達成的目標卻很嚴重。《通勤營救》因此非常扣人心弦,連姆·尼森要在這種狀況下,用自己的觀察力、記憶力、推理分析能力,和體能,去完成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不過,即便是動作片,即便是商業的故事,也要有點意蘊,有點言外之意,這樣才好看,才能和普通人掛上點關係,才耐人咀嚼。《通勤營救》用連姆·尼森的職業身份,以及一個讓所有辛苦工作的人,都心有戚戚的環境,通勤車,和通勤路上的險象環生,給出了一個隱喻:普通人的上班路,簡直是條生死路。

▲《通勤營救》。一趟上班路,最後變成了這樣。

故事一開始,連姆·尼森向朋友抱怨,世道艱難,錢都被華爾街的人弄走了,到了火車上,就有個奔向公司的乘客說:「每天都像鬼門關,早上開一次,晚上開一次,然後就突然結束了」,又有乘客說:「你想知道上帝對錢的看法,就看他把錢給了誰」。而在故事結束的時候,經歷了天崩地裂的一天之後,連姆·尼森的兒子問父親:「這就是你每天工作時要做的事嗎?」

是啊,雖然每個上班的人,不需要每天拯救一火車飛機的人,不需要和黑社會和職業殺手近身肉搏,但也差不多了。一條上班路,就是生死路,一場生活,每天都要經歷天崩地裂。

「這趟車真嚇人」,那個假證販子的女朋友說。但我們還得像連姆·尼森一樣,穿著西裝,若無其事地,走上這趟嚇人的車,再爭取四肢俱全地走下來。

而且什麼都說不出來。

最後,用周雲蓬的歌詞與大家共勉:

不管春夏秋冬,我要去上班

不管天塌地陷,還是要上班

不管洪水滔天,我要去上班

不管海枯石爛,還是要上班

《通勤營救》預告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韓松落見好 的精彩文章:

中國人為什麼這麼喜歡旅行的青蛙?或許因為它是一款弱聯繫遊戲

TAG:韓松落見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