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與孩子建立健康的情感連接?

如何與孩子建立健康的情感連接?

孩子

 歌手第二季 第5期

華晨宇 

00:00/05:21

先介紹一下我自己吧,我是一個三歲半女孩的媽媽,懷孕前一直在銀行工作,生完孩子後成為了一名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一直堅持健身,讀書,學習心理學,自我成長,我也愛美,希望將來有機會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些皮膚保養的心得和體會。

為什麼我想要跟大家說這些呢?因為在我的工作中,會接觸到很多的案例,我發現很多人的心理問題,是滯後反應的,莫名其妙難以理解的行為,根源往往都在過去。今天的行為,卻不是因為今天的問題。

因為孩子是家庭教育的產品,而孩子的性格有缺陷,問題往往出現在早年的撫養上。如果孩子出現問題,父母沒有借口可言,要多在自己的身上找原因。

我們父母為什麼要等到孩子出了問題,才來尋求幫助,要知道很多時候是沒有回頭路可以走的,與其那個時候會後悔,再來求助,不如現在防患於未然,好好的陪伴孩子共同成長,與孩子建立健康良好的情感連接,是嗎?這就是我寫這篇文章的初衷。

以下這些都是我自己在帶孩子過程中的一些心得體會。內容比較多,我預計分幾次來寫。這次我先聊聊,自己認為特別特別重要的兩點:高質量的陪伴,陪孩子睡覺

1.為何需要高質量的陪伴,又如何才能做到呢?

我一直在強調,孩子的—6歲很重要,弗洛伊德說一個人的人格發展的大部分重要的東西在六歲前就已經形成。所以,與其在孩子上小學後,父母費勁心思,還不如我們在他0—6歲時多花點心思。嘟嘟的幼兒園的心理學講師艷琴老師說過:「對於幼兒的教育,辛苦一時,幸福一輩子」,這個觀點我非常非常的認同。

可是有一種社會現象卻是,很多爸爸媽媽因為工作的緣故,在孩子小的時候(0-6歲)把他交給老人去養育,等到上小學時再接回身邊,自己來照顧。

這個時候我們會發現很多問題應運而生,比如說:孩子沒有規則,不愛學習,不懂感恩,喜歡看電視,做作業拖延,脾氣暴躁,與父母感情淡薄等等。

當然這裡我不是說老人就教育不好孩子,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育兒的觀念和方法也是不斷在進步的,即使是年輕的家長都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才能較好的陪伴孩子成長,而很多老人還在沿用之前的教養方式,他們的思維模式至少落後20年,肯定會在很大程度上阻礙孩子的發展。

現在暫且不說,隔代撫養,對孩子的心理含義是什麼(即拋棄,以後我會專門寫一篇有關隔代撫養的文章)。不過隔代撫養,真的會隔斷很多情感的流動,孩子的內心與父母之間會變得生分很多,而這個也會影響到孩子未來與他人建立關係。

當然,我這裡不是在提倡所有的媽媽一定要去全職的帶孩子,雖然我們不能經常的陪在孩子身邊,但我們一定要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而我對高質量陪伴的理解就是:專註於當下和孩子在一起的所有時間。每天規定自己一個高質量陪伴孩子的時間,在那個時間和空間里,我是專註的,不看手機,不想其他的事情,不走神,只全神貫注的陪伴孩子,可以是親子閱讀,可以是親子遊戲等等。這樣高質量的陪伴,哪怕每天只有30分鐘,也能和孩子建立很好的情感連接。

比如嘟嘟,經常會要求我跟她玩一些幼兒的遊戲,這些遊戲在我們成人的眼裡,是很幼稚無趣的,家長會覺得沒有意思。很多家長也許會認為孩子的學習才是最重要的,陪孩子玩遊戲不是那麼的重要。可我認為玩與學一樣重要,不會玩的孩子就不會學。

遊戲在孩子的成長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在陪伴孩子遊戲的過程中,也能增進我們和孩子之間的親密感,而當我們真正全身心融入到和孩子的遊戲中去,我們一定會體會到與孩子在一起的那份滿足與愉悅。

每次在我和嘟嘟玩遊戲時,雖然遊戲的內容很幼稚,但我全程都是很享受的,我會跟嘟嘟說:我不知道這個遊戲規則是什麼,怎麼樣操作,你能教教我嗎?嘟嘟會非常的樂意,指導我怎麼去玩,這個過程中,我也會不斷的給於她肯定與鼓勵。

有時候我們還會自己發明創造一些童真的小遊戲一起玩,比如說:「營救小娃娃」,「老虎抓人」。「開火車」,「送快遞」等等,嘟嘟都會玩得很開心,跟我之間的感情連接也越來越好。每天下班後,抽點時間陪她讀讀書,做做遊戲,這樣高質量的陪伴,很有價值,也是無法替代的。

2.陪孩子睡覺(孩子怎麼睡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在陪伴嘟嘟成長的過程中,我一直堅持陪伴她睡覺,尤其是晚上,起初並沒有太多的想法,只是覺得我是她的媽媽,就應該陪著她,僅此而已。

在0—1歲這個階段,她一晚上要醒來4—8次不等(嘟嘟是很不好照顧的),我幾乎是沒有辦法睡覺的,現在三歲半了,雖然情況會好很多,可是我半夜還要不停的給她蓋被子,中途帶她去上洗手間,也是不能睡整夜覺的。

在這個過程中,我卻發現了嘟嘟和我越來越親,雖然身邊也會有老人幫忙照顧她,但嘟嘟跟我的感情是最好的,有什麼她都會第一時間想到我,別人無法替代。

於是,我得出一個結論,孩子跟誰睡,就跟誰的感情最好。我對於嘟嘟而言,就是一個非常穩定的客體,因此嘟嘟安全感的建立,也是蠻不錯的。

當孩子孩子媽媽的肚子的時候,他就會感受到來自母體的安全感。在出生之後,他們更需要通過和媽媽的肌膚接觸,來重新獲得安全感。所以,媽媽陪伴孩子入睡的過程,就是母子之間情感交流的最佳時機。這種安全感對孩子未來的成長非常關鍵,帶著安全感長大的孩子,心中有底氣,自信,人際交往能力會很強。

如果從小不和媽媽一起睡覺,孩子就會非常缺乏安全感,有些孩子從小就是和爺爺奶奶一起睡,他們和父母沒有太多的感情。爺爺奶奶會有很多顧忌不到的事情,長時間下去,孩子就會變得寡言,很多話無法訴說,內心孤獨。

後來我看到一篇報道上寫——專家指出:孩子從小跟誰睡,心理上就會跟誰更親近,長大後性格也就更接近誰。跟媽媽睡的孩子,性格更優秀。

孩子和老人睡,影響心智發育。人上了年紀以後,呼吸系統/身體機能會發生退化。他們的呼吸稍微急促些,從而獲取更多的氧氣,排出更多的「廢氣」。如果孩子經常睡在老人的身邊,會被迫吸入很多「廢氣」,對身體發育是有一定的影響的。

我們知道,孩子在出生以前,是待在媽媽的子宮裡面,子宮裡包裹的環境,給了孩子一種穩定安全的感覺。

十月懷胎,孩子從媽媽的肚子里出來,是孩子和媽媽的第一次分離,這其實對於孩子來說,挑戰非常大,也意味著孩子要離開原來安全的環境,來到一個很陌生的環境里,他會非常焦慮和恐慌。

在媽媽的肚子里的時候,寶寶吃喝不愁,通過臍帶就可以獲得,現在他餓了要哭,奶送過來了還要自己吮吸,有時候他哭鬧,媽媽還不一定能做到立即回應,他有可能要等好久。所以,離開子宮,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對於孩子本身來說就是一種很大的衝擊。

而孩子從子宮那個溫暖穩定的環境,來到了這個新奇又陌生的世界,會感覺到很不安全,那他依靠什麼去建立他的安全感呢?

當然是和媽媽在一起咯。因為孩子對媽媽的氣息是最喜歡最熟悉的,只要在媽媽的懷抱里,躺在媽媽的身邊,他才會感覺自己好像回到了媽媽的子宮,安全穩定。因此,我們說孩子的安全感是媽媽給的。

如果你平時需要上班,工作很忙,無法經常陪伴在孩子身邊的話,那晚上就多陪伴孩子睡覺吧。特別是在孩子還小,沒有分房睡之前,這個是孩子和父母,尤其是和媽媽建立情感連接最好的方式,還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安全感。

如果能夠做到以上兩點,即使你是一個很忙的職場媽媽,也是能夠和孩子建立起很不錯的情感連接的。這樣我們就不會因為自己在工作,錯過陪在孩子身邊而愧疚了,它也權衡了工作與孩子的關係。

當然,下一篇文章我還會談到其他的一些,與孩子建立健康良好的情感連接的方式,但我認為這兩點是我們和孩子建立關係的基礎。

我分別都體驗過職場媽媽和全職媽媽,這些經歷讓我深深的體會到不管是哪種媽媽,都真的挺不容易的。社會賦予了女性太多的角色,想要權衡好家庭,工作,孩子的關係,非常的難。在這裡,我真的想為那些不管工作多忙,也堅持陪伴孩子的職場媽媽,和為了孩子和家庭,辛苦操持的全職媽媽點贊,希望我們都能在不斷摸索和學習中,找到合適的方法,陪伴孩子一同成長。

感謝大家聽我嘮叨,喜歡的朋友記得點擊文章上方的「儷人心靈圈」關注和轉發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儷人心靈圈 的精彩文章:

你為什麼無法與人親密?

TAG:儷人心靈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