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美航天技術僅僅相差12年?

中美航天技術僅僅相差12年?

原標題:中美航天技術僅僅相差12年?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快速的經濟發展帶動了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軍事實力也得到了跨世紀式的發展。短短10年,中國的武器如同雨後春筍般的一件件的出現,在很多高科技領域中國做到了引領世界水平。祖國的進步和強大每個人都看在眼裡,激動在心裡。國產航母、055型大型驅逐艦、電磁炮、殲-20五代機、高超音速導彈這些具有時代代表性的高科技武器湧現在人們的眼前,這些曾是西方一家獨大的領域,如今中國已迎頭趕上了。但還有一領域,中國與西方強國還有一定的差距,那就是航空航天領域。


前段時間,美國各大媒體都在宣傳美國民營企業家馬斯克創辦的SpaceX公司成功發射了一枚獵鷹重型運載火箭的事,而且還回收了兩枚火箭助推器,這讓世界各國再次對美國這個航天強國刮目相看。人們不敢相信一個民營企業能夠造出世界上這麼先進的火箭,他們猜測,美軍方的火箭可能要更先進。我們都知道中國目前使用的長征5號運載火箭近地軌道最大運載力只能達到了25噸,火星軌道運載力也只有5噸。那你知道美國新造出來的這款獵鷹重型運載火箭的運載力嗎?分別是63噸和16噸的火星軌道運載力,通過數據對比,差距大小一目了然。因此不少網友表示,這差距還好,頂多12年。那麼真的像網友們預期的那麼好嗎?

關於這款重型火箭,美國人很是自豪,他們稱「重型獵鷹」能夠輕鬆的將一架波音-737客機發射進太空,而就目前而言,能做到這一點了,除了美國找不到第二個。可能很多人認為這樣的火箭也就運載力大了點,沒其他的優點,其實不然,這款火箭採用全新的環保材料,並且利用了可回收再利用的技術,這讓每次發射的成本下降了很多,美國做到不但先進而且能多發、發的起。專家表示,儘管我國在重型運載火箭上的研究一刻也沒有放鬆過,但是想要研發出獵鷹重型這樣的火箭至少還得等到2030年,表面上看差距的確只有12年,但是別忘了,12年間我們在造新火箭時,美國並沒有停下腳步在等我們,所以真實差距也許遠超出你的想像。


中國的工程院院士、航天火箭總設計師龍樂豪就表態稱,獵鷹重型火箭並不是歷史上最大的運載火箭,但是它已經足夠優秀了。我國的長征9號運載火箭目前還在論證階段,而美國就已經領先這麼多,我們得正視差距。他表示,美國50年前就已經開始研究重型火箭,所以今天的差距並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並不是我們投入不夠,也不是不夠用心。老院士教誨我們要踏踏實實做科研,真實差距遠不止12年,或許是50年,但是不管多大的差距,只要我們不氣餒,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必將在我們的手裡實現,要對自己有信心,更要對祖國有信心。


國際載人航天格局劇變 俄或棄美投中


俄羅斯航天部門可能會與美國「分手」,轉而與中國合作。因為中國空間站建設正在穩步推進。據《大眾機械》月刊網站3月8日報道,2018年2月,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開始研究一項將重塑其未來太空探索事業的應急計劃。據知情人士透露,該國將把載人航天項目方面的合作從美國轉向中國。一種可能是俄羅斯提前退出國際空間站項目。

按要求,俄羅斯專家需要在3月15日之前拿出計劃,內容包括今後對中國空間站的貢獻以及俄羅斯和中國聯合載人登月的設想。如果俄航天部門的上述新戰略得到通過,將是俄羅斯航天的一個歷史性時刻。在航天領域,俄羅斯已經與美國合作了近30年。


1993年,就在蘇聯解體後不久,俄羅斯和美國載人航天部門,連同與歐洲、加拿大和日本一起,聯合建設國際空間站。


不過近年來,俄羅斯和美國關係惡化促使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開始尋求自己的太空發展道路,新計劃可能在國際空間站2024年到2028年之間「退役」的前後開始。多年來,克里姆林宮方面一直在考慮開發獨立的載人航天項目,計劃包括在地球軌道建設相對較小的空間站以及在月球建立永久基地。不過在目前的經濟壓力下,俄羅斯政府需要一個國際夥伴。


2020年,中國計劃發射與俄羅斯「和平號」軌道站類似的首個多模塊空間站。多年來,中國航天官員一直想邀請其他航天大國加入這一軌道基地計劃。種種跡象表明,局面開始逐漸有利於中國。據報道,除了俄羅斯,歐洲航天局和日本也在重新考慮加入中國空間站項目的問題。


2017年6月,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負責人透露,俄羅斯已接到參與中國空間站項目的邀請。

來源:搜狐 作者:軍旅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琪軍事 的精彩文章:

殲-25「鬼鳥」戰鬥機試飛成功?
殲20加殲16並非我空軍最佳組合 面對強敵時仍有缺陷

TAG:張琪軍事 |